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楠 《电子与电脑》2014,(10):38-40
实践教学是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中“汽车构造”实践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实际,对“汽车构造”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制度等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构建了新的实践体系和实验管理模式,为提高“汽车构造”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教学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笔者研究并实践了一种基于声音信号的直观化教学方法.我们将多种实际声音信号引入课堂,对抽象原理用听觉和视觉两种感观形式直观展示,让学生直觉认识和理解信号与系统原理,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通过大量以声音信号为题材的工程实践,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周晓明 《电子世界》2012,(11):147-148
<正>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职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加工工艺类型复杂等问题使得专业课在教学实施时面临很多的困难。近年来一体化教学的逐渐开展为解决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开展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基于理论知识,具体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实践能力、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有很大帮助.通过对当下我国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分析,确定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不佳,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不强,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发展.基于此,将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良好地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逐渐强化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本文将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不足予以分析,进而探究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鉴于传统教学法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案。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浓缩到一台让学生倍感兴趣的机床微机数控系统,再将数控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紧密结合工业控制的小实验,学生只要顺利完成这些小实验,即可搭建一台数控系统,也就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分析复杂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应用以及独立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了基于声发射信号频谱分析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验系统采集模拟材料损伤声发射信号,并编程实现对信号的频谱分析,掌握数字谱、模拟谱的转换方法.本实验将实际工程问题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7.
理论性课程教学与实践性课程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两大基本形式,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性课程教学为实践性课程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实践性课程教学建立在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之上,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开展,通过实践性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再次理解,从而解决理论教学中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性课程实践教学,可以检验理论教学成果,丰富和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传感器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传统的传感器实验方式,通过传感器虚拟实验平台完成应变式传感器测量实验。在虚拟仪器实验平台上运行编写的程序生成模拟信号,利用实验结果分析信号并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为课堂理论教学提供更完善、更直接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子类课程问题的能力,文章引入了Multisim10仿真软件,同时以典型电路为例,重点阐述了仿真软件在电子类课程中的应用。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进一步突出仿真软件在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的应用。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能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谢玉鹏 《中国新通信》2024,(4):114-116+45
面对通信原理理论知识繁杂以及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借助雨课堂和慕课等智慧型信息化教学工具,优化教学模式。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可以借助雨课堂等信息化工具,精心设计互动环节,重构教学内容以解决目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思想疏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五类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数字化理念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实践证明,“通信原理”融入信息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丹  卢婧  杨士航 《电子测试》2021,(3):129-130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本文将Multisim引入到电路分析的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现场应用。Multisim仿真平台辅助理论教学,将使得知识点更生动直观,易理解,且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2.
模拟电子技术专业课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压力较重,并且传统课堂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利用学习通和腾讯会议实现翻转课堂与师生互动,构建“模电”教学资源网站,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巩固和提升提供保障。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风力发电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内容多、学时少,教学内容难于把握和学生不重视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课堂教学+仿真验证+模型化编程+实验验证”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可有效改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本科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难度大以及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三种仿真软件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比较,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能够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替代课后硬件实验,降低教育成本,方便学生学习。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教师教研教改以及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它是一种可行而且比较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抽象、数学分析多,是公认的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本文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实际,尝试利用前沿技术引领课堂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课程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覆盖体系课程融合、课外仿真实践、课程思政、工程案例与科研融入、翻转课堂、线上线下并行等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希望打通课前、课中、课后以及相关课程间的连接通道,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消化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充分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新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线上教学成为全球各大高校教学的新形态。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全程线上教学为这类课程的教学实施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介绍了该课程全程线上教学所采取的举措,分析了线上教学数据以及线上考试成绩,结果表明相关线上教学举措能够适应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引导学生多思考、勤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彻底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内容的研究性、综合性和挑战度。在开放实验室,采用自制电路板进行实验。学生通过预习和焊接、调试实验电路板,逐步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在通过自主研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积累经验,造就能力,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传感器技术》课程特点,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结合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侧重学生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对比传统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阶电路响应实验是电路分析中的经典实验。从该实验出发,由所得波形特征引导出一阶电路响应的理论推导方法,通过引入卷积概念,推导理论结果,设计研究性实验加以验证。该探索过程旨在搭建电路分析和信号与系统课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从识记、理解知识到运用、分析并综合所学的思路,拓展发散性思维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文章重点阐述了这一创新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