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隔部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隔部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胡大一杨新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2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可达95%或以上,但也有较为疑难、复杂难以成功的病例。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文献,就房室旁道中消融较为困难的间隔部旁道...  相似文献   

2.
对 12例左中间隔房室旁道的心内电生理特点及其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学进行了分析。男 5例、女 7例 ,心动过速史 5~ 2 0年 ,年龄 46± 2 1岁 ,显性旁道 5例、隐匿性旁道 7例。显性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有Ⅰ、Ⅱ两种类型。结果 :显性旁道中心电图呈Ⅰ型者 3例、呈Ⅱ型者 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射频消融 ,靶点位于左中间隔 ,其中 1例为慢旁道。操作时间 90± 30min、X线曝光时间 30± 11min、放电 13± 5次。 1例患者在消融时将His束和旁道同时阻断 ,导致Ⅲ度房室阻滞 ,另 1例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结果提示左中间隔旁道较罕见 ,对左、右后间隔附近的旁道反复标测未找到理想靶点时 ,应考虑左中间隔旁道的可能 ;左中间隔旁道消融时应避免损伤His束  相似文献   

3.
前间隔的房室(AV)旁道并不常见,主位于心脏右侧,发生率为10%,其行径紧邻特殊传导系统解剖部位,因而试图用手术或电消除该旁道时,就可能并发AV结-His束传导阻滞。作者研究所从1987年5月至1991年7月采用导管射频电流法消融旁道159例,其中12例为前间隔旁道,平均年龄37±13岁),10例为WPW综合征,2例为隐匿性旁道,伴频繁和丧失能力的心悸长达2~23年,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经静脉将5根多极导管送至心脏有关部位,其中一根导管经右颈内静脉送抵三尖瓣心房侧,供标测和消融旁道之用。大多数病人应用500KHZ射频电流,平均电能577±207焦耳。结果:12例进行14次消融术,成功地消除了所有病人旁道的传导,均未损伤AV结-His束的传导。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37岁 ,反复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 4年余 ,于1999年 6月 2 2日入院。入院后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心动过速发作时为宽QRS波心动过速 ,呈类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LBBB)图形 ,电轴左偏 ;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基本正常。常规方法行电生理检查 ,经左锁骨下静脉和两侧股静脉送入 4极标测电极 ,分别记录高位右房、His束、冠状静脉窦和右室心尖部的电图 ,电生理检查时先进行心室逆标 ,观察室房传导顺序 ,然后进行右房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分析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特征。本例在成功消融隐匿性左后间隔旁道后 ,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右侧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阻断右侧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0例,其中单旁道45例,双旁道4例,三旁道1例,共56条旁道。首次消融成功率94%,二次消融成功率100%。平均随访9个月,3例复发(6%),均经再次消融成功,其余病例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复发,术后除1例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出现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就右侧旁道消融的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种方法对左侧房室旁道的病人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这三种方法是:(1)三维透视下对接导管电极定位消融法;(2)大头导管直接定位消融法;(3)单导管消融法。15例病人均消融成功。唯三种方法的总操作时间和 X 线曝光时间明显不同(P<0.01)。据此认为:第(1)种方法由于导管时间和 X 线曝光时间长,不宜推广使用;第(2)种方法操作简便、直观、曝光时间短,宜作为常规方法使用;第(3)种方法应仅限于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业化班子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右侧旁道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右侧旁道患者的射频消融经过和结果。结果22例患者中首次消融成功20例,成功率91%,复发2例,复发率10%。首次消融未成功的2例中1例二次手术后成功;1例右侧显性旁道伴房间隔缺损,反复发作室上速和房颤,首次消融未能成功,术后仍然反复发作,并突发大面积脑梗塞,家属放弃继续治疗,总成功率99%。结论提高对靶点图的识别能力和消融导管的稳定性,仔细认真操作,右侧旁道的消融将会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目前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治疗方法。我们对2例右侧显性旁道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采用RFCA术治疗时,出现消融成功后体表心电图δ波一过性再次出现。分别经2d,6d观察6波自行消失。随访1年患者无临床发作,无δ波。有关资料认为系因RFCA的回响效应,此现象对术后处理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显性旁道的方法.方法 食管调搏法初步确定旁道位置,采用单导管射频消融显性旁道,其中左侧显性旁道7例,右侧显性旁道3例.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射频消融9条旁道成功.结论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显性旁道,仔细分析体表心电图及食管调搏结果可提供某些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1.
<正>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这一技术安全有效,但个别患者由于大血管纡曲、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致跨瓣困难,使操作非常困难,而房间隔穿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该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在旁路的消融。我们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左后间隔旁道患者81例,分别运用上述2种方法来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手术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6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旁道最佳消融靶点,适当增加射频能量和消融时间以到达消融目的。结果26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患者,成功消融23例患者共26条旁道。结论选择Webster-7F蓝把加硬Lab导管经右股静脉置于右心房三尖瓣环附近行精细标测。当Lab电图呈现小A大V波且A—V波群融合时,为最佳消融靶点。精标三尖瓣环附近最早心室点、增加射频能量是治疗Ebstein畸形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静脉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间隔心外膜房室旁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例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特性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方法学进行分析和探讨。男11例、女6例,年龄41±24(11~73)岁。与后间隔心内膜旁道相比,后间隔心外膜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有其自身的特点。17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16例,成功率94%。7例在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成功,8例在心中静脉内消融成功,1例在冠状静脉窦巨大憩室颈部消融成功,1例未成功。17例手术时间140±87(86~180)min,X线曝光时间42±29(30~66) min。16例随访1~24个月,无一例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在冠状静脉内消融成功的后间隔旁道具有一些特定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常规在左右侧间隔部标测无满意靶点且试放电无效时,应考虑为后间隔心外膜旁道,在冠状静脉内标测消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旁道23例的效果。方法:左侧旁路的消融在二尖瓣环左室侧进行,右侧旁路则在三尖瓣环心房侧进行,结果:25条旁路有23条旁路消融成功,有效率92%,结论:表明RFCA是治疗房室旁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内膜射频导管消融旁道(APs)是目前治疗与异常径路有关的心动过速病人的主要非药物性方法。就所获资料表明不论消融的类型、导管的途径和消融指向AP的心房或心室附丽处,心内膜消融成功率为85%~98%。消融失败可能部分地由附丽于心外膜的AP所致,特别是AP最常见的解剖部位,即左侧璧。Fischer等曾报道心外膜导管通过冠状窦采用DC电击消融左侧APs。然而,低能量电击的成功性有限,较大能量电击又会有冠状窦破裂的危险,以致放弃了此一技术。最近在狗的实验中已证明冠状窦内射频导管消融术是可行和相对安全的。本文  相似文献   

16.
对4例后间隔旁路伴房颤旁道下传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电流消融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4例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8±44(31~33)岁。其中2例婴儿始就有室上速发作,另2例则20岁后发病,常规心电图有δ波,近2年来常有黑或晕厥发作。2例无器质性心  相似文献   

17.
卢才义 《山东医药》2003,43(28):57-58
中间隔旁路紧邻房室结及希氏束 ,在消融时有造成心脏传导阻滞的较大危险。因此 ,应避免在心室起搏下放电 ,同时 ,应密切观察心电图改变。对左中间隔旁路可采用经主动脉逆行法在左心室侧消融 ,对右中间隔旁路的消融则应尽量靠近三尖瓣环心室侧。1 右中间隔旁路在消融右中间隔旁路时 ,采用如下方法避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在窦性预激下放电。2在放电过程中密切监视心电图变化。一旦心电图 QRS波变宽 ,立即停止放电并检查正常传导系统功能。 3放电中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说明影响到了房室结系统 ,要立即停止放电 ,重新调整消融靶点后以低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左侧房室旁道病人导管射频消融时两种能量选择方式的比较,作者认为当根据经验选择消融能量时,容易将能量选择过高,不能判断导管与消融靶点的接触程度,不能以最小有效能量进行消融,能量不能随着放电过程中电极接触程度的变化和消融局部损伤程度的变化而随时调节,消融质量监测方式不直观;而当采用温控导管自动选择消融能量时则没有上述缺点。因此,作者建议应尽量选择温控导管进行消融,尤其是当术者对某类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尚未能积累足够的经验时。  相似文献   

19.
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连续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54例右侧旁道病人进行回顾分析,试图总结实用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54例中右游离壁旁道28例、右前间隔9例、右中间隔5例、右后间隔12例。100%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7.5±3.8个月,术后24h复发3例,3个月复发1例,均再次消融成功。右游离壁和右前间隔旁道较右中间隔和右后间隔旁道心室波提前程度大(26.6±14.2和21.4±10.7msvs16.3±18.5和14.5±11.8ms,P<0.05),消融能量高(43.3±5.4和37.8±9.2Wvs21.4±7.1和26.7±5.7W,P<0.05),A、V波比值较小。中间隔和后间隔旁道较游离壁和前间隔旁道心房波振幅高(1.0±0.3和0.9±0.6mVvs0.5±0.4和0.6±0.3mV,P<0.05),导管较稳定。旁道在1s内阻断者心室波提前程度、心房波振幅、导管稳定性和消融能量与旁道在5s以上阻断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旁道阻断时间越短者,其心室波提前程度越大、心房波振幅越高,A、V波比值越大,导管越稳定。提示影响右侧显性房室旁道消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导管操作者的经验和对靶点图的识别,这些涉及到对消?  相似文献   

20.
徐捷  任宏生 《山东医药》1999,39(21):22-22
间隔旁道所处的间隔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且邻近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故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尤其是位于后间隔部的左/右两侧旁道在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的表现上可有重叠掩盖,难以鉴别,故致使间隔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与游离壁旁道相比定位诊断困难,消融方法特殊。现结合我们的体会对间隔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文21例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0~56岁;病史2~26年。常规心电图呈心室预激12例,间歇性预激2例,余7例无心室预激表现。心动过速类型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逆向型房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