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北京民航总医院剖宫产分娩的623例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分为产后出血组(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和非产后出血组,对可能影响术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3例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52例,发生率为8.35%。单因素分析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流产病史、经产妇、巨大儿、宫缩乏力和前置胎盘7种指标与高龄孕妇产后出血相关。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3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结论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是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龄孕妇分娩时对母儿影响。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5年中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高龄产妇人数、分娩时并发症、合并症及分娩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高龄产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前置胎盘发生率较非高龄产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产后出血发生率是非高龄产妇2,3倍。在广大妇产科医师努力下,绝大部分高龄产妇能娩出健康新生儿。结论 对高龄产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预防和治疗其合并症、并发症,加强分娩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方法对120例高龄产妇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此组为研究组,对120例非高龄产妇(<35岁)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此组为参照组,统计整合两组与妊娠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胎盘前置、子宫肌瘤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合并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产妇在妊娠期易发生并发症,且剖宫产比例较高,基于此,可加强高龄孕妇健康知识的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且高龄孕妇需定期接受产检,从而保证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94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分析总结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结果:894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检查次数平均为4.8±2.7次。其中文化程度因素、经济收入因素、产次因素、居住地因素是对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检查次数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根据对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检查次数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检查依从性,使高危妊娠管理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加强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管理和产前护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举措。方法:对本院所有参加产检的孕妇,筛选出高危因素的孕妇并行跟踪调查。结果:其中高危孕妇有178例,追踪至分娩。结论:参加高危管理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孕妇病死率有积极是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孕妇体重过重与孕产期高危因素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方法对57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孕妇的16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计算相对危险度比数比。结果:孕妇乙型直炎病毒e抗原、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中不同年龄阶段及其他高危因素孕妇发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特点,以探讨针对单一年龄因素高龄孕妇的产前筛查及诊断策略。方法:本研究收集近三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共6047例,分为4组:A组预产期年龄≤40岁,无其他高危因素;B组预产期年龄≤40岁,存在其他高危因素;C组预产期年龄>40岁,无其他高危因素;D组预产期年龄>40岁,存在其他高危因素。针对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总发生率为6.10%,其中非整倍体为4.10%[21三体综合征(T21)为2.30%,18三体综合征(T18)为0.79%,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0.94%,13三体综合征(T13)为0.07%],染色体结构异常为1.97%。②A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包括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染色体结构异常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与C组的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的T21、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T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21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高龄因素的孕妇与非单纯高龄因素的孕妇比较,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逐渐交汇的趋势;而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存在单独年龄因素时,预产期年龄≤40岁的孕妇,其发生胎儿非整倍体异常的风险显著低于预产期年龄>40岁的孕妇,也低于具有其他产前诊断高危因素的人群,采用恰当的产前筛查技术有助于提高此类人群的产前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及减少胎盘植入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24例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19%(124/66000),其中粘连性胎盘植入占7.26%(9/124),植入性胎盘植入占73.39%(91/124),穿透性胎盘植入占19.35%(24/1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30岁、孕前BMI≥24kg/m2、流产史、孕次≥2次、宫腔操作史、前置胎盘、疤痕子宫、早孕期阴道出血史是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前置胎盘、疤痕子宫、早孕期阴道出血史是引起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应对前置胎盘、疤痕子宫、早孕期阴道出血史的孕妇进行干预,以降低胎盘植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危妊娠118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危妊娠是产科工作的重点 ,我院 13年间发生高危妊娠 11882例 ,现将 11882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0年至 2 0 0 2年 8月分娩的产妇共 2 1963例 ,按《妇产科学》第 4版教材所定义的高危妊娠[1 ] ,共筛选出11882例作为观察对象。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13年间 11882例导致高危妊娠的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可能影响孕产妇和围生儿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 .1 高危妊娠发生情况分析在 2 1963例分娩产妇中 ,高危妊娠病例 11882例 ,发生率为 5 4 1%。 2 1963例分娩中发生妊高征…  相似文献   

11.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属高危妊娠,临床上并不罕见。近年来随着孕期B超检查的普及以及高龄孕妇的增加,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及诊断率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1997年3月~2005年3月治疗的55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不同年龄阶段的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并对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拷贝数变异(variant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 VUS)病例进行家系验证、随访妊娠结局,为高龄孕妇的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至2021年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的高龄孕妇共925例,按不同的产前诊断指征及年龄段进行分组比较,分析每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并对VUS病例进行家系验证及随访。结果 925例孕妇中共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者124例(13.41%),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80例(8.65%),其中单纯高龄组4例,高龄合并超声异常组27例,高龄合并无创DNA高风险组46例,高龄合并不良孕产史组2例,高龄合并夫妇一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1例,检出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44例。孕妇年龄介于35~40岁之间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发生率为7.25%,≥40岁时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11.14%,P<0.05。共报告63例VUS,30例进行家系验证其中16例来源于父母,2例新发突变病例引产,其余随访时未...  相似文献   

13.
生殖道畸形孕妇分娩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殖道畸形孕妇分娩38例临床分析李霞翁梨驹1990年,国内报道生殖道畸形患病率为0.13%~0.98%[1]。生殖道畸形可以造成不孕、流产、早产、妊娠晚期胎位异常、胎膜早破等,且手术产率明显增高。本研究对我院1985~1994年间38例生殖道畸形合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有效管理方法,以提高监护管理水平,控制影响母婴健康的高危因素,降低围产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妊娠的危险因素有瘢痕子宫、早产、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臀位、摊儿窘迫;50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中101例顺产,396例剖宫产,3例助产。结论:提高高危妊娠管理水平,及早发现、管理、监测、处理高危因素是降低围产儿和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670例高龄初产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16.
高龄孕妇由于年龄较大(≥35岁),人体包括卵巢所受到的各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的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离子、药物、病毒及一些射线)的影响相对较多。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卵细胞遗传物质异常的机会增加,由于纺锤丝的老化,卵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可能发生异常分离,造成染色体数目异常。最近的研究发现,高龄孕妇体内的叶酸代谢容易出现异常、卵巢体积的减少可能也会造成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病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高龄孕妇产前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探讨高龄妊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通过对高龄孕妇羊水穿刺1807例和脐带血穿刺17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高龄妊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比率,对比35~37岁、38~40岁、≥41岁三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析不同高龄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比率。结果 1981例高龄孕妇共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61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08%,且随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逐渐增高,高龄孕妇有必要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人群异位妊娠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上升,一旦发生,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难以避免对再次妊娠的负面影响,故分析总结发生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并加以预防对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未婚、未育、已产三组不同异位妊娠人群进行了回顾分析,找出不同人群的高危因素,以期为妇幼保健部门及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用于高危妊娠监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Qi H  Sun J  Liu J  He X  Zhang J  Qin Z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8):455-458
目的 探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监测高危妊娠的价值。方法 选择 116例高危妊娠孕妇 ,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无负荷试验 (NST)监测 (研究组 ) ,选择同期进行常规胎儿监护 (胎动计数和定期到医院进行NST监测 )的高危孕妇 12 0例作为对照 (对照组 ) ,分析两组胎儿监护的监测结果、新生儿预后和剖宫产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期胎儿监护次数为 (9 2± 4 9)次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 6± 1 3)次 (P <0 0 0 1) ,而两组监护费用相当。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发生率分别为 10 3%和12 6 % ,低于对照组的 2 0 8%和 2 4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研究组NST异常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 6 4 8% ,NST正常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 17 7%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研究组行剖宫产和NST异常行剖宫产者的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 75 9%和 71 7% ,与对照组 (75 0 %和 6 0 6 % )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应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高危妊娠的监测 ,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早产的发生 ,而对剖宫产率无影响 ,为高危妊娠的自我监护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联合核型分析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妇2175例,其中969例(44.55%)高龄孕妇作为本研究的入选孕妇,分别对入选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CMA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及差异性。结果 948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4.11%,607例高龄孕妇胎儿CMA异常检出率为7.58%,586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联合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8.53%,染色体微阵列芯片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P=0.003),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联合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P=0.000),高于染色体微阵列芯片的异常检出率(P=0.545)。结论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核型分析联合诊断,能显著提高产前诊断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从而避免了漏诊风险,为胎儿预后评估及夫妻再生育提供科学依据,对降低出生缺陷患儿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