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显像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腰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行径,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E组BP明显降低,N组BP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组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E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超声引导技术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精确操作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95~98岁股骨骨折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腰丛(后路)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骶旁入路)麻醉后股骨切开内固定或全髋置换术。结果在腰丛(后路)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骶旁入路)麻醉下,术中患者均无明显疼痛,肌松效果满意,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具有麻醉风险小、术后功能锻炼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12例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与常规组,每组56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组采用常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自控镇痛(PCA)用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自控镇痛(PCA)用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均长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麻醉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使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镇痛的效果以及麻醉不良反应。方法在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选择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编号后随机平均分为两组,39例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为对照组,39例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麻醉前、中、后MAP和HR、SpO2变化,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和HR、SpO2没有差异(P>0.05);麻醉中、后研究组患者的MAP和HR、SpO2比对照组更为稳定(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镇痛效果更显著,VAS评分较低,MAP和HR、SpO2更为稳定,麻醉不良反应较少,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种麻醉方法对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组)21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25例和全身麻醉组(G组)19例。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E组采用L2-3间隙连续硬膜外麻醉;G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3 d心电图ST-T变化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 d肌钙蛋白Ⅰ水平,术后24,48,72 h静息及运动后VAS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G组肌钙蛋白Ⅰ水平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3天E、G组均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1天G组心电图ST-T改变较E、N组明显(P<0.05)。术后3 d高血压发生率G组较E、N组高(P<0.05),且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G组术后24,48,7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G组术后24,72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可达到理想麻醉效果,且术后VAS评分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近,术后心电图ST-T影响小,心肌损害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实验组),硬膜外常规穿刺成功后,D组向头端置管,S组再通过硬膜外针置腰穿针,回抽见脑脊液注入腰麻药后拔出腰穿针,再通过硬膜外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管,转平卧位15 min后摆手术体位等,术毕接自控硬膜外镇痛泵。记录注药前、后多时段生命体征情况,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麻醉平面,术后病人头痛情况及对术中镇痛的满意度,术后镇痛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起效时间S组明显快于D组(P<0.05),平面固定时间、麻醉平面上限及术后头痛两组无差异;对术中镇痛的满意度S组98%高于D组85%;术后镇痛用药量S组在术后9、12、24 h均少于D组,镇痛效果满意。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安全可靠、术后镇痛效果优。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83-3884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预后的影响。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评估两组单侧股骨颈骨折预后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26%(4/39)低于对照组30.77%(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显著改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术后恢复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延长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分为A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硬膜外麻醉组)各20例,观察并纪录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10、20、30、60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及维持时间,以及局麻药和辅助药物用量、术中输液量、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中所有患者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A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B组(P0.05),维持时间也长于B组(P0.05),整个麻醉过程中的MAP、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患者注药后5分钟的MAP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20、30、60分钟的MAP较麻醉前及注药后5分钟均显著降低(P0.05),整个麻醉过程中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PNS定位下行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安全有效,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镇痛时间长,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更适用于老年患者的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其用药方式与单独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用药无太大差别,即先以较大剂量腰麻,而硬膜外用于确保效果和术后镇痛。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提出一些新的观点:腰麻先给予小剂量、低浓度的局麻药,再予硬膜外衔接以小剂量、低浓度的局麻药,真正发挥腰麻与硬膜外的联合作用,可以达到完善麻醉效果,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目的:分析小剂量低密度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8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低密度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患者麻醉后5,10 min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 <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且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示采用小剂量低密度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起效快、用量少、阻滞完全、镇痛效果好等优点。临床将其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修复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可达到较为完善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椎旁阻滞镇痛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单侧开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静脉镇痛组(Ⅰ组)、硬膜外镇痛组(Ⅱ组)和椎旁阻滞镇痛组(Ⅲ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麻醉诱导前I组不作任何处理,Ⅱ、Ⅲ组分别行硬膜外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三组均使用术后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镇痛质量,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Ⅱ、Ⅲ组术后6、12、24、48小时的VAS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I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中,硬膜外镇痛和椎旁阻滞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但椎旁阻滞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更适合单侧开胸术后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下肢手术推荐使用外周神经阻滞单次阻滞或连续置管.股神经阻滞或腰丛阻滞(需要时合并坐骨神经阻滞)提供了很好的手术麻醉、最佳的术后镇痛并且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腰一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一硬联合阻滞麻醉组(CSEA组),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及效果.结果 CSEA组的麻醉诱导时间短于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结论 腰一硬联合阻滞麻醉适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不同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30例:0.3%罗哌卡因60 ml组(A组)、0.4%罗哌卡因45 ml组(B组)、0.4%罗哌卡因60 ml组(C组)。各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均按2∶1分配腰丛和坐骨神经的局部麻醉药容量,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范围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A组和C组的阻滞范围明显大于B组(P<0.05),A、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A、C组患者在神经阻滞下均能完成手术,B组有5例患者由于镇痛不全或肌松效果较差,需辅助静脉麻醉或改为全身麻醉才能完成手术。结论低浓度高容量(0.3%、60 ml)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并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骨科手术4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1)组和硬膜外麻醉(E1)两组。前列腺手术3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2)组和硬膜外麻醉(E2)两组。皆头向置管3cm。术毕前30min两组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0.15%布比卡因液体5mL,术毕行相同配方硬膜外镇痛(0.15%布比卡因100mL+吗啡10mg)。术后6h、24h、48h评价VAS分值,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统计48hPCA总量。结果:VAS评分,48hPCA总量,C1组与E1组无明显差异(P>0.05),C2组与E2组有显著差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各时点观察4组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在前列腺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后的硬膜外镇痛可能优于硬膜外麻醉,在下肢骨科手术中两者无差异,这可能与前列腺手术后的膀胱收缩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3种麻醉方法对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组)21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25例和全身麻醉组(G组)19例.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E组采用L2-3间隙连续硬膜外麻醉;G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3 d心电图ST-T变化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 d肌钙蛋白Ⅰ水平,术后24,48,72 h静息及运动后VAS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G组肌钙蛋白Ⅰ水平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3天E、G组均较N组增高(P<0.05).术后第1天G组心电图ST-T改变较E、N组明显(P<0.05).术后3 d高血压发生率G组较E、N组高(P<0.05),且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G组术后24,48,7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G组术后24,72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高于E、N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可达到理想麻醉效果,且术后VAS评分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近,术后心电图ST-T影响小,心肌损害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的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ASAⅡ~Ⅲ级,分为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对照组血压明显低于试验组及麻醉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5例,根据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均分为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神经阻滞组(NB组)。GA组给予静脉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CSEA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NB组给予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及术后腰丛神经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1、3、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NB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GA组(P0.05或P0.01);术后1 d MMSE评分NB组CSEA组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MMSE评分,NB组CSEA组和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 d 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术后1、3 d NB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术后1 d GA组POCD发生率高于CSEA组(P0.05);术后7 d 3组均无POCD发生。结论老年股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较其他麻醉方式有更高的早期POCD发生率,神经阻滞可能是老年股骨手术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在骨科下肢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行骨科下肢急诊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方法后,腰-硬联合阻滞组的32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0.32±1.32w,住院时间为41.23±6.45d,术中出血量为320.34±24.56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硬膜外麻醉组的32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4.44±1.42w,住院时间为57.01±8.43d,术中出血量为462.56±25.63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比较,腰-硬联合阻滞组各项数据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在骨科下肢急诊手术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