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结果经治疗一疗程后体外反搏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V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Vm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并与西医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眩定晕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和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联合654-2.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似清脑抑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中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基础上分别加用奥立保克(对照组19例)及清脑抑眩汤(治疗组20例)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复发率、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清脑抑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黏度可能是其治疗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西比灵、眩晕停加用定眩汤口服,对照组应用西比灵、眩晕停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椎一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72.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眩方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脑后循环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定眩方,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分别用药一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对比,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定眩方能够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并与西医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眩定晕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客观评价用补气活络法,自拟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90例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消晕定眩汤,并给予临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嗪口服、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4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66%;对照组治愈51例,有效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5%,治愈率54.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定眩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个疗程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治疗后第28天给予TCD观察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判断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2)治疗后14 d两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增快,以治疗组增快较为明显,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后28 d治疗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进一步增快,对照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前无明显变化,两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定眩汤可以通过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循环,有效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11.
冠脉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脉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观察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电图、收缩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结果冠脉活血汤能明显改善异常的心电图、收缩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P0.05),减少心绞痛反复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冠脉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穴注毫针组)和中医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VBI性眩晕患者4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穴注毫针组21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中医分型治疗组20例,按中医分型以汤药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穴注毫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中医分型治疗组(P〈0.01)。结论:治疗VBI,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中医分型汤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姜道新  宁波  钟利  李伟 《疑难病杂志》2013,12(4):256-258
目的观察通心络佐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和对眩晕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6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通心络和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均为1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血压、肝功能、肾功能情况。在出院的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给予小剂量通心络、敏使朗预防治疗以及无药物治疗,观察3年内眩晕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动脉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频谱图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血压、肝肾功能无变化。在随访观察的3年中,眩晕复发率通心络预防治疗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心络在佐治PCIV和预防眩晕复发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血糖,口服弥可保片;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通脉汤,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两组临床证候、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前后腓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等。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和63.3%(P0.05);腓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仅血浆黏度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改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补气活血利水方药联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补气活血利水方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4.4%(P 〈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40±13.10)U/L vs.(56.90±15.50)U/L]、白蛋白[(33.04±3.13)g/L vs.(30.94±3.52)g/L]、总胆红素[(39.04±8.13)μmol/L vs.(52.94±9.52)μmol/L]、直接胆红素[(16.04±4.13)μmol/L vs.(19.94±5.52)μmol/L]、胆碱酯酶[(3043.55±141.23)mmol/L vs.(2894.42±169.52)mmol/L]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 〈0.05)。发热、肝性脑病、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补气活血利水方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配合疏血通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前列地尔配合疏血通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血液黏滞性和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液黏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较之治疗前,在血液黏度各项指标方面,两组均出现显著下降现象(均P0.05);但在下降幅度方面,观察组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有4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仅有37例,总有效率为74.0%。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均为2.0%(P0.05)。结论:前列地尔配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黏滞性和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龙红蛭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0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饮食及运动、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控制血压、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黄龙红蛭汤,每日1剂,疗程为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测定、血浆黏度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UA)、血清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及全血黏度测定、血浆黏度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等指标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生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配合自拟黄龙红蛭汤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归芪威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川芎嗪片治疗,治疗组(100例)给予归芪威汤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4d,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归芪威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VBI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BA均优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BA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