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绝对重力和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重力多年观测数据,获得了青藏高原多个基准站区域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绝对重力呈明显的负变化,绝对重力和卫星重力的时变系统差也呈较一致的负值,鼎新(DXIN)、德令哈(DLHA)、西宁(XNIN)、拉萨(LHAS)和仲巴(XZZB)5个基准站的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呈明显的隆升状态,即拉萨块体、祁连块体和阿拉善块体处于地壳隆升状态,隆升速率分别约为2.01±0.15 mm/a、1.88±0.19mm/a、1.91±0.10 mm/a。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双向挤压下,青藏高原的地壳在不断的隆升与增厚,平均隆升速率约为1.94±0.17 mm/a,平均增厚速率约为2.35±3.30 mm/a。  相似文献   

2.
针对研究中国西部长期重力变化的问题,该文利用GRACE月重力场模型,基于Slepian变换构建中国西部区域局部重力场,并采用GIA和GLDAS等模型扣除相应误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得到该区域2003—2013年卫星重力变化。结果表明,东天山呈现负重力变化,可能由区域冰川消融引起的;西天山的正重力变化,应与冰川小幅增加和构造运动引起的壳幔物质积累有关;青藏高原内陆正重力变化可能由区域地壳抬升、粘弹性地壳的构造应变以及壳幔物质的质量迁移与积累引起;青藏高原边界区域的负重力变化,应与冰川加速消融以及地下水抽取有关。Slepian方法较好地克服了滤波平滑处理带来的重力变化信号压制及细节平滑,可为中国西部的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和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重力变化和地壳形变观测是研究地下物质运动的重要手段。基于武汉九峰地震台2013—2020年的绝对重力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数据,计算了长期的重力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变化趋势,并以1年、2年和3年的时间间隔分段,进行线性趋势拟合,分别获得不同时间段的绝对重力年变化率、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以及对应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武汉九峰地震台长期的重力年变化率为0.479 9 μGal/a,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1.2 mm/a, 两者的比值为-0.399 9 μGal/mm,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与该区域的地下水活动有关。将不同时间段的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的数据展布在一张图中,发现数据点离散分布在不同区域,由此可初步判断地下物质运动过程,为区域动力学机制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FG5绝对重力仪观测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2006年绝对重力测量比对的概况,分析了观测和比对结果,探讨了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在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遗传算法反演地壳的变密度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资料 ,结合亚东 格尔木地学断面得到的Moho面结构 ,反演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壳内密度随深度变化的指数分布函数 ,试验得出地壳表层与地幔的密度差约为 - 0 .92 6 g·cm-3 ,地壳的平均密度值为 2 .75 0 g·cm-3 。  相似文献   

6.
陆态网络绝对重力基准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陆态网络100个基准站的首期观测数据,建立了基本覆盖我国大陆范围的高精度绝对重力基准,各基准站点值精度均小于5.0μGal/a,为相对重力联测提供了高精度起算基准点,可获得真实的相对重力联测平差结果,避免重复重力观测获得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出现畸变。成都基准台重复重力观测获得的重力变化规律表明,汶川地震前长期重力变化率达5.01±0.7μGal/a,如此大的震前重力变化很可能是由于地下物质运移引起的。联合绝对重力和GRACE卫星长期测量数据,根据二者系统偏差确定了武汉地区的地壳沉降速率,为-3.27±0.65mm/a。  相似文献   

7.
针对位错理论难以解释断层面之间的旋转转动的问题,该文基于子断层叠加法,利用经典点源位错理论,得出了矩形断层向-位错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利用C++语言编制了弹性半空间中的矩形断层向-位错正演程序,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倾角为90°的矩形断层滑动和转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断层运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与断层的滑动和转动量大小及断层产状有关,断层滑动和转动越大,引起的地表变形范围和量值就越大;断层转动引起的重力变化大小与断层埋深成反关系,即断层埋深越大,相应的重力变化量值就越小;宏观上,矩形断层位错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呈近似对称的特征,而断层向错打破了重力变化图像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陆面时变微重力观测常用于监测地壳内部物质变化.仪器不确定性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华南地区2015年至2018年的时变重力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相对重力仪的非线性漂移特征、格值系数变化入手,引入贝叶斯分析方法,量化不确定性来源,并以网内绝对重力观测结果进行交叉检验,评估时变重力数据产品质量.研究表明:华南2015年以来的重力观测质量由于相对重力仪非线性漂移产生的不确定性较弱,格值系数不准确引起的不确定性更大,约为20×10-8 m/s2;通过绝对重力基准约束和贝叶斯优化可以明显提高数据产品精度.本文研究结果对评价陆地重力数据质量,客观地开展重力场变化解释、分析强震孕育和物质变迁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土壤浸湿对重力观测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为民  王勇  张赤军 《测绘学报》2001,30(2):108-111
本文对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WTUSM)重力基准点在暴雨后不久引起的观测异常进行了测试和研究 ,包括对测点附近的土壤在饱和前后的密度、孔隙度等及由此而引起的重力变化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该项效应与雨后相对于正常天气情况下 3次观测结果 (平均值 )的偏离相当接近。文中还对今后在绝对重力测量中 ,如何注意土壤浸湿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壤浸湿对重力观测影响的初步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为民  王勇等 《测绘学报》2001,30(2):108-111
本文对武汉测绘科技大学(WTUSM)重力基准点在暴雨后不久引起的观测异常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包括对测点附近的土壤在饱和前后的密度,孔隙度等及由此而引起的重力变化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项效应与雨后相对于天常天气情况下3次观测结果(平均值)的偏离相当接近,文中还对今后的对绝对重力测量中,如何注意土壤浸湿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