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噪声性听力损失是现阶段全球最主要的职业性损伤之一.以往的研究显示,噪声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本文综述报道目前国内外关于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关系的现有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疾患.研究表明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不同,人们对与其有关的基因改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基因的现有研究情况,并对其研究方法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量研究致力于鉴定可能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易感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探讨,但尚未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通过全面系统的检索,本文汇总了与NIHL相关的SNP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职业噪声接触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基于2006—2015年对河南省某钢铁厂职业噪声接触工人的队列研究,采用1∶1匹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队列中选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共286人,根据工种、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且接触噪声工龄相差不超过2年进行匹配,在该队列中选出听力正常的对照组286人。用中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检测技术(SNPscanTM法)检测CAT基因的8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CAT基因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NIHL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CAT基因rs208679位点的显性模型[(GA+GG)/AA]下,携带GA或GG基因型的个体患NIHL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个体的1.431倍(95%CI 1.020~2.009),经检验P=0.038。结论 CAT基因rs208679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G可能为NIHL易感性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噪声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特点,如何运用声导抗有关参数,估计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程度,为噪声聋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我科最近采用声导抗仪配合听力计,选择测试不同程度噪声性听力损失125例(250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在对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体检时,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态观察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1].选择其中125例不同程度听力损失250耳,同时作声导抗测试。受试者均为男性,年龄28-55岁,平均40岁…  相似文献   

6.
宋宏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72-4573
[目的]研究吸烟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对1058名接触噪声作业的男工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吸烟与职业噪声暴露对听力损失的发生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在噪声作业早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吸烟可使噪声作业工人各频段听阈均值增高,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上升。听力损失以Ⅰ、Ⅱ级为主,多发生在高频段。[结论]必须重视吸烟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人群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SOD2),总抗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水平及相关关系。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同一噪声暴露强度噪声作业人员的左耳3 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本研究的易感人群组,共201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2例;并进行相关的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抽取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用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试剂盒测定SOD1、SOD2、T-AOC及MDA水平。结果易感人群SOD1活力〔(46.69±16.44)U/ml〕和T-AOC能力〔(9.78±2.88)单位/ml〕均显著低于耐受人群〔(65.99±16.32)U/ml〕和〔(10.53±3.23)单位/ml〕,P<0.01或P<0.05;但两组SOD2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感人群中MDA〔(5.12±1.49)nmol/ml〕显著高于耐受人群〔(4.74±1.56)nmol/ml〕,P<0.05。血浆中SOD1活力以及T-AOC与听阈位移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218和-0.268。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与听阈位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0.304。SOD1活力以及T-AOC和MDA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5和-0.198。结论血浆中SOD1、T-AOC以及MDA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性有关,易感人群血浆SOD1活力、抗氧化能力、丙二醛以及听阈位移间存在广泛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探讨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深圳市7家企业噪声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512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听力测定.结果 听力损失发生率81.25%,CNE与听力损失发生率存在暴露量一反应关系,听力损失发生率^=0.205+4.780 CNE;通过对听力损失多个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CNE、噪声强度与听力损失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而CNE的相关性最强(P<0.001,r=1.148),年龄、性别、工龄与听力损失无相关性(P>0.05).结论 CNE与听力损失发生率存在暴露量-反应关系,在噪声危害评价中具有很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肌动蛋白结合蛋白TRIOBP基因的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探索人群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12月汽车制造工厂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噪声暴露工人,将双耳高频听力阈值超过25 dB的工人作为高频听力损失组,根据年龄、噪声接触情况和工作岗位等变量进行匹配,选择双耳任一频段(500、1 0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的听力阈值低于25 dB的工人作为对照组,每组234人。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信息、职业史、个人史、既往史、体检结果和空腹全血样本,对两组工人的血样进行TRIO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RIOBP的遗传变异与NIHL(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频听力损失组比对照组有更多的工人接触过混合溶剂,睡眠时间延长(P <0.05);对照组比高频听力损失组有更多的工人有听觉系统症状、ALT异常和LDL-C异常(P <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IOBP基因的5个SNP均不是NIHL易感性的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0(HSP60)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和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其HSP60基因上rs11551350和rs234069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rs11551350位点在93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工人中CG、AA和A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1.1%、9.7%和89.2%,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为45.7%和54.3%;在101名听力正常的工人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CG)、5.9%(AA)和88.1%(AG),等位基因频率为50.0%(G)和50.0%(A)。rs2340690位点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组CC、TT和C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6%、7.5%和40.9%,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为72.0%和28.0%;在听力正常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5.5%CC)、4.0%(TT)和50.5%(CT);等位基因频率为70.8%(C)和29.2%(T)。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组与听力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两组问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爆震史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等因素进行校正后,未发现两位点中任一基因型的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HSW60基因的rs11551350和rs234069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不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DNA缺失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DNA4977缺失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57名接噪工人进行调查,调查其噪声暴露及听力情况,并将其分两组,听损组79人、正常组78人,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的mtDNA4977缺失情况,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基因缺失频率的比较。结果听损组和正常组间年龄、噪声暴露强度和累积噪声暴露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mtDNA4977缺失率均为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携带mtDNA4977缺失基因型的个体能提高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PMCA2)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检测其PMCA2基因上rs2289274和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93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工人中,rs2289274位点AA、A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16.1%、40.9%和43.0%,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为36.6%和63.4%;在101名听力正常的工人中,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8%(AA)、32.7%(AG)和51.5%(GG),等位基因频率为32.2%(A)和67.8%(G).rs6790640位点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组CC、CT和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 82.8%和17.2%,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为41.4%和58.6%;在听力正常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CC)、 76.2%(CT)和22.8%(TT); 等位基因频率为39.1%(C)和60.9%(T).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组与听力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爆震史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等因素进行校正后,未发现两位点中任一基因型的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PMCA2基因rs2289274和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不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评价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03只豚鼠110dB(A)3h噪声暴露后的暂时性听阈偏移(TTS)进行统计学分析,作左右耳TTS均值频数分布图,探讨其分布规律;分别用百分位数法和正态分布法计算噪声暴露后豚鼠左右耳TTS均值90%参考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判定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与不易感豚鼠,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右耳TTS均值90%参考值范围,百分位数法计算结果为18.2~31.4dB,易感和不易感豚鼠分别为7只和6只;正态分布法计算结果为14.6~31.8dB,易感和不易感豚鼠分别为7只和1只。结论百分位数法更适合用于豚鼠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48只雄性花色豚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1、2、3、4组进行中心频率为4kHz、强度为100dB(A)的倍频程噪声暴露,8h/d,连续3d;于噪声暴露前3d、噪声暴露的每一天及噪声暴露后3d,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玉米油、10.0mg/kg维生素E、50.0mg/kg维生素E,1次/d,连续9d;5、6组不接受噪声暴露,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0mg/kg的维生素E,注射时间同噪声暴露组。比较噪声暴露后即刻及2、8d,各组豚鼠听觉脑干反应(ABR)阈移,评价维生素E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预防作用。结果第3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即刻及2、8d,在2、4、8kHz处的ABR阈移分别为(15.9±6.8)、(39.4±4.8)、(42.5±6.3)、(0.3±2.5)、(19.1±7.9)、(21.9±6.4)、(0.3±1.6)、(10.9±8.6)、(12.2±8.1)dB,明显低于第1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即刻及2、8d,在2、4、8kHz处的ABR阈移[分别为(30.9±11.3)、(47.8±8.8)、(49.7±6.9)、(10.0±3.5)、(29.1±6.5)、(29.1±7.6)、(4.7±3.6)、(20.3±6.5)、(17.5±9.0)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即刻及2、8d,在2、4、8kHz处的ABR阈移分别为(14.4±5.3)、(36.6±4.4)、(43.1±2.9)、(0.3±2.5)、(16.9±4.6)、(19.4±3.2)、(0.0±3.7)、(7.5±4.2)、(9.1±4.2)dB,明显低于第1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即刻及2、8d,在2、4、8kHz处的ABR阈移,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具有一定的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噪声作业场所除噪声外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对个体听力损失的影响,从环境因素出发寻找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南方某市某大型空调生产企业连续性噪声暴露强度在75~120 dB范围内2400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同一噪声暴露组内噪声作业人员的左耳3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本研究的易感人群组,共202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4例.并对两组人群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噪声作业人员中吸烟、饮酒、工作接触有机溶剂、接触重金属、接触高温、接触粉尘人群是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仅工作过程中接触高温是NIHL的高危因素,噪声暴露中同时接触高温的NIHL危险度是单纯噪声暴露的1.804倍(95%CI:1.101~2.958).结论 噪声作业同时有高温暴露的人群是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6.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听损组123(118)例和对照组123(114)例的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型频率,以2检验检测听损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GSTM1基因在听损组和正常组的缺失率分别为69.1%和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性是携带GSTM1( )基因型者的1.75倍。GSTT1基因在听损组和正常组的缺失率为50.8%和57.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分析表明,携带GSTM1(-)和GSTT1(-)基因型者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性虽稍高于携带GSTM1( )和GSTT1( )基因型者(OR=1.11,2=0.16,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认为GSTM1和GSTT1基因之间可能不存在联合作用。结论GSTM1基因缺失可能是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聊城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状况,探讨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出生于聊城市9个县的新生儿71797例。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出生3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产后42d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复查,仍未通过者,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技术检查,并跟踪随访。结果初筛59376例,初筛率82.70%,其中NICU高危因素患儿2432例,普通病房56944例;初筛通过53952例,未通过5424例,复筛1971例,复筛率36.33%,确诊的102例,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1.72‰,NICU患儿检出率为2.55%,普通病房检出率为0.07%。其中81例接受了听力评估和治疗。结论聊城市新生儿筛查覆盖率不高,检测系统不完善,治疗方式应系统化,在聊城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状况及各频率听力损失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12月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至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噪声接触水平检测及问卷调查,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各频率听力损失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605名噪声作业工人均为汉族男性,年龄为22(20,24)岁,工龄为3(1,4)年,噪声接触强度为83.50(82.10,86.10)dB(A),累积噪声暴露量为87.97(85.11,90.81)dB(A)·年。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4.40%(896/2 605)。左、右耳听力损失检出率,左、右耳语频、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耳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随着频率升高而逐渐增加(趋势χ2值分别为1111.38、1237.14,P<0.01),且均以6.0 kHz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饮酒与各频率听力损失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随着累积噪声暴露量(0.5~6.0 kHz的OR值分别为3.231、4.151、4.809、3.282、2.735、2.069)、年龄(0.5~6.0 kHz的OR值分别为2.167、2.323、2.508、1.776、1.414、1.276)的增加,各频率听力损失风险均逐渐增加(P<0.05)。结论 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损失以6.0 kHz较为显著,累积噪声暴露量、年龄与各频率听力损失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y-neural hearing loss (SNHL) was carried out on 122 forest workers. These forest workers were selected from a larger group (n = 217) by restricting the age range to 30–55 years. The hearing threshold of the left ear at 4000 Hz was measured and the effect of age, exposur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presence of 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 (VWF), tobacco smoking and use of earmuffs were evaluated i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obinson's nonlinear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ate of hearing loss. Aging was the major risk factor and it explained 15.4% of the variance of the SNHL. The presence of VWF wa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single risk factor and explained a further 5.2% of the SNHL. Elevation of DBP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SNHL and explained an additional 4.1% of the SNHL. These main factors were able to explain about 26% of the spread of SNHL. Additional factors in the analysis, e.g. smokin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d not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genesis of SNHL. When Robinson'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SNHL data, on a group basis, we did not observe any exaggerated risk of hearing loss due to combination of noise and vibration. In combined exposure subjects with VWF as well as subjects with enhanced DBP will run a higher risk for SNH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