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城市共生"作为展览主题,南沙原创主持建筑师刘珩受到盐田区政府的邀请,作为盐田分展场的建筑师和建筑策展人,她的出发点是希望延续在2015年深港双年展的策展中关于城市改造更新的实践方式:以大梅沙村为样本,用文献研究、田野观察、实践介入和跨界合策的一脉相承的方法论,给盐田区的社区改造和城村共生探出一条新的思路或可能性。数次场地踏勘和与当地村民沟通后,我们逐步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空间再生产叙事策略:遴选出10栋点状分布的民宅进行建筑改造,村里现有500米长的街道串联起这  相似文献   

2.
正1双城双年展与共生实验室(CGD Lab)2017年,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城中村作为展览的主要展场和对城市未来思考的出发点,在"城市共生"的主题之下,是寻找新的理论、新的实验和新的实践模式的平台,是注重"发现"而非预先设定的交流空间,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双年展。总策展人刘晓都、孟岩特发起召集2017 UABB"城市共生"策展系列活动,通过开放式的调研、讨论和交流,将策展行为本身与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纳入到整个双年展的过程之中,并将该活动命名为"共生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深圳盐田大梅沙村,是一个被各类度假酒店和现代建筑包围起来的海边村落。以2017深港双年展为契机,策展人通过建筑改造和艺术创作双重介入的方式,渐进式提升了大梅沙村的公共空间品质和社区归属感。该次策展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建筑师与艺术家为城与村的共荣共生共享提供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2月初,第六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主策展人策划了四个主题展,此外,还委派笔者策划一个80后建筑师群展。群展以主策展人设定的"城市复兴再思考"为题,回应当下中国城市更新问题,与本次双年展主题"城市原点与Reliving the City"相关。群展的策展思路最初生发于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一句话,"城市是资本流通和转换的场所,那么空间便成为一个关键词"~([1]),由此观察中国近年来的城市更新案例,可以看到作为新生力量的一群80后建筑师积极参与的状态。群展以半命题作文展  相似文献   

5.
黄茜芳 《时代建筑》2012,(4):184-187
21世纪,全球当代城市、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风起云涌的新世纪。深圳,一个被极度挤压却高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在短短三十年内成为城市发展史上的特例。2005年,深圳市政府别出心裁地推出"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师张永和担任总策展人,以"城市开门"为主题,指明深圳与国际世界接轨的意图,展场设在华侨城东的闲置工业厂房,"城中村"议题在双年展得到热烈讨论。果真为新气象的深圳扬起第一声响彻云霄的号角。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个建筑师及大学讲师,有幸获得机会出任2017-2018年香港深圳城市建筑设计双年展的联合策展人;同时也非常荣幸地接受了欧洲文化中心的邀请,参与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外围展"Time-Space-Existence"2018的展出。借此文谈一下感受,与祖国内地同胞分享。"Time-Space-Existence"是分别在威尼斯岛上Palazzo Bembo、Palazo Mora、Giardini Marinaressa和palazzo  相似文献   

7.
20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展于2月16日在香港九龙公园揭幕。本年度展览主题定为”三相城市:时间.空间.人间”.把城市的发展状态比拟为人的生理年龄。展览策展团队由香港及台湾的资深建筑师组成,包括总策展人、金石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金光裕先生(台湾),总策展人、升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办人李亮聪先生(香港)、场地及节目策展人刘文君女士和社区及传媒策展人祈宜臻女士(香港)。  相似文献   

8.
2009深圳&#183;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拟定于2009年12月18日至2010年2月6日在深港两地同时举办。在此,本届双年展组委会向广大城市人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对城市现象和建筑、设计、艺术抱有浓厚兴趣的学者、专家、建筑师及普通市民均可报名参加此次艺术活动,组委会将由学术委员会和策展人来评估并决定是否参选。  相似文献   

9.
双年展的另一个可能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到现在已经办了3届,作为本届策展人,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希望寻找出目前世界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恰逢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回头看深圳及中国城市化发展语境,回顾深港双城双年展的发展历程,其间的偶然和必然别有深意。按照《晶报》的说法,本届双城双年展与往届相比,相同之处在于,主题仍然紧扣"城市"展开;不同之处在于,策展人"终于忍不住选用外国人了"。仔细观察本次双城双年展就会发现,正是一个外国策展人以外来者的身份将世界的目光投注在深圳身上,  相似文献   

11.
<正>在很多人心目中,深圳是个简单而缺乏厚度的城市,深圳的建筑和建筑师圈儿也是如此,但这些年,它们却呈现出丰富而有趣的状态。深圳有着最市场化的设计机构,又有着中国最具专业性和理想主义的规划主管部门。深圳不是中国建筑最主流话语权的阵地,却是很多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成长过的重要地方。深圳是大轴线、大绿化、大马路式新城规划的始作俑者,却又是正面研究"城中村"的先行家。深圳是最商业化的城市,又是倡导"公民建筑"的"中国建筑传媒奖"发源地,也是目前中国最具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17年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策展人的视角,试图在建筑双年展以及更广义的建筑展览演进的历史框架下盘点2017年"深双"的策展理念、叙事结构和植入城中村的城市策展实践。通过追溯展览对建筑文化的催化以及与城市互动的双重关系,进一步反思"深双"的当下意义:作为一个聚焦于城市与城市化的研究和实验平台,在今天如何能够持续输出动力?  相似文献   

13.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是以城市化为长期固定主题的大型专题性、周期性的展览。它以城市发展和建筑活动为线索,以城市空间和人文环境为载体,采用时代技术和艺术的表现方式,将先锋理念和现实关怀相结合,展示中国及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和公众所关注的城市规划实践、建筑设计思潮、绿色生态的环保行为、技术创新的成果以及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等各种伴随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城市活动和过程,并探讨和交流在时代精神阐释下的城市问题研究、趋势判断和方向把握的观念,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和公益性,是两年一度常设性的、深圳与香港互动的国际文化活动。 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2007年12月8日~2008年3月9日分别在深圳和香港举行。在重庆设立的分展场——“城市-新山水”当代城市建筑艺术邀请展,意义有四:紧贴重庆快速城市化的现实,在全市范围内扩大展览影响.针对重庆相对落后的文化环境,促进与沿海先进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将重庆置身于全国与全球化背景之中,展示重庆的城市化建设成果;借鉴深港两地与境外经验,为重庆未来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思考与方法。 重庆分展场的策展人分别为朱晔和冯国安。朱晔现担任《城市中国》执行主编、嗯工作室创立人之一、独立艺术家与策展人,曾主编《城市中国》之《辞旧36计》、《城市雕塑》、《街道生态》、《同济圈》、《直辖重庆》等多期主题。冯国安为建筑师、南京大学建筑系客座讲师、独立策展人,2002年~2006年曾在北京非常建筑事务所和瑞士赫佐格和德默隆事务所工作,2007年在上海成立EDA/Elsedesign事务所,同年在策划上海首届“40 under 40”华人建筑师展览并主持展览设计。 重庆分展场展览方案从展览总主题与重庆分主题出发  相似文献   

14.
张轲  张弘 《时代建筑》2006,(5):139-141
文章是以新一代中国建筑师的视角对2006年6月至9月荷兰鹿特丹“中国当代”建筑展的一次观察,作者对本次展览的文化背景和策展方式与1997年纽约的“从内到外”展和2005年的深圳的“城市开门”展做了比较,在从多重角度讨论本次展览的策展态度、布展设计、和关注点的同时,文章反思了策展人费拉森罗德提出的种种关于骤变中的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业界新闻     
正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幕日前,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幕。担纲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的是201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智利建筑师Alejandro Aravena,本次展览的主题为"前线报告"(Reporting from the Front),希望能够借此展示出人民住房的供需冲突在世界很多地方呈现出紧张态势的一面。同期,中国国家馆和城市馆开幕,今年是中国第二次以国家馆、城市馆双馆同台的方式亮相。中国国家馆的主题为"平民设计,日用即道",策展人梁井宇联合场域建筑、马可、众建筑、润建  相似文献   

16.
主设计师简介 刘宇扬,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荣誉副教授,上海青浦区规划局顾问建筑师。台湾台东人,美国加州大学都市研究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师从荷兰建筑家库哈斯,完成中国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研究,并于1997年参加德国卡塞尔第十届文件展。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韩国艺术大学建筑系评鉴委员,并受邀担任2007-2008年深圳一香港双城双年展策展人和2011年成都双年展建筑策展人。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台湾建筑师谢英俊、阮庆岳和芬兰建筑师马可·卡萨格兰(Marco Casagrande)所组成建筑团队"弱"(WEAK!)创作的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参展作品"茧"(Bug Dome),成为本届双年展观众所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展会信息     
<正>2015对话建筑师论坛主题发布2015年11月13日的"Talk to Architects对话建筑师论坛"将以"蝶变!环绿时代下的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为主题。建筑师们在这里将通过"优化城市环境"以及"既有建筑的改造升级"两个层面交流自己对城市更新的认知,以及对节能改造技术的综合理解,并通过分析国内外经典的案例一起探讨城市更新中的节能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论坛日程安排】嘉宾致辞:上海市建筑学会曹嘉明理事长主题发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张俊杰院长主题演讲:版块一:优化城市环境版块二:既有建筑的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19.
崔岩 《城市建筑》2010,(12):53-58
<正>2005年7月,效仿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大型国有建筑设计院成立建筑师工作室的模式,在大量境外设计公司陆续登陆中国市场、业主和政府对本土建筑师缺失信任度的"无奈"大时代背景下  相似文献   

20.
王维仁     
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及王维仁建筑研究室主持人,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学硕士,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硕士及台湾大学地质系学士。曾任2007年香港建筑双年展首席策展人,200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副教授,南京大学及同济大学客座副教授,美国TAC建筑师事务所协同主持人。其研究领域为合院建筑形态演变,中国建筑与城市。其设计获奖包括1999年、2001年、2002年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2001年、2002年、2003年台湾远东建筑奖;2008年香港绿色建筑奖;2009年香港建筑师学会奖。其设计作品多次获邀参展,包括200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北京建筑双年展、深圳建筑双年展、香港建筑双年展等。其作品与文章发表于StradtBauwelt、TA、WA、Dialogue、Domus、UED、A+U等国内外期刊上,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新书《思考再织城市》以及2011年出版的《围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