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漳浦前湖湾硅藻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漳浦前湖湾QHP剖面和QHZ钻孔1共取28个硅藻样品,依据硅藻种类的含量变化和硅藻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硅藻带,其中B带划分出4个亚带,B4亚带进一步划分为2个小亚带.结合14C测年和沉积地层岩性资料,探讨了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得出其环境变迁过程由老到新依次为:河流环境-海湾环境-河流环境-海湾河口环境-河流环境-陆相淡水环境-湖泊-风沙环境-滨岸小海湾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福建漳浦前湖湾QHP剖面进行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分析,并绘制出频率曲线图和概率累积曲线图,进行沉积动力的解释,综合实地观察,该剖面岩性,有孔虫、硅藻分析结果14C年代测定等实验资料,得出该剖面从下往上的演化过程:①晚更新世晚期的浅河流沉积;②晚更新世晚期的湖泊沉积;③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海岸风砂沉积.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8年7月对从前湖湾古树林埋藏剖面和钻孔连续采集的142个样品进行粒度参数测量,分析了古树林成因和埋藏地的沉积环境变迁。用前湖湾周边已知沉积相:海滩、入海河流、河口浅滩、海岸沙丘以及滨海沼泽样本作为目标判据,将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1和峰态Kg设为判别参数,与剖面和钻孔样品进行聚类判别,结果表明,42KaBP前湖湾古树林被海湾—河口相变过程埋藏,经历了6个阶段:河口浅滩阶段、浅滩—沙丘交替阶段、浅滩—河流演变阶段、淡水沼泽阶段、海滩沙丘阶段和现代风沙阶段,是气候—环境演变导致了前湖湾沉溺古树林的埋藏。  相似文献   

4.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全新世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3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随着离岸向海越远,水深越大,有孔虫娄量从1倍数上升到5位数,种数为9-69种,多变度V31-44,复合分异度H(s)3.25-3.25。从钻孔岩芯中的全新世有孔虫群特征可看出,中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和海洋环境可分为2个阶段:(1)海水初到钻孔位置,有孔虫数量和种数较少,分异度不高,海相性程度较低。(2)后期(埋深1.8m和2.0m以浅),海面有所升高,变为潮间带(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环境。  相似文献   

5.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Xi湖岩心有孔虫动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永暑礁小Xi湖“南永3”井高分辨率的岩心材料,结合其高精度TIMS U系测年,系统研究了1682aB.P.以来环礁Xi湖沉积柱样的有孔虫分类、类型与属种的组成,揭示了其垂直变化。有孔虫共48属62种,都是全新世一现代种,其中底栖有孔虫55种。其组成表征了印度洋-太平洋有孔虫区系和 热带珊瑚礁相环境。即使由温凉水种浮游有孔虫偏多的时段所反映的表层水温也相对偏低,推测其变化幅度很小。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δ^18O含量的变化曲线呈4峰4谷交替,反映了永暑礁海区近1682a以来的气候有4个凉期和4个暖期,同2000a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一致。有孔虫种类的垂向变化也反映了海平面有些小变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打渔张灌区第四纪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随着我国地质勘探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东部平原和浅海地区石油及其他沉积矿藏的勘探开发,有孔虫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岩相识别、地层对比、恢复古地理及古气候等所依据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1965年,我们承担了山东省打渔张灌溉区(以下简称"灌区")七个钻孔岩芯中的有孔虫分析任务。目的是根据有孔虫在灌区地层中的出现情况,识别其海相层,进而划分出海、陆相地层,以便为探讨灌区土地盐碱化的原因、更合理地利用水利资源、进一步改造灌区的盐碱化土地等,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这一任务已于同年完成,并已将初步分析结果送交有关单位。 为了配合生产单位对我国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进行研究,近来,我们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又将灌区的有孔虫资料进一步分析整理,除对93种底栖有孔虫进行分类记述外,并试图以灌区地层中的有孔虫群与现今渤海沉积物中的有孔虫群进行粗略对比,以便根据有孔虫的区系特点和生态组合等,探讨灌区地层海相层的古沉积环境。 由于在划分灌区地层的海相层和探讨海相层的古沉积环境时,我们仅是以现有有孔虫方面的资料为依据,因此,所讨论的问题必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潟湖岩心有孔虫动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永暑礁小潟湖"南永3"井高分辨率的岩心材料,结合其高精度TIMS U系测年,系统研究了1 682 a B.P.以来环礁潟湖沉积柱样的有孔虫分类?类型与属种的组成,揭示了其垂直变化?有孔虫共48属62种,都是全新世-现代种,其中底栖有孔虫55种?其组成表征了印度洋-太平洋有孔虫区系和热带珊瑚礁相环境?即使由温凉水种浮游有孔虫偏多的时段所反映的表层水温也相对偏低,推测其变化幅度很小?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δ18O含量的变化曲线呈4峰4谷交替,反映了永暑礁海区近1 682 a以来的气候有4个凉期和4个暖期,同2 000a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一致?有孔虫种类的垂向变化也反映了海平面有些小变动?  相似文献   

8.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中的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白令海和北冰洋楚科奇海39个表层沉积样品中有孔虫的定量分析,发现表层沉积中浮游有孔虫稀少可能与该区表层生产力低、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有关,而底栖有孔虫的分布则主要受表层初级生产力以及与水深相关的碳酸盐溶解作用和水团性质所控制,其中北冰洋楚科奇海陆架区有孔虫以Elphidium spp.组合和Nonionella robusta组合为主,丰度和分异度低,受北冰洋沿岸水团控制;白令海陆坡区有孔虫以Uvigerina peregrina-Globobulimina affinis组合为主,含N.robusta较多,丰度和分异度相对高,受太平洋中层和深层水团控制,但该区碳酸盐溶跃层和补偿深度(CCD)相对浅,约分别位于2000和3800m处.此外,白令海陆坡上部表层沉积中含有北冰洋陆坡区典型深水底栖有孔虫种Stetsonia arctica,说明白令海峡两侧的海区曾有深部水交流.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古海洋学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已成为海洋地质学的前沿学科和发展方向之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与地学上实验技术与理论的重大突破密切相关。做为古海洋学本身主要是以大洋沉积物作为研究依据,研究大洋体系中水团和相关的生物圈、岩石圈的历史。这就必然涉及到有机物质的生物化石和无机物质的矿物沉积两方面。但沉积物中记录的古海洋学信息很多,而解释这些信息的手段又是各有所长,其中微体古生物的化石形态学分析是古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微古专家以此做为确定微体古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的依据。在大洋…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中南部潮滩有孔虫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苏中南部沿岸潮滩现代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有孔虫为混合埋葬群,由原地生活分子和外海的异地分子混合而成,其特点是分异度偏高、丰度变化大、壳径偏小、壳体机械破坏较明显,富含壳径细小的浮游有孔虫。这些特点反映出埋葬群在形成过程中辐射沙洲区强大潮流的搬运作用。在搬运、沉积和埋葬过程中有孔虫壳体经受机械分选和破坏作用。埋葬群与生态环境因素和埋葬环境因素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重构了大亚湾和大鹏湾潮汐水位“双峰”现象,确定了浅水分潮的异常增长是潮位“双峰”现象的主要成因,其中四分之一日分潮和六分之一日分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SCHISM模型构建大亚湾和大鹏湾附近海域高分辨率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近岸海域,在大亚湾以东,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全日潮,以西为不规则半日潮,在两个海湾内均为不规则半日潮;研究海域的潮流均表现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四分之一日分潮和六分之一日分潮在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不同变形过程是造成两个相邻海湾水文差异的直接原因。通过构建不同底摩擦强度、消除水底地形以及改变海湾水深的数值实验研究表明,分潮传播方向与水深变浅方向是否一致,是导致两个海湾潮波浅水变形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沙湾2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硅藻分析,共鉴定硅藻31属8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夏季和冬季分别鉴定出31属71种和31属67种,主要属种以中心纲硅藻为主,如爱氏辐环藻(Actinocyclus ehrenbergii)、波状辐裥藻(Actinoptychus undulatus)、横滨盒形藻(Biddulphia grundleri)、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等.在生态习性上,底栖海水种占绝对优势.硅藻丰度从湾顶向湾外递减,夏季丰度高于冬季,平均丰度分别为9 003个/g和6477个/g.沉积物粒度分析显示,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为主,研究表明三沙湾硅藻丰度与平均粒径存在一定相关性,夏季硅藻丰度变化范围为2 104~28 209个/g,粒径范围为5.26~7.36Φ,硅藻丰度与平均粒径变化范围都较大;而冬季硅藻丰度变化在1 929~14 372个/g之间,粒径范围为5.51~6.98Φ,相对夏季其变化较小,论证了水动力是影响硅藻沉积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影响三沙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探讨,三沙湾表层沉积硅藻主要受潮流、深度和盐度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三沙湾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三沙湾(由东吾洋、官井洋和三都澳等几个部分组成)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四周群山环抱,海岸线曲折,水域辽阔,是个天然良港.三沙湾历史上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大黄鱼产卵场,曾经有许多洄游性经济类鱼虾在这里产卵繁育.但近些年来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赤潮时有发生,给三沙湾的环境生态造成了危害.过去对三沙湾的水体和沉积环境虽有研究[1~3],但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根据湛江湾海域2020年10月采集的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对沉积物粒度参数进行了总结,划分了沉积物类型,结合Pejrup三角图解对湛江湾海域沉积动力环境进行了分区,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探讨了沉积物运移趋势。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5种,其中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分布最广,粒度组成以细砂为主,平均粒径均值为3.93Φ,分选较差,粒度分布曲线以正偏、正态分布为主。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揭示湛江湾海域沉积水动力较强,整体表现为湾内比湾外弱、湾外向外海方向逐渐减弱的特征。粒径趋势分析反映出湛江湾内整体向南部潮流深槽方向运移,湾外围绕沉积中心整体呈逆时针方向运移。湛江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运移和分布主要受泥沙来源及潮流、波浪、沿岸流等沉积动力环境的共同作用,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福宁湾浮游植物的生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国斌  戴红  李伏庆 《台湾海峡》2004,23(4):469-480
本文于2002~2003年对福宁湾海域浮游植物进行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5个门54属共156种,其中硅藻门为主要门类.季度平均生物量为8.92×103μg/d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为2.55×104μg/dm3.主要优势种于夏秋和春冬之间演替明显.没赤潮时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尖刺菱形藻(Nitzschiapungen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赤潮时主要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夜光藻(Noctilucascientillans)、米金裸甲藻(Gymnodini ummikimotoi).在常规监测中,活性磷酸盐、硝酸氮、总氮为福宁湾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营养盐限制因子.赤潮时,活性磷酸盐是福宁湾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生物的生物量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诏安湾海域6个站位的水文泥沙观测和18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海湾水深地形,应用Gao?Collins粒径输运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诏安湾海域的粒度参数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和沉积环境划分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诏安湾表层沉积物共6种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