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心境障碍病人的自我病耻感程度及相关因素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心境障碍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进行评估,并与部分临床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有病耻感的病人86例(71.7%),中重度占32.5%,年龄分别与ISMI总分、偏见认知反应、歧视感觉和病耻对抗呈正相关(P〈0.05);受教育程度分别与除病耻对抗外分量表分呈负相关(P〈0.05);HAMD-17总分与所有分量表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境障碍病人普遍有自我病耻感,社会适应力差,临床上应针对性地帮助病人以提高应对病耻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与病耻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对1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1.08%;不同年龄患者抑郁体验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患者抑郁体验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抑郁总分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r=0.495,P<0.01)、社交因子(r=0.409,P<0.01)、能力因子(r=0.496,P<0.01).与抑郁体验因子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r=0.474,P<0.01)、社交因子(r=0.349,P<0.01)、能力因子(r=0.491,P<0.01)、治疗因子(r=0.194,P<0.05);与自我评价因子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r=0.419,P<0.01)、社交因子(r=0.407,P<0.01)、能力因子(r=0.399,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较常见.病耻感越强,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病耻感状况,探讨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病耻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对2013年9-12月泰州地区3家精神疾病防治院的155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MI标准分为(2.52±0.44)分,不同自我病耻感水平患者在年龄、发病年龄、每天服药次数、药物种类及住院次数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及其4个领域得分与ISMI标准分及除病耻抵抗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较低,自我病耻感水平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与自我病耻感的标准分以及疏远因子、刻板印象因子、歧视因子、社交退缩因子呈负相关。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病耻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其自我病耻感,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谢军  耿峰  董毅  周珊珊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71-1173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经历特点,并探讨其与患者自我病耻感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7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童年期虐待问卷、贝克抑郁量表评估,并对200例正常被试者进行童年期虐待问卷评估。 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在童年期虐待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②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问卷中情感虐待因子得分与患者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243,P<0.05)。③抑郁症患者贝克抑郁量表得分与自我病耻感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6~0.603,均P<0.05),与童年期虐待问卷中的情感忽视因子、躯体忽视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4~0.453,均P<0.01)。④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问卷躯体虐待因子、情感忽视因子、躯体忽视因子得分及总分均与患者自我病耻感中受歧视因子、积极效应因子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1~0.413,均P<0.05)。 结论 抑郁症患者较正常被试者有更多的童年期虐待经历,且会对自我病耻感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体验现状,考察社会支持与其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Link病耻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问卷对213名具有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①患者“贬低-歧视感知”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794分;应对方式中“保密”、“退缩”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804、2.5103分,但“教育”、“挑战”、“分离”三个维度平均得分都低于量表中点2.5分;在情感体验方面,“误解”和“不同/羞耻”两个维度平均得分都高于量表中点2.5分;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都与病耻感各个维度呈负相关(均P 〈0.05),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分别与贬低-歧视感知(r =-0.306,P 〈0.01)、保密(r =-0.259,P〈0.01)、退缩(r=-0.412,P〈0.01)、挑战(r=-0.216,P〈0.01)、误解(r=-0.178,P〈0.05)及不同/羞耻(r=-0.292,P〈0.01)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感知到较高水平的病耻感,认为自己不能被理解,感到与他人不同,通常采取保密、退缩的应对方式;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给予充分关注,消除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及不同影响因素。方法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院治疗6周以上,年龄18~45岁,GAF≥61分97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选择"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作为评定工具,分析BPRS、GAF与病耻感的相关性,比较各种因素对病耻感的影响。结果治疗6周后的病耻感与BPRS、SGAF评分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10)。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比较中仅反映出能力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反映在青春型、紧张型与未定型之间。随着病程延长,病耻感总分、各因子分都出现了有意义的下降(P<0.05)。各因素比较中,女性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非常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体验女性患者比男性明显,但随着病程延长,病耻感体验显示出了轻度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患者照料者的病耻感状况。方法采用Link病耻感量表和Struening贬低量表,从不同层面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病耻感进行评估,并与糖尿病患者照料者进行比较。结果 1)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病耻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χ2=141.756,P<0.0125;χ2=167.895,P<0.0125),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1,P>0.0125)。2)Link量表总分、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病耻感应对量表、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得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照料者,经SNK(Student-Newman-Keuls)q检验,均P<0.01,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Struening贬低量表总分、Struening患者贬低量表、Struening家庭贬低量表得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照料者,经SNK(Student-Newman-Keuls)q检验,均P<0.01,且Struening贬低量表总分抑郁症患者照料者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P<0.05。结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存在严重的病耻感,且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照料者,抑郁症患者照料者的病耻感在某些方面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80例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连带病耻感量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7)量表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照顾者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为(38.51±10.74)分。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的家庭照顾者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照顾者的GAD-7量表得分、PHQ-9得分均与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照顾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PHQ-9得分是其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总体处于中度水平,家庭照顾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抑郁情绪是其连带病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病耻感及抑郁间的关系,分析病耻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23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利用一般资料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病耻感量表及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抑郁量表总分为(14.25±5.06)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为(66.62±15.52)分,病耻感量表总分为(47.42±11.36)分;领悟社会支持与病耻感、抑郁呈负相关关系,病耻感和抑郁呈正相关关系;病耻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5.2%。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处于中度及以上水平,病耻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间发挥中介作用,可以通过提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其病耻感,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自我怜悯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病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Link病耻感量表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评估,采用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SCS-C)对151例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评估,并与患者组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SCS-C总分及其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3个因子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病耻感总分与SCS-C总分(r=-0. 682,P<0.001)、自我友善(r =-0. 483, P< 0.001)、普遍人性(r =-0.527,P<0.001)、正念=(r=-0. 492,P<0. 001)呈负相关性,同时自我怜悯中自我友善得分与病耻感中情感体验得分(r =-0. 201,P =0. 045)亦呈负相关性.结论 患者组自我怜悯水平低于正常组;患者组自我怜悯与病耻感之间呈负相关性,自我怜悯水平越低,病耻感程度越高,进一步提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双相心境障碍(BP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临床的情感障碍中约50%是BPD,BPD的发作性、复发性特点尤为明显,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加强双相心境障碍的药物治疗受到普遍重视。该疾病的药物治疗,除要求安全有效外,还需要不致促发情感转相,并能预防反复发作。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上双相心境障碍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敏  李艳召  梁计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24-125,129
目的探讨因脊髓损伤而致机体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护理特点。方法给予37例脊髓损伤并发电解质紊乱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并且比较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7例患者电解质紊乱均得到纠正,并且经过1个月的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得到明显缓解,脊髓独立功能评分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电解质紊乱及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情绪障碍性厌食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38例情绪障碍性厌食症患者实施3个月针对性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前、教育后、出院后3个月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情绪障碍变化。结果教育前、教育后、出院后3个月健康知识掌握率和BMI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出院后3个月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育后、出院后3个月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情绪障碍性厌食症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改善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14.
Wu HQ  Zhang Y  Li YS  Zhu Y  Shen 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60-1763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专病门诊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失眠与神经症专病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连续性前瞻性登记,收集人口学等资料、评估26项躯体症状、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DRS17)进行评分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596例患者中,抑郁状态347例(58.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平均分数为21.9±3.4,以轻、中度抑郁为主.抑郁患者情感症状诉说率低,情绪低落146例(41.2%)、兴趣减退161例(46.4%),有2项症状者108例(31.3%);体力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下、婚姻状况差、经济状况差、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既往有躯体疾病者易出现抑郁;抑郁组患者常见躯体症状依次为早醒218例(76.0%)、入睡困难254例(73.2%)、记忆力差219例(63.1%)、疲乏无力181例(52.2%)、心悸179例(51.6%)、头晕170例(49.0%)、头痛160例(46.1%)、胸闷140例(40.3%);平均主诉的躯体症状个数为(6.9±2.8)个;具有多个躯体症状主诉者(躯体症状主诉≥4个)为322例(92.8%);相关分析显示躯体症状个数与抑郁相关.结论 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专病门诊抑郁状态患者躯体症状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量表积分均下降,但治疗组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情绪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女性患者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心境障碍女性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抑郁发作53例、躁狂发作64例;另选择42例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比分析其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心境障碍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42.02±2.85)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5±2.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41.12±2.64)g/L,明显低于躁狂组的(42.76±2.81)g/L,且二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的血浆总胆红素为(10.49±4.7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4±3.7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狂组患者的尿酸水平为(320.33±78.46)μmol/L,明显高于抑郁组的(278.85±65.62)μmol/L和对照组的(286.05±49.3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组尿酸水平和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境障碍女性患者存在抗氧化能力降低和氧化应激损伤,女性躁狂发作患者还可能存在嘌呤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抑郁情绪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114例,其中Child pugh分级A级42例、B级38例和C级34例,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11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38例(其中A级10例、B级12例和C级16例)患者有情绪障碍,占33.33%。Child pugh A级、B级和C级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3.81%、31.58%、和47.06%,Child pugh C级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病情较轻的A级和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hild pugh C级患者HAMA和HAMD各项目评分明显高于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抑郁情绪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65,P=0.005)结论研究表明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情绪障碍,且乙肝肝硬化患者情绪障碍发生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Grow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may be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ood disorders. We hypothesized that circulating factors in the ser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ood disorders could induce vascular endothelial damage that in tur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increased vascular risk.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serum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ood disorders could directly induce apoptosis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METHODS: We examined the proapoptotic activity by an ex vivo proapoptotic activity assay in the serum of 100 individuals: 25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and no lifetime diagnosis of anxiety disorder, 25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BPD) with a current comorbid anxiety disorder, 25 patients with BPD and no anxiety, and 25 age- and gender-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The proapoptotic serum activity of all mood disorde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values<0.01). This association was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from potential confounders including age, gender, smoking status, body mass index, blood pressure parameters, family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erum creatinine, plasma glucos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NT-proBNP, and C-reactive protein (beta=0.44, t=2.93, p=0.012). CONCLUSIONS: Togeth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hronic mood disorder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roapoptotic serum capacity. Although subject to future confirmation,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increased systemic proapoptotic activity of the serum in these patients could exert deleterious vascular effects resulting 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广州男同性恋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 方法(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来收集男同性恋样本,调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由被试自填。采用自 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情况问卷、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自我耻辱感量表、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领悟 社会支持量表对男同性恋样本进行调查。结果:在420名男同性恋有效样本中,抑郁、焦虑、应激水平较高,29.3% 在过去1年内有过自杀意念,36.5%遭遇过亲密关系暴力,39.2%在过去6个月内有过无保护性行为,14.0%至少得过一 种性病。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耻辱感较低、自尊感较高、性关系中主动角色、抑郁水平较低、无亲密关系暴力的 男同性恋者生活满意度较高。结论:中国广州男同性恋人群健康状况较差、生活满意度较低,自我耻辱感、性关系 中的性角色、抑郁情绪、亲密关系暴力是影响男同性恋人群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污名对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将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SMI),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编制成一张问卷,选取济南、天津、哈尔滨3个医院共109名心理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 分别用总体自我污名和自我污名的五个维度为自变量对自尊水平做回归,建立方程Y=4.585-0.722x(F=59.508,P<0.001)和y=4.470-0.388x1+0.813x2-0.198x3-0.064x4-0.192x5(F=16.609,P<0.001),发现自我污名对自尊水平有负面影响,其中自我疏离因子的显著性意义最强,其次是社交回避和无能感知,逃避现实和歧视体验对自尊的影响不显著;分别用总体自我污名和自我污名的五个维度为自变量对社会支持做回归,建立方程Y=3.710-0.354x(F=9.116,P<0.01)和Y=3.474-0.391x1 +0.301x2+0.047x3+0.102x4-0.301x5 (F=5.695,P<0.001),发现自我污名对社会支持有负面影响,其中自我疏离因子显著性意义最强,其次是社交回避、歧视体验,而逃避现实和无能感知对社会支持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对自尊和社会支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