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了解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文献分析,对其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调节糖脂代谢[降低机体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等],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抑制α-淀粉酶或/和α-葡萄糖苷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途径降低血糖保护机体,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因此,从中药中筛选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寻找其作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开发的先导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皂苷是一类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通过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胰岛素水平和糖耐量等途径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近年关于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表明,进一步从天然药物中筛选皂苷类成分,研究开发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先导化合物或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且各类西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因此中药活性成分用于治疗糖尿病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药降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以及生物碱类等,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抑制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脂肪酸代谢等作用。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中药降糖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降糖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明确,具有多靶点、多层面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大黄及其类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其通过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等多个环节及多方面机制发挥其降糖、降脂、降低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度、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等功能。通过对临床及实验文献的整理和归纳从病因病机、临床用药、机理研究等方面对大黄及其类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大黄及其类方在临床上辨证治疗糖尿病,灵活精准用药奠定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精是滋肾润肺和补脾益气的常用中药。近年来发现黄精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黄精对糖尿病性胰岛素异常、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抗炎、肝细胞内c AMP的含量降低、氧化损伤、小肠酶活性降低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一定程度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按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对黄精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提出了开发利用黄精的建议:将滇黄精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群(总皂苷及总多糖)及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开发成具有辅助调节血糖水平的药品、保健品或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有关的核转录因子,激活PPARs靶标可以治疗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具有多层次且持久温和的优点,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多种中药活性成分被证明能够通过激活PPARs靶点改善胰岛素抵抗,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该文概述了胰岛素抵抗与PPARs的病理机制,总结了以PPARs为靶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活性成分,为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以其"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上独具优势。黄芪甲苷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之一,具有改善内皮细胞与新生血管功能、抗炎、抗氧化、调节能量代谢、神经保护、抗癌等作用。该文对黄芪甲苷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显示出黄芪甲苷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等作用,能够改善糖尿病动物与细胞模型中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等病理性损伤。黄芪甲苷可能是一种潜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药食同源中药干预糖尿病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等。药食同源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被广泛应用。基于降血糖药食同源中药的作用特点,在临床治疗和日常食疗保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目前,药食同源性降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大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而实验研究时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以及模型的判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且临床试验较少。未来的研究应使用现代科学方法,深入开展系统性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为药食同源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机制研究提供更多依据。(2)应明确各类药食同源中药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作用以及其对应治疗的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由于现有研究质量的局限,药食同源中药降糖产品目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今后,需要在辨证论治和辨证施食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试验,探索药食同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伍琳琳  李志鹏  曹世杰  康宁 《中草药》2022,53(13):4162-4169
牡丹皮Moutan Cortex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史悠久,常作为佐药应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消渴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牡丹皮活性成分丹皮酚、丹皮多糖、丹皮总苷等具有明显降糖作用,其机制与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糖异生、保护胰岛B细胞、促进糖原合成、抗氧化等有关;牡丹皮活性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血管病变、心肌病和白内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开发新药价值。系统综述了牡丹皮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为牡丹皮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Low grade inflammation has recently emerged as a common underlying cause of many chronic diseases. Heart disease, type 2 diabetes,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any types of cancer have all been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Diabetes is a group of metabolic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resulting from defects in insulin secretion, insulin action, or both. Insulin resistance is a key compon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which is caused by inflammation, an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diabete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betes has got lots of achievements, and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about insulin resistance of diabetic, while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the future. Insulin resistance can be improved with Chinese herb medicine using compound, single herbal drug and its extract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effects of Chinese herb medicine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diabetes.  相似文献   

12.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胰岛素抵抗(IR)以及近3年来改善IR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IR是2犁糖尿病发生和进展的驱动因素,IR的发生有多种分子机制.现代研究表明,多种中药活性成分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善IR达到降糖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对糖尿病足的研究与探索,出现一系列效果颇好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针刺法、中医穴位按摩法等。现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相关疗法综述如下,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乔海平 《环球中医药》2012,(12):956-96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医对此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对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从血糖相关指标评价其疗效,另外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体重指数等也起到了一定的补充。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症,在注重血糖指标的基础上,还以各并发症相关指标为主进行疗效评价,如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心功能指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足之溃疡面积、肉芽生长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眼底检查等。除此类客观指标以外,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以上各种疗效评价指标,表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这些疗效评价标准仍存在不够统一,某些标准特异性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失衡致结直肠癌的研究成了热点,而中药治病多以口服形式进入肠道,直接与菌群相互作用发挥疗效,在优化菌群结构、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结直肠癌各证型中菌群变化特点,探讨中药与菌群相互作用治疗结直肠癌的积极作用,以此展望中药调整菌群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生活方式性疾病,近年来对人民健康和医疗条件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时着重在于肺、胃、肾3脏,以肾为主。舌诊,是观察舌象从而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是中医分部望诊审苗窍的重点内容,中医学早就有“凡病俱见于舌”的认识。因此糖尿病舌象特征的研究能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为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控制疾病进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药用植物中存在许多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天然单体成分,在抑制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大量中药单体成分缓解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经过深入总结其作用机制,发现中药单体成分抑制心律失常主要集中在抑制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通道等方面。综述了中药单体抑制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调节心律失常中药单体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为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中医称之为"消渴".中医药膳食疗历史悠久,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为中心,寓医药于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目的 .文章就近年糖尿病中医食疗的临床研...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清热类中药从不同途径、不同环节起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发挥多靶点的治疗效果。本综述从理论、临床、实验3个方面探讨清热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栀子及其活性成分栀子苷防治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口服西药为主,疗效迅速,但临床中多有不良反应以及未能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报道,不适于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即中医理论所述的消渴症,历史悠久。近年来,不少学者以中药提取物或分离的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以期开发出治疗、预防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因此,在这一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中药栀子及其环烯醚萜类活性成分栀子苷有着显著的降糖效果,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文就栀子及栀子苷防治糖尿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