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梅倩  张景 《包装工程》2023,44(14):461-470
目的 将游戏化理论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体验设计研究,提高游客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文化感知,并产生积极的游览体验,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传承的目标。方法 首先研究游戏化理论相关概念;其次研究游戏化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产品案例比对分析,提出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游戏化体验设计策略;最后以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为研究案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分析游客在永庆坊游览体验过程中的用户期望、行为特征和情感体验,设计具有游戏化要素的数字化体验设计应用《集物.永庆行》,并进行设计策略的可行性验证。结论 通过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戏化体验,探寻游客在不同阶段游览的内在核心驱动力,以深度游览为出发点,塑造游客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感知;以期望行为为导向,通过游戏化要素促进游客在自我驱动中完成游览体验;以提升自我成就感为目标,产生愉悦积极的游戏化体验。为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体验设计相关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朵朵  罗鹏日 《包装工程》2020,41(14):36-42
目的将游戏化思维应用于旅游体验设计中,探讨游戏化对于提升游客和旅游地居民两者体验的作用,通过游戏化体验设计来达到文化可持续的目的。方法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旅游地展开实地调研,结合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痛点和需求,参考旅游动态模型,寻找游戏化介入的节点,面向旅游中的文化可持续进行旅游体验设计。结论游戏化介入旅游体验设计是可行的,提升了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体验的同时,为两者之间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促进游客-旅游地居民双向互动,提升旅游地居民的文化自信,达到旅游中的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卓  黄文珺 《包装工程》2021,42(8):314-320
目的 梳理文旅视域下的服务设计一般流程,基于地域文旅视域构建服务设计流程与研究方法,探究文旅视域下的饮食文化服务设计方法,提升文旅产品设计思路,增强用户沉浸式文化体验.方法 将饮食文化作为文旅发展的切入点,运用基于情境代入的服务设计方法,从饮食文化资源价值转化、饮食行为中的情境化塑造以及饮食文化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三个层面切入,以桃江擂茶为例,将文旅设计与服务设计相结合,通过服务设计方法运用于文旅领域中,对文旅产品服务流程进行全面规划,多角度多层次为用户构建体验式情境,考虑用户的行为要素,提出有针对性可行的文旅用户体验流程.结论 服务设计可为文旅产品服务提供全面的流程规划,为用户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基于文旅视域下的服务设计理论研究以及方法应用,能构建系统的服务设计流程方法,提升文旅产业的升级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赵畅  陆一晨  张凌浩 《包装工程》2019,40(22):16-23
目的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从体验设计的角度出发,关注老年人群的生活幸福感提升,探索游戏化在乐龄体验设计领域的创新设计策略。方法首先,从概念定义、兴起原因、设计流程3个方面对游戏化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游戏化介入乐龄体验设计在关照乐龄人群的心理、提升体验系统的趣味性、简化操作提升人机交互效率、提供开放的交流动态环境方面的特征和优势,以及目前在体验、医疗、健康和新技术应用等四大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以游戏化的3个要素(动机能力、心理结果和行为结果)所关联的相关案例为对象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结论提出了包含基于游戏化体验的用户研究、基于创新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和基于协作式关系的社群构建的三方面游戏化乐龄体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徐建 《包装工程》2023,44(24):483-491
目的 古街需要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和商业环境,通过开发具有优良体验感的文旅产品,为现有文旅产品增加更多互动体验的环节。这不仅可以让游客充分感受古街的地域特色,增强出行动机,也可以使游客有节奏地体验到古街文旅产品中传达的信息,从而对产品体验形成获得感、满足感、认同感等感受,以促进古街文旅产业发展。方法 基于CORE模型,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收集当下古街文旅产品体验的趣味点,结合头脑思维风暴,借鉴游戏、玩具、劳动实践中体验感好的部分,组织设计行动及体验活动,重视产品体验心理过程的反馈。结果 设计创新性体验产品及体验流程,通过李克特量表及Kano模型对产品方案进行评估。结论 在设计新产品时,重点展现文旅产品的趣味体验,对在售产品提供体验活动思路及行动方案,从而提升游客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旅游业与无人机结合,研究运用在旅游场景中的"无人机+旅游"新概念模式下的立体化电子导游产品及该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运用调查、访谈、观察的方法,从使用者的心理诉求、行为模型角度,进行用户体验需求分析,构建以功能、造型、安全为主要设计点的设计指南,为最终产品设计方案提供方向。结论无人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取代人工导游引领游客体验景区文化。其三维立体模式的呈现方式,可使地图的导向性更清晰、直观。将无人机与旅游大数据结合,用以帮助用户个性化定制游览路线,并根据各景点的流量及时调整,规避因人流量过大带来的不愉快体验。为降低游客的学习成本,同时为了满足园区内飞行器安全使用要求,简化用户操作方式,减少使用权限。该产品不仅能帮助游客享受到智能出游的便利,而且能够对无人机行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咏 《包装工程》2022,43(6):259-268
目的 以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文旅融合新动向,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体验需求下的发展趋势和设计方法。方法 针对体验经济下的市场需求和文旅消费模式进行全方位分析,根据营销学者伯恩德·施密特博士划分的5个体验维度,并结合当前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与需求层次相对应的感官、思维、行为、共享、情感5个体验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关联作用,探讨增加旅游文创产品互动、情感、文化、劝导属性的方式,以及提高其设计水平的方法。结论 根据当代旅游消费者感官、认知、健康、分享和情绪5大需求,尝试以5个体验模块为设计触点,借助增加五感设计、融入多元知识体系、完善劝导环节、添加网红元素和划分情感层次5个策略点,提升旅游文创产品的体验价值,为其进一步开发、完善提供具有创意性和可行性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国忠  林聪慧  陈美  韩丽伟  秦发伟  高鹤鸣  刘刚 《包装工程》2021,42(10):108-114, 123
目的 探究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的流程,让游客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上全面体验地域文化独特魅力,提高游客的服务体验.方法 首先以诺曼情感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将地域文化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上分解为三个层次,探究地域文化体验服务.不同服务要素的设计可分别利用对应的地域文化层次,从而找到设计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流程,即选取地域文化元素并将其分解为三个层次.然后进行地域文化体验隐性和显性服务要素设计,最后进行物品和环境要素设计.结论 提出了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流程.此流程所设计的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使游客能在本能层和行为层上对地域文化进行多角度体验,在反思层上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文化内涵,最终全方位了解地域文化,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并且用大同结艺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验证了此流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李静雅  王卓尔  易晓 《包装工程》2023,44(22):1-10, 16
目的 从非遗数字化游戏的概念及问题入手进行阐述,以非遗数字游戏化策略为研究载体,探究将数字化游戏以及虚实结合技术应用于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设计策略,助力非遗数字化创新。方法 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方法,从游戏故事、机制、美学设计等方面入手,融合非遗文化的实体内容与虚拟游戏内容,探索游戏设计流程与方法模型,提出虚实融合的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路径。结果 构建了非遗数字游戏化体验设计策略,并对傩面具文化开展虚实结合的游戏设计与开发,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首先,通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展示傩文化内涵,可以更加广泛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游戏化的设计策略可以有效助力文化传播,使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蕴藏为游戏要素的点点滴滴,显现在游戏体验的全部过程,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最后,创新技术应用为非遗游戏特别是文化传播类型游戏的开发创造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实物与虚拟内容的融合,更有利于创新文化传播与游戏运行机制,提升游戏体验的沉浸感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郑佳  陈丽雅  齐瑞文  吴江 《包装工程》2021,42(22):324-329
目的 提出一种旅游产品原型创新开发的新模式,以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协作发展,提升旅游产品设计质量.方法 基于哈绪尔的C-K设计理论,从原型开发基本流程、高复杂度项目中的目标确定、研发团队建设3个方面构建旅游产品原型研发设计的基础框架.首先,原型开发基本流程将阐述基于C-K理论的旅游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其次,高复杂度项目中的目标确定则解释如何通过C-K设计运算来获得跨学科、高复杂度的旅游产品原型的子项目目标属性和最终原型概念,以代入实施阶段;最后,为提高产品原型设计的工作效率,需要构建一套整合管理系统,包括目标共识、行为管理、团队授权和监控结果4个方面.结论 C-K设计理论有助于改善现有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的不足,有助于旅游产品设计的优化,更好地实现通过产品设计传达文旅价值和产品性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钟蕾  范晓琳 《包装工程》2020,41(14):240-245
目的旅游体验是体验经济发展下的产物,适应于当下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观赏、消费等方式体验到放松、新奇的心理感受。通过研究旅游体验环节的自身特性和用户需求,深入挖掘可设计角度,结合京津地域文化符号,将其融入设计之中,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挖掘体验环节的设计点。方法通过地域文化分析和举例论证,分析当下旅游者隐性需求,发掘旅游体验环节特性。结合京津文化符号特质和案例分析,定位未来旅游体验发展趋势并创新体验环节的设计方法。结论当下的旅游体验设计模式多流于形式,因景区资源差异或环境容量限制等因素造成旅游者体验差强人意。聚焦京津文化符号特点,围绕旅游者需求,基于这些复杂因素,系统阐述更深刻、灵活的体验设计产品的建设方法与途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佛山祖庙为对象,在数字文旅背景下从元宇宙视角对庙会进行严肃游戏、体验创新设计,提出新的体验模式——云庙会,对当前庙会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与痛点分析。方法 基于严肃游戏的设计原理对云庙会进行PACT-P系统模式构建,运用H5木疙瘩交互软件进行游戏内容编辑,从庙会的景区、习俗仪式、庙会活动和集市贸易等方面,进行游戏系统化地改造与升级,实现云庙会严肃游戏的便利性、可玩性和互动性。结论 一方面,尝试解决传统庙会旅游中的发展滞后和传播力度不足、游客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严肃游戏的形式使云庙会旅游兼顾游戏性和教育性,不仅给传统庙会旅游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而且为数字文旅发展思路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娜娜  乐凤  靳紫微  高秦艳 《包装工程》2022,43(24):420-430
目的 从金陵节庆文化的描述入手,对金陵文化及金陵节庆文化进行简要论述;就秦淮灯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就非遗数字游戏化的概念及特征进行简要阐述;以南京秦淮花灯的非遗数字游戏化策略为研究载体,分析探讨非遗数字游戏化开发提升大众主动接触和探索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动机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调研,搜集南京秦淮花灯技艺的历史发展、制作技艺等第一手研究资料,从更深层次找到蕴含于城市传统技艺中的历史文化,找到非遗游戏化策略的情感载体,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方法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将其转化为设计符号,融入南京秦淮灯会数字游戏化推广策略的应用开发。结果 首先是非遗数字游戏化,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得以优化和提升,可以体现“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其次是游戏化设计策略可以帮助文化传播,使体验者更好地学习和感受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再次是技术的进步为非遗游戏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游戏设计增添更多的优势,最后,游戏化的手段提升了大众主动探索文化遗产的动机与行为的潜力。结论 了解传统地域历史技艺的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突显地域特色,运用数字化趣味性的游戏策略更能为非遗的传承和传播赋能,这一过程能充分体现出设计思维模式的创新性。为今后的相关学者和设计师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启春 《包装工程》2021,42(2):279-281
目的探究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实需求及其情感化设计策略的实施路径与未来发展。方法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冲击,由此产生的旅游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以及旅游产品的更高层次的设计出发,引申出情感设计的重要设计思路,并结合情感化设计的可行性和设计思路进行深入的设计规划,接着从文化导向、情感互动、真实体验、遗产传承等方面深入研究,从中选取一些设计实例进行理论论证和实际探索,总结出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情感化设计方法。结论旅游纪念品情感化设计必须从实际着手,深入分析旅游者对旅游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由外而内、内外兼施地进行工艺、文化、情感的交织与融合,丰富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情感与民俗寓意,以强烈的新颖性、纪念性、情感性为标志,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陈文雯 《包装工程》2022,43(24):269-276
目的 针对目前市面上都江堰旅游产品识别性较弱、同质化严重,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的问题,以地域文化元素作为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提出旅游产品的设计策略。方法 研究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应从地域化和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分析旅游产品现状,地域文化元素及新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结合情感化设计理念,围绕用户体验进行探究,总结出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模式。以李冰石像和鱼嘴段水利工程元素为例,进行产品实践。结论 提出符合都江堰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策略,即树立品牌意识、打造IP形象,以地域文化元素为设计核心,加强情感互动、与科技相融合的设计策略。赋予旅游产品更深层次的内涵,打造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推动历史文化与商业价值的融合,也能够为同类型旅游产品提供具有应用价值和参考的设计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方艺舒  陈江 《包装工程》2023,44(20):282-289
目的 针对现有旅游景区的文创产品的销售场景与用户旅游体验割裂的问题,探索旅游产业变化升级中,用户需求问题及心理学共情理论引入景区产品设计的方法。方法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深层访谈法、多学科综合及产品设计案例研究,对用户共情在旅游场景应用方式进行分析,将具有心理共情能力的旅游产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应用,验证本课题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通过电影博物馆产品设计案例,验证了具有心理共情能力的旅游景区产品设计可行性。结论 具有心理共情能力的旅游产品设计方法,能指导旅游产品设计实践,能有效沟通用户和旅游场景情感的情感诉求和体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