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Wilde  P 刘家军 《世界地质》1993,12(4):74-79
沉积岩中元素的富集取决于每个元素的化学性质。这些元素是风化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石化作用和低级变质作用的产物。但是人们认为,不活泼的碎屑物质组分具有初始火成源的特征。这一认识对研究黑色页岩的物质来源有很大帮助。为了确定低钙质(CaCO_3<1%)海相黑色页岩中碎屑花岗质和火山物质的来源,采用研究火成岩的典型微量元素判别图来检验那些表面上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不受成岩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低级变质作用的影响)微量元素的富集。通过对寒武纪至侏罗纪完整的地层剖面中约200个黑色页岩样品的中子活化分析获得叮化学分析数据。La—Th—Sc三角图解能鉴别出微量元素来自上地壳、陆壳,或是洋壳(Taylor和Mclennan,1985)。所有低钙质黑色页岩样品都集中在上地壳的区域内。人们普遍用Th—Hf—Co三角图来鉴别它们是来自上地壳还是整个陆壳,或是洋壳。在黑色页岩形成的环境中,由于Co元素对氧化还原很敏感,故在三角图解中,用一个不活泼的化学元素(如Rb)替代Co是必要的。取代以后,所有黑色页岩样品均集中在上地壳的区域内。为了确定花岗质组分的来源(Pearce等,1984),样品在Ta—Yb图解和Rb—(Yb+Ta)图解上的投点都集中在边缘分离火山弧花岗岩(VAG)、同碰撞花岗岩(Syn—COLG)与板块内花岗岩(WPG)三者的交界处。大部分样品落于火山弧花岗岩域内,无洋脊花岗岩(ORG)出现。Wood等(1979)的Th—Hf/3—Ta三角图解证实了海相黑色页岩中少量的微量元素来自玄武岩。黑色页岩的投影点很集中,且集中在高Th含量区域,但落于各种玄武岩区域之外,说明黑色页岩来自大陆壳。  相似文献   

3.
4.
5.
对太古—元古宙变火山岩的背景含金性进行了评估。已查明,太古宙原始火山岩区域平均金含量极端分散,同时金含量从超基性—基性至酸性岩呈降低的趋势。元古宙变火山岩表现出金的分布比较集中,并与其酸性和碱性无关。区域性的低级变质作用过程(火山岩的绿岩再生作用)本质上不影响金在古绿岩带岩浆岩中的再分配。只有不同时代的交代作用过程才能保证金在成矿文代柱中的再分配和富集:K_H=0.2—0.9和2.3—320。深部的岩浆源——软流层中产生安山岩岩浆的地带是这些溶液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7.
8.
关于黑色页岩矿床成因的一组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三元  李田港 《国外铀金地质》1997,14(3):233-234,246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黑色页岩与金属成矿关系的各个侧面。通过评述有关黑色页岩的9篇文章,对黑色页岩的形成环境,成岩方式及对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金矿床,如密西西比河谷型硫化物矿床,南非兰德铀金矿床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10.
对波希米亚地块中所选定的富含金属的正常的黑色页岩的铂族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结果与世界其它地区的缺氧沉积物进行了对比。讨论并部分地证明了这些岩石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有开采价值的铂族元素矿源。  相似文献   

11.
12.
黑色页岩的经济潜景:萨斯喀彻温地区的Bakken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含矿黑色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现状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黑色页岩微量元素形态分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采用 4级不同形态逐级提取的方法研究了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微量元素的物相分布特点。各形态微量元素含量和主要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 ,微量元素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和硫化物含量的变化 ,较高的有机产率和缺氧的古海洋环境是影响黑色页岩中微量元素分布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在阅读了许多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黑色页岩中金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模式,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黑色页岩的资源功能和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ICP—MS等分析技术对典型黑色页岩的微量元素及P、S等组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黑色页岩的化学特征、风化机制和微量元素富集特征,阐明了黑色页岩的资源功能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黑色页岩不但富含多种矿产资源,产有大型、超大型多金属矿床,而且可用作复合化肥以改良土壤。同时,黑色页岩因风化分解释放CO2、产生酸性矿排水、释出重金属元素等而可能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引起环境问题。开发利用黑色页岩不但要充分认识其资源功能特征,拓宽其应用途径,而且要特别注意其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