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男,34岁.右股骨干近端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1年,因髓内针断裂2d入院.1年前因车祸至右股骨干近端骨折,右髌骨骨折,遂到当地医院治疗,右股骨干骨折给切开复位髓内针加钢丝环扎内固定,无植骨,右髌骨骨折给予张力带固定.病情好转出院.于2003年9月3日不慎跌倒,至右大腿肿胀、疼痛,不能站立行走,由平车推入我院.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8~2007年应用梅花髓内针加长腿石膏后托固定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70例。现回顾性分析两者的固定方法、术后处理、愈合时间、肢体与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探讨梅花髓内针加长腿石膏后托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併发症的预防及早期功能康复问题?椒?对245例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髓内针固定80例,加压钢板固定130例,多枚螺钉加钢丝15例,髓内针加钢丝15例,多枚螺钉5例。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9年(平均6年零4个月)。所有骨折手术后6周~12周临床愈合。多枚螺钉固定一例术后2月再骨折,再次手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一例针尾感染,经拔除髓内针和局部换药后愈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弯曲、断裂;无一例发生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骺板早闭及功能障碍。结论:小儿股骨干骨折不应一律视为手术禁忌,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具有达到解剖复位、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但多枚螺钉内固定要慎用。  相似文献   

4.
刘海波  吴华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33-3335
目的:探讨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提高骨折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2000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有77例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患者。男48例,女29例,年龄1.5岁~78岁。股骨干骨折26例,胫骨30例,肱骨干12例,尺骨6例,桡骨3例,粉碎性骨折行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辅以钢丝环扎固定65例,大螺旋形或长斜形骨折行螺丝钉辅以钢丝环扎内固定12例;同期行钢板或髓内针固定205例。结果:采用AO组织骨折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进行骨折愈合评定。用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迟缓愈合14例,对照组不愈合6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可能加大骨折术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25例,均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摄X线,进行临床效果随访。结果:股骨近端骨折于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4个月;股骨干骨折于术后4~8个月愈合,平均5.5个月。其中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于术后9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大腿中上段出现慢性疼痛;无锁钉及髓内针断裂。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可同时固定股骨干骨折及同侧的股骨近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切口小,创伤小,对骨折断端干扰少,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赖日新  黄伟贤 《重庆医学》2005,34(12):1879-1879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针治疗16例股骨干骨折。结果术后无感染,内固定物无折裂。骨折复位好,骨折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功能活动好。结论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骨折愈合快,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提高骨折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2000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有77例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患者。男48例,女29例,年龄1.5岁~78岁。股骨干骨折26例,胫骨30例,肱骨干12例,尺骨6例,桡骨3例,粉碎性骨折行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辅以钢丝环扎固定65例,大螺旋形或长斜形骨折行螺丝钉辅以钢丝环扎内固定12例;同期行钢板或髓内针固定205例。结果:采用AO组织骨折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进行骨折愈合评定。用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迟缓愈合14例,对照组不愈合6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结论: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可能加大骨折术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男,28岁,司机。因车祸致双下肢外伤,经X线检查诊断为右胫骨骨折,无移位;左股骨干骨折。入院后右胫骨骨折石膏固定,左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固定。术后拆线时发现左下肢内收、内旋、缩短。再阅X线片未见异常。行CT检查示左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壁骨折。试行闭合复位失败后再行切开复位,小四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术后随访1年,左髋关节功能正常。例2:女,35岁。高处坠落伤,摔伤左下肢入院。诊断:左股骨干骨折,左膑骨骨折。住院后行膑骨骨折钢丝张力带固定,股骨干骨折加压钢板固定,拆线后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时发现左股骨颈骨折,颈…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8年1月~2003年1月采用髓内针加钢丝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干骨折53例,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岳中斌  伍江波 《吉林医学》2012,33(3):556-557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进行重新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均临床愈合,2例Ⅱ期内固定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良好,可避免应力遮挡,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针治疗16例股骨干骨折.结果术后无感染,内固定物无折裂.骨折复位好,骨折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功能活动好.结论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骨折愈合快,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股骨干骨折患者髓内针固定后早期骨髓脂肪入侵对血小板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9例股骨干骨折后行带锁髓内针固定患者作为实验组,27例软组织创伤或接受其他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凝块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查找游离脂肪,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实验组患者在骨折后24h内、术前及术后24h内共检测6次,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h内检测4次。结果:①实验组骨折后及髓内针固定后24h内血中游离脂肪阳性率和CD62P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②实验组髓内针固定后6h内血中游离脂肪阳性率和CD62P测定值均高于术前;③实验组各时段血中游离脂肪呈阳性者CD62P测定值高于阴性者。结论:股骨干骨折及髓内针固定可引起骨髓脂肪入侵并进一步导致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内固定物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惠缄 《广东医学》1997,18(12):807-808
为了解不同内固定物是否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作者对术后经5年以上随访的20例儿童股骨干骨折行髓内针内订及18例行钢板螺丝钉或钢比丙固定术,两组患儿术后X线片进行测量观察,比较其股骨头大小,股骨颈宽度,股骨颈长度,大小粗生平是距,股骨干长度,两组出现相类似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元显著性差异,提示髓内升,钢板螺丝钉,钢丝等作为内固定物对儿童股骨干骨术后的影响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针预防治疗股骨干新鲜骨折的并发症。 方法:58例股骨干新鲜骨折患者,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28例,与钢板内固定30例进行对照研究。扩髓带锁髓内针手术采用闭合复位,术中使用骨科牵引床和C型臂影像增强器。术后患者即刻开始邻近关节功能活动,4~5 d后开始患肢10~15 kg的部分负重。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金属板内固定,切口愈合后开始关节活动,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功能练习。 结果: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的28例均在术后4~6个月临床愈合,1例切口感染,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例出现膝关节功能受限,屈曲90°,2例术后肢体短缩,1例发生远端锁定螺针松动;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2例,关节功能障碍5例,肢体短缩3例,螺钉松动2例。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 结论:合理正确地使用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和肢体短缩,预防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忠国 《中外医疗》2008,27(9):66-66
目的 观察髓内针固定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儿童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 随访(6~24)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正常,患肢无畸形,步态正常.结论 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方法简便,骨折解剖对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弹性髓内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弹性髓内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26例儿童股骨干骨折,从术中出血量、住院日、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日、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统计学上显著性意义.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较锁定钢板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病例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类型包括横断形5例、斜形4例、粉碎形7例、螺旋形6例。骨折部位包括中上段6例、中段9例、中下段7例。骨折后到本次手术时间9-16个月。钢板弯曲6例、钢板断裂9例、并发骨折端缺损6例。结果本组患者均再次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术。清除纤维结缔组织及硬化骨。取自体髂骨植骨,用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内固定。随访8-24个月,X线拍片复查,21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内固定选择及操作不当和术后过早负重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例1男,40岁,因不慎滑倒跌伤左大腿伴疼痛、畸形、活动障碍1小时入院。患者约10年前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在本院行左下肢矫形术,术后可以行走。查体:左大腿下段肿胀畸形,明显骨擦感。X线示左股骨下段斜形粉碎性骨折。即在腰麻下行左股骨内固定术,术中见左股骨下段斜形粉碎骨折,有一块约4cmxlcm碎骨片分离。骨折处距膝关节面约6cm,行多捆钢丝捆扎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术,术后复查照片骨折对线对位好。术后病人一直无发热,伤口9天拆线,愈合佳。术后2周,检查有少许骨擦感,照片示骨折对钱好,上下少许分离,建议病人再次手术,病人不同意…  相似文献   

19.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纯  明伟  蔚芃 《四川医学》2003,24(12):1263-1264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 对1998~2002年收治的18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病例(其中普通钢板11例,V形髓内针5例,梅花髓内针1例,加压钢板1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总结出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是:①内固定物选择不当;②手术操作技术不当致内固定物固定不牢;③粉碎性骨折未行一期植骨;④术后外固定不可靠不规范;⑤过早负重或再次外伤;⑥术后缺乏正确指导和注意事项交代不清。结论 普通钢板和V形髓内针不能用于股骨干骨折。强调手术操作要规范、外固定要可靠、粉碎性骨折需一期植骨,术后正确功能锻炼不过早负重.是减少和防止内固定失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针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差异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8年1月间收治的6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加压钢板组和带锁髓内针组。分别对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期为3~23个月,平均11个月;带锁髓内针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3.1d,加压钢板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6.2d;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带锁髓内针组优于加压钢板组(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针是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理想材料,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