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改善尿毒症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院治疗的96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措施外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治疗前后对2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HAMA与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HAMA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在改善社会功能、生理机能、健康状态、情感智能、躯体疾病以及精神健康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实施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还能提高其危机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循证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8例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护理后的EORTCQLQ-C30评分、HADS心理情绪评分及UCDAI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对比,前者的EORTCQLQ-C30评分更高,HADS心理情绪评分及UCDAI评分更低,P 0.05。结论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负性心理情绪能得到显著缓解,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82例,随机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入院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60例患者按护理干预措施的标准开展心理疏导,出院时再次进行心理状态测定。结果通过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对60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本组患者出院时(SCL-90)中抑郁与焦虑因子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缓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展开研究,将2017年6月—2019年1月间68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其中34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余34例单纯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各量表之间的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较本组护理前各量表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组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而研究组护理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功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该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均为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肺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15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7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共情护理,分析各自护理方式对两组病例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例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病例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对照组下降的程度小于观察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患者依从性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措施探讨其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Orem自理理论为主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负性情绪积分。结果两组护理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护理后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Orem自理理论护理措施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减少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及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痛阈、痛情绪和痛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科2017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40例接受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的带状疱疹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痛阈值、痛情绪(焦虑抑郁HAD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痛阈值和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痛阈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用三氧大自血疗法是当前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的新方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带状疱疹PHN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和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干预1个月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但能缓解不良情绪状态,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2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于围手术期对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 d,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两组SAS评分均较术前和术后1 d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率,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临床循证护理干预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压情况及负性情绪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孕妇血压情况及负性情绪。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临床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中能够确保孕妇的血压变化,促进改善负性情绪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负性情绪效果的影响,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8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抗带状疱疹治疗的同时给予支持情感、重建认识、行为训练和音乐疗法、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临床抗带状疱疹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均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妇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妇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负性情绪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妇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问候-自我介绍-过程-解释-致谢(AIDET)沟通模式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AIDET沟通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两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降低,观察组HA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升高,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升高,观察组QLQ-C30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ET沟通模式护理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可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院前创伤评分的预见护理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安市立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597例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8例和对照组2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院前创伤评分的预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负性情绪、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3 d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 d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6%(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骨折患者给予基于院前创伤评分的预见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灵性关怀联合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认知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9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收治的152例晚期癌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灵性关怀联合死亡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分、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及死亡认知态度。结果:干预前,两组B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BF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BF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OMS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5个负性情绪量表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2个积极情绪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5个负性情绪量表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2个积极情绪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死亡认知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治疗与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情志护理,观察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下降,低于本组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患者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95.49±3.29)分,高于对照组(78.49±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情志护理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得到了提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36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心理问题测评,分析其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关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SCL-90评分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强迫等指标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抑郁、焦虑等情绪,给予临床护理可改善心理状态,保证疗效,缩短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文挑选100例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7年2月—2018年2月)为对象。按建档时间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常规护理),分析组50例患者(加用人文性护理)。比较两组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护理后分析组对疾病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分析组焦虑、抑郁评分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可比;护理后,分析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分析组1年内复发率(8.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人文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预后,且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