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考察壳聚糖絮凝工艺用于知柏八味口服液的澄清效果以及替代乙醇沉淀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药液pH值、壳聚糖加入量三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壳聚糖絮凝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小檗碱含量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药液浓度对絮凝效果有显著性影响;醇沉工艺与壳聚糖絮凝工艺相比,小檗碱保留率较高;而浸膏得率后者高于前者;综合评价指标,两种工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絮凝工艺可替代醇沉工艺用于知柏八味口服液的澄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知柏八味颗粒的澄清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知柏八味颗粒的澄清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壳聚糖加入量、药液pH值和药液浓度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探讨醇沉工艺和壳聚糖絮凝工艺对于浸膏得率和小檗碱含量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工艺与醇沉工艺相比,浸膏得率更高,小檗碱保留率更低,且药液浓度对于絮凝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但两种澄清工艺总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醇沉工艺和壳聚糖絮凝工艺作用相当,均可作为知柏八味颗粒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乙肝宁复方水提液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干膏得率、药液澄明度、糖类及3种有效成分含量,浸膏吸湿率为评价指标,对上述2种纯化工艺进行对比考察。结果:2种纯化工艺的干膏得率相近;絮凝澄清工艺浸膏水溶液澄明度及其糖类、芍药苷的转移率均高于醇沉工艺,但其丹酚酸B和丹皮酚转移率均低于醇沉工艺。絮凝澄清工艺浸膏的吸湿性低于醇沉工艺浸膏。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浸膏固体制剂吸湿性机制与合理选择适宜纯化工艺用于中药制剂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蜂病康合剂壳聚糖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蜂病康提取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纯化后药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絮凝澄清条件,并与传统醇沉工艺比较.结果:正交优选工艺优于醇沉工艺,最佳絮凝澄清条件为水提液浓缩到1∶8,壳聚糖用量15%,温度50℃.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蜂病康合剂的精制.  相似文献   

5.
补肾活血煎的絮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霞  张文清  夏玮 《中草药》2004,35(12):1351-1354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法用于补肾活血煎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补肾活血煎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形物、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浓缩比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有效成分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法用于补肾活血煎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本院制剂胆胰宁合剂澄清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黄芩苷含量、澄清度及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对醇沉法、调pH醇沉法、ZTC絮凝法、壳聚糖絮凝法和离心法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宜的澄清方法;并对药液的pH值、醇沉浓度、醇沉温度进行考察,优化胆胰宁合剂澄清工艺。结果适宜的澄清方法是调pH醇沉法,优化的澄清工艺为:药液调pH值至6,醇沉浓度60%,醇沉温度60℃。结论调pH醇沉法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操作简便,可作为胆胰宁合剂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壳聚糖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絮凝澄清工艺条件。方法:以吸光度、二苯乙烯苷保留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液质量浓度、壳聚糖用量、pH、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液质量浓度、壳聚糖用量、絮凝温度等因素对絮凝工艺的影响;比较絮凝澄清法与醇沉法。结果: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提取液质量浓度0.25 g.mL-1,壳聚糖用量1.2 mL.g-1,絮凝温度60℃,pH 5.0~5.5,搅拌速度300 r.min-1,搅拌时间10min。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可替代乙醇沉淀法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型物、正丁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的密度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总体有效成份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但皂苷成份的保留量后者略大于前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成份的微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壳聚糖张法能否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清热解毒液的澄清工艺。方法:壳聚糖应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澄清,并与药典的醇沉制备方法比较,通过对绿源酸、栀子甙进行字生和对总黄酮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了稳定性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前者能更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絮凝能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醇浓度、静置时间对乙醇沉淀法精制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影响,并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固形物与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乙醇沉降工艺为:药液浓度0.8 g原药材/mL、醇浓度20%、静置6 h。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均降低了疏郁复方颗粒煎煮液的出膏率,但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造成了较大损失。结论低浓度的醇沉工艺可以用于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纯化,壳聚糖絮凝沉降法是否适用于该提取液的精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壳聚糖絮凝法澄清双黄连口服液。方法:对絮凝条件进行优化,以絮凝效果为指标,选择药液浓缩比例、壳聚糖浓度、温度三个因素,并同醇沉的效果作比较及经济核算。结果:最佳絮凝条件:壳聚糖加入量为100ml/L,温度为20~30℃,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前者能更有效的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结论:壳聚糖可代替醇沉法用于双黄连提取液的澄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党参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党参炔苷含量、浸膏得率及HPLC指纹图谱各组分的相对表观含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2种纯化工艺对党参水提液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处理的党参水提液其浸膏得率明显高于醇沉工艺,且对极性较强组分的保留效果显著优于醇沉工艺;醇沉工艺对党参炔苷保留量稍高于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且对极性较弱组分的保留效果较好。结论上述2种工艺对党参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党参及其他中药水提液纯化工艺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头花蓼水提液的絮凝澄清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和槲皮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壳聚糖的最佳澄清条件,并与传统的水煮醇沉工艺相比较,评价壳聚糖澄清工艺的可行性.结果 优选出的最佳澄清工艺条件是:提取液浓缩至1∶6(生药g∶药液ml),提取液pH为5,每升药液加入1%的壳聚糖冰醋酸溶液100ml.结论 壳聚糖可作为头花蓼水提液的除杂澄清工艺,该工艺优于传统的水煮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用于湘A-2号颗粒的絮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索壳聚糖用于湘A-2号颗粒的最佳絮凝澄清工艺条件。方法:在对壳聚糖加入量、药液浓度、pH值、温度、搅拌速度等进行单因素考察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药液浓度、壳聚糖加入量、及药液pH值进行优化。结果:湘A-2号颗粒的絮凝工艺的优化条件为:壳聚糖加入量0.6mL·g-1,药液浓度为1∶4,药液pH值为7,温度60℃,搅拌速度为200r·min-1,搅拌时间为10min。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可用于湘A-2号颗粒的纯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中药水提浸膏吸湿性影响的差异.方法:考察2种纯化工艺对浸膏得率、糖类和氨基酸保留率、蛋白质和鞣质去除率、浸膏吸湿性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的浸膏得率、糖类和氨基酸保留率、蛋白质和鞣质去除率均高于醇沉工艺,但浸膏吸湿性低于醇沉工艺.结论:金钱草水提浸膏的吸湿性与多糖保留率、蛋白和鞣质去除率有关,为2种纯化工艺的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桂卉  颜红  严航  夏新华 《中成药》2012,34(12):2429-2431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乙肝宁中糖类成分及其吸湿性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吸湿性,干燥时间,固形物保留率,总糖含有量,果糖含有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上述两种工艺。结果通过絮凝工艺和醇沉工艺的比较,壳聚糖絮凝工艺的吸湿性明显低于醇沉工艺,并且该工艺果糖含有量、总糖含有量、固形物保留率、干燥时间均优于醇沉工艺。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可以降低乙肝宁浸膏的吸湿性,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糖类的含有量,为中药浸膏防潮技术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选壳聚糖用于天山花楸醇提液的纯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损失率、溶液中透光率和固形物收率为指标考察工艺3个因素对絮凝的影响.结果 天山花楸醇提液絮凝工艺为:1%壳聚糖溶液加入量8%(V/V),温度50℃,药液pH值为5.0.结论 该工艺条件下醇提液澄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宁心合剂壳聚糖絮凝澄清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壳聚糖絮凝法对于宁心合剂进行除杂处理,以黄芪甲苷、(R,S)-告依春、丹酚酸B、总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提取液浓度、壳聚糖加入量、药液pH值、保温时间、搅拌时间对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的影响。在其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浓度、壳聚糖加入量、药液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絮凝法与醇沉法、滤过法进行比较。结果宁心合剂的最佳壳聚糖絮凝工艺为以提取液的生药浓度为0.75g·ml~(-1),药液pH=6,絮凝温度为40℃,壳聚糖加入量为1g·L~(-1),快速搅拌15min。结论可以将壳聚糖絮凝作为宁心合剂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延胡索乙素和浸膏率为纯化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指纹图谱,优选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纯化延胡索水提液的最佳条件是药液质量浓度为0.25 g·mL-1,静置温度为5℃,不调pH值,加入药液体积20%的壳聚糖溶液.结论 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剂对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提取液的纯化效果。方法:以纯化前后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提取液中柚皮苷、橙皮苷含量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对壳聚糖澄清剂和乙醇沉淀法对提取液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壳聚糖澄清剂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壳聚糖澄清剂要优于乙醇沉淀法,最佳纯化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为0.5 g.mL-1、静置温度为30℃、1%壳聚糖溶液的加入量为药液体积的40%、药液pH为6。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以用于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提取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