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加快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山东大学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及实验教学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下一步的目标是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本文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指标评价体系,结合我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观点和看法,阐述了课程建设应加强教材建设、网上资源、名师培养、设计性实验及实验室开放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校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群为例,介绍了如何快速实现省精品课程群的信息化教学,论述了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开发了基本课程资源、辅助性课程资源和生成性课程资源,探索了"三化四融"混合式教学模式,论述了成绩评定方法,探索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时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多,课程的定位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课程的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手段使用不合理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有效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李庭贵 《电子科技》2012,25(9):151-153
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开放。文中着重阐述了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其主要包括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整体思路,探讨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论述了如何将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妥善处理传统内容继承与现代内容引进的问题;建立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数字化教材资源,突出了电子技术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电工电子立体化新型态教材体系构建的目标在于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习、开展电工电子教学,以及实验教学,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电工电子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强化实践动手和创新思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教学的呈现形式不再拘泥传统纸质书,而是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课程、新型态教材形式出现,这将有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电路理论课程的创新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电路理论课程在我校重点课程项目资助下,经过多年的系统建设,在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于2005年获校精品课程称号.本文主要讨论了"电路理论"新课程体系,以及与其配套的新教材体系、教学管理体系、考核体系和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85)教高二字014号文件的通知,原高等学校工科电工教材编审委员会已改为高等学校工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电路理论及信号分析、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电子线路和电工学五个课程教学指导小组。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原工科基础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基础上,扩大工作范围,改进工作方法,以利于加强对工科有关课程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在国家教育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家精品课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校国家精品课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的建设过程和概况,并详细的阐述了课程的层次化教学体系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进一步建设的思考.本课程建设充分体现了我校实验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重点讨论"自动控制原理"教材的立体化建设,从教材裁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立体化探索与实践,分析了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及立体化教材的创新问题及创新点等。实践证明,立体化教材是立体化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有效建设可提高教学效果,大大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了当前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发展的实际,对"电工学"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要体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充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强的思路;探讨了多媒体教学为基础,项目教学为载体,点滴激励、实物展示、参观学习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敬伟  高丽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Z1):183-185,188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少学时"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论述了少学时"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如:多媒体教学引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性;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等等。另一方面提出了该课程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件的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需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论述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参考教材选取理由。我们在课程讲授中对各个部分适时进行了增减,处理具体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笔者还探讨了电工学新技术实践的特点及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加深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工学"是为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本文从"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多个方面,结合我校"电工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从培养"知识型、能力型、素质型"人才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法与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电气专业新生对实验课程的认识,在结合教学实践和当前专业的发展基础上,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校电气专业实验室针对本专业统一开设了"电工实习"这门课程。本文简述了"电工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介绍了如何以有效的模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相关内容的兴趣,实践证明,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电工电子实习是面向电类专业的学生以电工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专业兴趣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出发,总结了我校电工电子实习课程现状并结合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在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制定成绩评定标准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认知结构迁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依据认知理论要求,从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知识内在联系上重新组织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授课知识的内在结构,探讨了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电工电子实验的教学活动中。本文讨论运用项目教学法改革现有的电工电子实验内容、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和实验数据处理方式等,并提出几个具体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探索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电工学"是非电专业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课程,它具有概念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门课的全部知识,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本文总结研究了一些在教学中取得不错效果的常用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电工电子学"(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相关内容如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分立电路与集成电路、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单元电路与综合系统等的关系和处理都提出了几点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其结果是使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