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红  施永生  张梅 《云南化工》2007,34(1):44-46
根据不同成分的水样中细菌再生长情况,研究了水中磷对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结果显示,在测试水样中添加1 mg/L的NaAc后,细菌总数增加了100%-187%;在水样中添加15μg/L的NaH2PO4后,细菌总数增加了180%-203%。随水样中PO43-P含量的增加,细菌数目也在逐渐增加,但当水中PO43-P的含量大于等于5μg/L时,细菌已无明显增长趋势。试验结果表明磷和碳一样也是水中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并且对于该水样当PO43-P的含量为2μg/L—5μg/L之间的某个值时,磷的限制作用将会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针对华北某市再生水管网余氯衰减趋势及变化规律展开研究。采用EPANET软件对该区域再生水管网余氯衰减进行了水力水质模拟,得到了该管网的余氯分布情况,并通过实际管网取样检测验证了模型模拟的精确度。对实际管网多个水质指标进行取样检测,分析了各指标对余氯衰减的影响。余氯在夏季衰减更剧烈,水温、管道浊度是余氯衰减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网p H值变化不大,其对余氯衰减的影响不大,TOC与余氯衰减的关系较复杂,余氯衰减速度和管网流速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管壁对余氯衰减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9):2613-2616
研究发光反应条件、水质条件和试剂存放对三磷酸腺苷(ATP)荧光在线监测水样中细菌AT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间隔5 s连续读数方式测量发光强度的最大发光值,能够缩短静态ATP测试时间;不同水样同量细菌的测试结果有明显差异,水质类型对检测菌量的结果有一定的干扰。室温光照条件连续使用的检测试剂会产生显著衰变,相对发光强度仅为原来的50%~60%,应及时更新ATP标样曲线,将测样结果的相对发光强度(RLU)转化为ATP物质的量后,再作为细菌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光反应条件、水质条件和试剂存放对三磷酸腺苷(ATP)荧光在线监测水样中细菌ATP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采用间隔5 s连续读数方式测量发光强度的最大发光值,能够缩短静态ATP测试时间;不同水样同量细菌的测试结果有明显差异,水质类型对检测菌量的结果有一定的干扰.室温光照条件连续使用的检测试剂会产生显著衰变,相对发光...  相似文献   

5.
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城市给水处理厂净水在输送过程中受到污染,致使管网水中细菌的重新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以南方某城市管网为研究对象,运用ExpAssoc模型对管网水中细菌菌落总数与细菌出现概率进行模拟,并探讨了管网水的温度、浊度、余氯三个常规指标与水样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xpAsso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管网水中细菌菌落总数和细菌出现概率的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7。水温与管网水细菌菌落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管网水高浊度与细菌出现频率亦存在正相关性。余氯对管网水细菌存在水平确实存在影响,当余氯量小于1.0 mg/L时,细菌出现率为100%;当余氯量大于1.0 mg/L时,细菌的出现与余氯值并不相关,呈随机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6.
许翔 《净水技术》2023,(5):36-43
饮用水安全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但饮用水管网内的独特环境却在一定条件下为抗生素抗性细菌/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genes, ARB/ARGs)赋存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潜在地危害人体健康。当前,饮用水管网内ARB/ARGs的传播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为更好地去除饮用水管网内的ARB/ARGs,文中在介绍饮用水管网内ARB/ARGs来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影响饮用水管网内ARB/ARGs赋存的主要因素,重点解析了控制ARB/ARGs赋存的有关方法与技术。建议今后研究应主要集中于阐明饮用水管网内ARB/ARGs的富集与传播机制,寻求低成本减少ARB/ARGs的方法,科学评估饮用水中与ARB/ARGs暴露相关的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接种量、pH值、培养液深度、培养液表面积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形成细菌纤维素膜的产量、厚度及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在7%、初始pH值在5~6范围内细菌纤维素的产量最大;厚度主要取决于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培养液表面积对单位面积细菌纤维素产量有比较大的影响;膜的比表面积与发酵时间的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问题,结合我国城市燃气管道的运行情况,首先对城市燃气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的相关对策,为保障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第三方施工作业、管道设计不规范、管道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管道环境因素以及用户因素,因此,相关单位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分别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城市燃气管网运行的安全性,为推动我国城市燃气管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傅君瑜 《广东化工》2021,48(7):105-106,87
随着莆田市市政管网清淤检测修缮工作的持续进行,对管网所覆盖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及水质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比清淤修缮前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及BOD5处理量的变化,浅析清淤修缮对污水收集、处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现在很多城市居民已经普遍用上燃气,如果燃气管道运行时出现安全问题,会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影响。因此,主要对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多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BDOC、AOC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分析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BDOC、AOC的影响,提出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的方法可改善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生物氧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及膜过滤等工艺对饮用水中BDOC、AOC的去除效果,提出了提高出厂水生物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杜敏娜  高延雄  杨茜  熊家晴 《广州化工》2010,38(7):69-71,74
在水源切换过程中,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的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引起水质恶化,发生"红水"现象。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管网,观察切换水源过程对给水管网水质指标的影响,监测到浊度明显升高从0.32NTU上升到6.38NTU,pH从7.97上升到8.30,电导率从825s·m^-1降到779s·m^-1,总溶解性固体从403mg·L^-1下降到380mg·L^-1,余氯迅速下降从2mg·L^-1下降到0.02mg·L^-1。感官上色度增加,水浑浊有沉淀生成,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大到1.15mg·L^-1严重超标。经分析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及严格保证出厂水指标等可控制管网水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方火明 《广州化工》2012,40(14):40-41,46
二氧化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质、消毒机理;分析了其在饮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讨论了二氧化氯作为水消毒剂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在饮用水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国内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国内几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为调查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厂各工艺出水中AOC浓度,分析了不同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并对国内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水源的污染程度对饮用水中AOC浓度有重要影响。原水AOC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常规处理工艺对AOC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去除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3)活性炭处理对AOC去除率较高,活性炭对AOC的去除包括物理吸附和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降解两部分。4)水厂工艺出水加氯消毒后,AOC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应该重视开展加氯消毒对管网水质影响的研究,寻求采用科学的消毒方法以控制细菌的生长。5)目前国内大多数饮用水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应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如活性炭或膜处理来提高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受到广泛关注.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在饮用水消毒中对杀菌,灭活病毒和原生动物具有良好的效果.二氧化氯-液氯/二氧化氯-氯胺等联合消毒工艺也具有优良的消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处理效果优于单一二氧化氯消毒.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氯在饮用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饮用水消毒剂.本文对二氧化氯的特性、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而后着重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二氧化氯在饮用水净化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给水管壁生物膜特性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给水管网中管壁生物膜的形成,影响管壁生物膜生长的因素及生物膜的结构等特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管壁生物膜上的细菌对消毒剂具有较强耐受力的原因,对控制生物膜形成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目前,国内对管壁生物膜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还有很多相关课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除氟方法及其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饮用水除氟方法,如石灰沉淀法、混凝沉降法、吸附与离子交换法、电凝聚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同时讨论了各种除氟方法的机理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