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南通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分布特征,为中小学校健康促进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和样本推断整体的方法抽取样本.共调查南通市3 795名中小学生,对其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年级小学生、三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分别为45.3%,22.6%,40.7%,32.6%和89.5%.高中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三年级小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低(12.4%),初中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水平最低(35.1%).男生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低于女生,城区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高于南北部县区(P值均<0.05).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一、高一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627,0.590,0.556,0.669,P值均<0.01).结论 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意义重大.发挥教育系统的良好作用,是提高学生乃至全人群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许昌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及健康行为现状,为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许昌市6所健康促进学校试点的1 578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素养及健康行为调查。结果许昌市6所学校学生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44.23%,三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健康知识和理念44.9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54.75%、健康技能65.91%。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46.72%)高于初中生(41.35%),城区学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46.89%)高于县城学校学生(39.6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70.53%的学生每天早晚刷牙,87.39%的学生每天吃早餐,27.76%的学生每周课外锻炼5 d以上,30.61%的学生至少每周喝1次以上的饮料。结论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及其监测评价的研究,以健康促进学校建设为抓手,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培养健康行为,同时关注初中阶段和农村学校的健康教育以及对住校学生的健康引导。  相似文献   

3.
了解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海南省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3月5-6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亚市3 364名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5.83%,不同学段、性别、民族、籍贯、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地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 698.81,217.66,240.29,18.76,1 255.62,924.82,45 635.89,P值均<0.05).各年级不同维度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8.06,915.00,152.72,P值均<0.05),其中一~三年级学生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46.94%),四~六年级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知晓率最低(27.83%),七~九年级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26.40%).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总体形成率为58.24%,不同学段、民族、籍贯、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地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12.82,30.34,6.88,37.54,22.58,6.11,P值均<0.05).学生能经常做到的健康行为排在前3位的是饭前便后洗手(81.39%)、每天早晚都刷牙(70.36%)和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67.51%).82.52%的学生愿意接受健康教育,79.16%希望通过健康教育课程获取健康知识.学生最想学习的健康知识排在前3位的是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79.85%)、心理健康知识(64.06%)和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57.46%).结论 三亚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健康行为有待改善;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强.学校应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长沙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升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在长沙市随机抽选3个区县,各区县抽选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2所,分别选择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班级各2个,收集班级所有学生的体检及身体素质测量(简称体测)结果,并进行健康素养调查。 结果 共调查中小学生1 632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73.30%、76.23%和52.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测结果、性别、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为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仅与其成年后健康问题相关,且与体测结果相关,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应当引起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李云  王凯强  白羽  初炜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7):1074-1076
了解大连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健康素养内部路径转化关系,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大连市1 514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AMOS 21.0构建健康素养内部通径模型.结果 中小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36.7%.其中,52.4%的学生具备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45.4%具备健康技能素养,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为28.5%.不同学段学生总体及3个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481,63.991,27.821,6.411,P值均<0.01).健康素养内部转化模型表明,健康知识对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234,0.083).结论 健康素养内部存在着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嘉定区在校高中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抽样单元,在嘉定两所高中学校中抽取高一、高二年级各3个班级,共12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有效调查问卷共400份。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2.3%(49/400),其中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与基本健康技能分别为16.0%、14.0%和46.0%。不同年级间总健康素养和基本健康技能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7.
昌平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行为及健康技能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蕾  蔡利国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931-932
为了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行为及健康技能现状 ,及对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主观需求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昌平区健康教育所于 2 0 0 4年5月对 3所中小学 2 63名学生进行了卫生知识、行为及健康技能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本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行为及健康技能状况 ,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五年级两个班、昌平区第三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昌平区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 ,共计 2 6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 1 2 9人 ,占49 0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县高中学校在校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为政府和卫计行政部门制订健康促进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中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的长沙县部分高中学校的74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长沙县高中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39.45%,具备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素养、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80.69%、39.86%、55.45%。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为85.14%、70.40%、71.59%。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间、高中三个年级之间健康素养的具备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68,P=0.000;χ~2=0.066,P=0.027),男女生之间健康素养具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23,P=0.797)。结论长沙县在校高中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在健康素养三方面的具备比例不均衡。不同类别学校以及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使用网络问卷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了解河南省某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使用方差分析评价不同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78.47±8.21、79.50±8.06和81.39±8.46,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0,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躯体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饮食与运动行为和技能、自我保护技能、药品使用技能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级、性别和母亲学历和是否参与过健康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β=0.604、0.455、0.831、0.469,均P0.05)。结论学校生活和教育可提升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且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更多健康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南通市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南通市小学生干预后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58.7%,高于基线的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基本知识理念素养水平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素养水平分别为48.3%和71.4%,均高于基线的28.7%和51.6%(P均0.0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健康知识理念素养水平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素养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应将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纳入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提高其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小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区开展小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区4个街道的1 551名一~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区小学生具备的总健康素养比例为10.2%,其中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的比例分别为5.2%,28.6%和70.2%.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与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自评学习成绩有关(x2值分别为6.02,120.44,18.69,24.62,51.9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小学生总体健康素养的因素包括年级(OR=2.086)和自评学习成绩(OR=0.954);年级、自评学习成绩越高,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结论 新区小学生健康素养比全市水平低,应重点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宝山区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宝山区普通中学、重点中学初一至高三、职业中学高一至高三各一个班的学生共606人进行调查,并对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宝山区中学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84.7%,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为72.9%、73.6%和85.3%。学生性别、年级、学校类别、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对健康素养有影响(P0.05)。与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比较显示,学生健康素养知识高于社区居民(P0.05)。合理使用抗生素等5道题的正确率均低于70%。结论宝山区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应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和存在的不足,继续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为提高全人群健康素养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市武清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健康相关知识、行为技能现状,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武清区5所小学全体一年级共1303名学生,以面对面问答的方式调查学生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基本技能情况。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03份,68.86%的学生具备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68.50%的学生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59.46%的学生具备基本健康技能,三大项目内容知晓率不全相同;基本健康知识"生吃蔬菜水果前要洗净"知晓率高达91.94%,但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的仅有28.01%。结论武清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基本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基本技能处于偏低水平,需加强小学生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工作,提升低年级小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水平,从小培养健康的行为及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探索符合中小学生健康需求及学校健康教育特点的健康素养内涵与结构框架,为构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Delphi法了解相关研究领域专家(27名)对学生健康素养内涵的认知,并通过定性研究获得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57名)和学生(77名)对学生健康素养的理解.分析并比较不同研究对象对学生健康素养内涵与结构的界定和划分.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2.4%,81.3%.初步确定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内涵由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4个维度构成.高中生、初中生及小学生健康素养内涵的结构有所差异,分别包含19,19,17项内涵要素,各要素涉及的具体条目亦不尽相同.结论 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内涵与结构框架的确立,可为构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了解拉萨市中小学生的卫生应急健康素养的水平现况,为制定提升中小学生卫生应急素养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拉萨市抽取三所学校进行自制卫生应急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拉萨市中小学生卫生应急素养的合格率仅为12.62%。其中,卫生应急相关知识和灾害应急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为44.79%、 12.36%。性别、民族、老师传播健康知识的渠道是卫生应急素养的主要因素。电视、老师和父母亲友告知是目前最广泛也是最受欢迎的健康知识传播渠道。结论 拉萨市中小学生的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整体较低,需要对小学生和藏族予以重点关注。为提升其卫生应急素养水平,需要将学校老师、专业指导人员、学生父母等作为传播主体,学校作为主要阵地,家庭和社会公共空间作为辅助阵地、建立多元传播渠道等以开展综合性卫生应急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组织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知识竞赛,从而了解学生健康素养状况。方法查询竞赛期间所有在线考试情况记录,分析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以及各知识点的正确情况。结果参加健康素养知识竞赛的中小学生共1754人,学生的总体知识知晓率为76.42%,行为正确率为91.49%。各知识要点的知晓情况高低不等。结论太仓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1550名河南省城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了解河南省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探讨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在城市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研究对象1550名,用卫生部编制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入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0.6%,在健康素养3方面中,对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1.7%、59.1%和61.8%。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只有3.9%,其中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为、健康技能素养的平均具备率分别为12.3%、3.2%和14.7%。影响该人群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平均月收入状况。结论研究对象健康素养的具备率比较低,亟需在该人群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健康素养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地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5—6月选择南京市4~12年级学生共4 401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其健康素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健康素养水平为85.7%,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73.7%、90.3%和9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生(OR=1.56,95%CI=1.30~1.87);与低年级学生和自评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相比,中年级学生(OR=4.29,95%CI=3.45~5.33)、高年级学生(OR=8.29,95%CI=6.24~11.01)和自评学习成绩一般(OR=1.86,95%CI=1.48~2.34)或良好的学生(OR=3.07,95%CI=2.42~3.89)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学生相比,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1.78,95%CI=1.42~2.24)。结论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高,但不同特征学生之间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性别、年级、自评学习成绩和父母文化程度是其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201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问卷"编制的问卷,2015年5月对3 29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阳市中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5.5%,三个方面中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是基本技能30.0%,最低的是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4.6%;6类健康问题中素养水平最高的是安全与急救47.8%,最低为慢性病防治10.4%;单因素χ~2分析显示,不同地区、本地户籍、独生子女、学校是否开设健康教育课、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自评和不同年级中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父亲文化程度、学习成绩自评、学校是否开设健康教育课和不同年级是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贵阳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偏低,与父亲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年级和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了解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中学生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7所中学2 013名初中生的健康素养及身体活动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比例为19.67%,城镇学校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初一学生高于其他年级学生,随着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而增高(P值均<0.05).具备基本知识与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7.04%,22.65%和77.55%,且不同学校、性别、年级、民族所表现的比例特征基本相似.身体活动水平的平均值为(10.84±2.36)分,身体活动水平低级、中级、高级所具备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为7.92%,16.22%和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初中生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身体活动水平、学校、性别、年级是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加强学校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是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