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对钙化、纤维化病变的疗效及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或纤维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行冠脉内旋磨术的3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B2、C型钙化或纤维化病变。其中1例患者旋磨头未成功通过病变,成功率96.67%;14例(46.67%)病例仅用1.25mm的旋磨头,13例(43.33%)病例仅用1.5mm的旋磨头,仅有1例(3.33%)病例选用1.75mm旋磨头,2例(6.67%)病例分别使用了1.25mm、1.5mm的旋磨头。旋磨术成功的29例患者(96.67%)均应用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其中28例(93.33%)在旋磨术后置入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共植入支架49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75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长度(52.2±30.97)mm。2例(6.67%)在术中发生轻度冠脉痉挛;1例(3.33%)发生无血流现象;1例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33%),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冠脉穿孔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30例患者进行了(15.9±11.2)个月的临床随访,有1例(3.33%)发生了再发心绞痛,1例(3.33%)发生心源性死亡。结论冠脉内旋磨术联合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脉支架术是治疗钙化或纤维化病变,可去除纤维、钙化斑块,从而增大管腔,改善冠状动脉内膜平滑度,提高纤维、钙化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钙化、纤维化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扩张应用于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病变冠心病患者107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行常规支架球囊释放支架术,后扩张组55例于支架常规释放后以非顺应性球囊行高压后扩张,观察两组术...  相似文献   

3.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民 《海南医学》2002,13(12):27-30
分叉病变仍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一个挑战。常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对分叉病变效果不佳 ,其成功率低 ,并发症高 ,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或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的运用并未显著改善上临床结果。早期的支架 (Palmaz -Schatz,Cook支架 )虽然可明显降低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血管的再狭窄 ,但对于分叉病变其结果仍不令人满意 ,主要是分支的闭塞 ,或难以通过支架孔隙扩张分支血管。随着球囊及支架设计的不断改进、介入医生经验的积累和抗凝方法的改进 ,尤其kissing技术的运用 ,并针对不同类型分叉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17例21处严重钙化病变。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包括心源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年,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6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2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0%。结论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量化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评估钙化病变,探究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旋磨预处理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2~4级钙化病变且行介入治疗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被动旋磨组。通过QCA方法(西门子影像分析系统)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相关影像学指标的差异。 结果 旋磨组与常规治疗组病变在狭窄直径,狭窄程度,钙化厚度,内膜钙化等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狭窄程度及内膜钙化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需行旋磨术干预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1及0.027,OR值分别为1.11(95% CI 1.04-1.18)及0.25(95% CI 0.07-0.85)。对狭窄程度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提示曲线下区域面积0.76(95%CI 0.66-0.81)。 结论 QCA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否行旋磨术中具有预测和指导价值。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狭窄程度与内膜钙化是该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旋磨术预处理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 3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先行冠状动脉旋磨术 ,然后以 4 0 5.2~ 60 7.8kPa的低压力行球囊扩张 ,探讨了其对治疗再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显示 :3例病人手术皆获成功 ,围术期无并发症 ,术后随访 6~ 1 2个月无死亡或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其他冠心病事件。提示 :冠状动脉旋磨术与球囊扩张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支架是一种机械性的介入治疗手段,于1986年开始在临床应用.它是将金属支架永久性地置放于冠状动脉病变处,经球囊扩张方式支撑住血管壁,以保持冠状动腔的开放.与其他介入治疗方法如旋切、旋磨或激光等相比,支架是处理PTCA急性血管闭塞最有效的手段.同时支架放置后,由于获得足够大的管腔,减少了术后残余狭窄,弹性回缩及血管再塑性,从而使再狭窄率降低至10%~20%,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领域,冠状动脉支架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例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在急救护理、旋磨护理、抗凝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介入护理体会。结果6例冠状动脉旋磨术均成功,无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无1例死亡。结论对于球囊不能通过或不可扩张的重度钙化或纤维性斑块狭窄及闭塞,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取得很高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过透视监视器来判断手术过程,做出相应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要分析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的51例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和相关护理,进行患者的冠脉钙化病变改变和手术成功率的观察,对其围术期并发症进行跟踪。结果 51例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4.12%,所有患者均联合PCI术,其中48例植入支架,共植入54枚支架。其围术期不存在并发症。其中,手术过程中,2例发生心脏停搏,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人工胸外按压和相应药物等治疗后均恢复窦性心律。通过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不存在心绞痛的情况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的护理和应用能够提升治疗老年人的冠状动脉钙化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56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 565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性心绞痛7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02例,心肌梗死347例.结果 对1565例患者的2109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多支病变1 318处,C型病变466处,慢性闭塞病变87处,分叉病变276处,左主干病变13处.介入治疗中12例行冠脉旋磨术,38例行切割球囊扩张术.65例为急诊冠脉再灌注治疗,348例应用冠脉内超声仪指导介入治疗.95.1%行支架置入,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3%(1 539/1 565).不成功的病例中23例为慢性闭塞病变,5例为严重扭曲或钙化病变.术中左主干撕裂1例,心包填塞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后上臂血肿13例,桡动脉搏动消失41例,无上肢缺血.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高,局部并发症较少,适合大多数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