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桑叶茶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一批桑树叶分别制成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和桑叶红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桑叶红茶具有明显的品质缺陷,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体现了传统绿茶和乌龙茶的基本品质特征.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桑叶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显著(p<0.01),从桑叶绿茶,到桑叶乌龙茶,再到桑叶红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桑叶绿茶茶汤吸光值最大,桑叶乌龙茶次之,桑叶红茶最小.综合来看,桑叶不适合加工成红茶,适合加工成乌龙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2.
以强桑1号的春季桑叶在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茶的含水量和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桑叶茶中的黄酮在从鲜叶到揉捻叶的加工过程中含量一直减少。桑叶茶中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加工过程先增加后降低,杀青叶中含量最高,干茶中含量最低。桑叶中的多酚含量比较低,桑叶茶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序阶段多酚变化无规律,变化幅度甚微,加工过程对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桑叶茶的活性成分的影响,以茶桑品种桂桑6号制备的桑茶为对象,测定了 6种桑叶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水溶性糖、多糖、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随着桑叶叶位的增加,桑叶茶的多糖、黄酮和DNJ含量整体呈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作高品质桑叶茶,对河南省引进推广的5个桑树品种制作的桑叶茶进行感官品质鉴定和活性成分分析。从香气、汤色、滋味、叶干茶外形等感官评价来看,以育71-1最好,大十次之。从活性成分分析来看,育71-1的总黄酮、总酚、总生物碱、总还原糖含量及PRAP值最高,分别为14.98 mg/g、33.94 mg/g、1.39 mg/g、4.77%、124.23 mol/g; 8632的DNJ含量最高,为0.85 mg/g;大十的总生物碱、DNJ含量最低,分别为0.75 mg/g、0.49 mg/g;红果2号的总还原糖含量和PRAP值最低,分别为2.27%、70.17 mol/g;农桑14号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最低,分别为6.38 mg/g、13.62 mg/g。综合分析认为,育71-1制成的桑叶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区广、产量多、品质好、销区稳,这是中国绿茶生产的基本特点。绿茶利用高温杀青经做形(或揉捻)、干燥等工艺而成,具有“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桑叶经过工艺加工也可以制成绿茶,即桑叶绿茶。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利用选792桑树品种研制出的桑叶茶中的1-DNJ、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铜、锌、铁、锰、磷、钾、硒、钙、18种游离氨基酸以及重金属砷、铅、镉、汞的成分含量与干桑叶中的成分含量是否存在差异,分别采用RP-HPLC法以及国标相应的检测方法,对主要成分1-DNJ及其它部分营养成分和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照分析的结果,桑叶茶和干桑叶中的蛋白质、脂肪、铁、锌、总游离氨基酸和重金属等成分含量总体无差异;主要成分1-DNJ含量比干桑叶低14.2%,可能与该成分具有热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广西桑叶资源丰富,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广西主栽桑树品种桂桑优12和粤椹大10在不同季节不同叶位的桑叶及桑叶茶的品质,并进行感官评审,筛选出最优的桑叶和桑叶茶。以总多糖、总多酚、总黄酮、总游离氨基酸、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作为检测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24个桑叶样本及24个桑叶茶的质量。桑叶与桑叶茶的品种桂桑优12优于粤椹大10,上叶位>中叶位>下叶位,桂桑优12季节上呈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趋势,而粤椹大10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的趋势。桑叶综合优选的是桂桑优12秋季上叶位,桑叶茶兼备品质和感官最优的原料来源是桂桑优12夏季上叶位。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针对性地选择采摘的季节、桑叶的品种和不同的叶位进行加工,以使桑叶资源优化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桑叶提取物的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和抑制癌细胞等多种活性功能被发掘,桑叶茶的开发利用方兴未艾,成为促进传统蚕桑产业向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传统方法制作的桑叶茶仍然有豆腥味、茶味寡淡、泡数不多。研究认为,可以用冻融破碎技术来增加桑叶内含物的侵出率,使茶汤色正、口感醇厚.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提升桑叶茶感官品质,采用添加抗氧化剂改善茶汤色泽,添加风味剂提升茶汤香气及滋味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茶多酚3种抗氧化剂对改善桑叶茶汤色泽都有较好的效果,茶叶样品中添加抗坏血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3%,即每克茶以200mL热水冲泡时茶汤中抗氧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65%的桑叶茶综合效果最佳;在桑叶茶中分别添加茉莉香精(花香型)、柠檬香精(果香型)、奶油香精(奶油香型)等风味物质,综合考虑,以茶叶样品添加13%抗坏血酸钠和10%柠檬香精的综合效果好,感官审评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青方法制备桑叶茶的品质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桑叶茶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将采摘的新鲜桑叶采用微波加热、蒸气加热和滚筒加热的方法进行杀青处理,测试不同杀青方法加工后成品桑叶茶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保健品质。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加工桑叶茶的外形色泽、汤色、叶底等感官品质较好,总浸出率、总黄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2种杀青方法加工的桑叶茶,且对水浸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总多酚含量3项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香气和滋味欠佳。综合各项测试结果认为,微波杀青能较好保持桑叶茶的营养保健品质和感官品质,可考虑优化微波杀青工艺参数改善桑叶茶的香气和滋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一年生幼苗为材料,用不同光膜(红色光膜、黄色光膜、蓝色光膜、白色光膜及自然光照)进行不同光质处理,测定其根生物量、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单株产量。结果表明,蓝光处理后黄芪根系生物量是对照(3.37 g·株-1)的1.25倍,红光处理的黄芪根系生物量仅为1.19 g·株-1,显著低于自然光处理,说明蓝光促进了根系生物量的积累,红光不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黄芪根中多糖、黄酮和甲苷的含量(P <0.05);多糖、黄酮、甲苷产量分别为27.95 mg·株-1,5.30 mg·株-1和0.87 mg·株-1,说明用蓝光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的品质和产量,红光处理抑制了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生物发酵工艺研究食用菌培养基质开发生态饲料的生产工艺。经对不同工艺食用菌培养基质营养成分和卫生安全主要指标检测及饲养试验筛选,以“活力菌+糖+米糠+水”组合半固体糖化微生物发酵处理工艺效果较明显,发酵时间以7~15d为宜。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为14.8%和6.03%,比发酵前增加3.13%和5.12%。粗纤维26.57%,比发酵前降低5.5%。奶牛试验设4个工艺,20%饲用基质试验组与对照组,该工艺组奶料比最高,比对照组高0.56%。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断奶仔猪颗粒饲粮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制粒、添加膨化玉米低温制粒、大料膨胀低温制粒和二次制粒4种工艺加工断奶仔猪饲粮,分别命名为STP、EXT、EXP和DOP。选取96头平均体重为(8.57±0.87)kg的32日龄"大×长×杜"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4组分别饲喂4种加工工艺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STP组相比,EXT、EXP和DOP组的硬度值分别显著增加了32.87%、38.34%、30.13%(P0.05);而EXP组的颗粒耐久性指数(PDI)却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与STP、DOP组相比,EXT、EXP组的酥脆性显著增强(P0.05);EXT组的淀粉糊化度达到75%,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OP、EXP组淀粉糊化度分别比STP组显著提高32.70%、30.80%(P0.05);不同加工工艺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1~28 d仔猪生长试验中,饲喂4种颗粒饲粮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EXP组仔猪的ADG和ADFI最高,EXP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STP、EXT组(P0.05)。3)EXP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EXT组(P0.05);DOP组粗灰分消化率比STP、EXT组分别提高了7.6%、6.7%(P0.05);EXP组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STP组(P0.05);4种工艺对有机物消化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与STP组相比,EXP和DOP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3.6%、4.0%(P0.05)。由此可见,大料膨胀低温制粒工艺和二次制粒工艺加工断奶仔猪饲粮显著改善了仔猪颗粒饲粮的加工质量,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呼伦贝尔羔羊不同部位肌肉品质及营养组成,为其精细分割提供参考.以处于相同饲喂条件且体重相近的27只呼伦贝尔羔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前肩、颈部、背肌、前肢、后肢5个部位的肌肉样品,测定肉品质指标[pH45 min及肉色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和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 Link.)是治理东北地区盐碱退化草地的重要牧草,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有效提高牧草的产草量及营养品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时期及施肥量对野大麦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施肥时期分别为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施肥量设225,300,375,450,525,600 kg·hm-26个水平,以不施肥做为对照。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提高野大麦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在拔节期,施肥量为525 kg·hm-2时施肥效果最佳,其干草产量达5.93t·hm-2,比对照(不施肥)增加了51.27%;粗蛋白含量为12.98%,比对照增加了92.01%;粗脂肪的含量为3.64%,比对照增加了195.93%。  相似文献   

17.
以盛花期刈割收获的饲料油菜(Brassica napus)与玉米秸秆(Zea mays)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青贮发酵及营养品质分析,探讨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饲料油菜单贮的干物质(DM)含量较低,玉米秸秆单贮的营养品质较差,均不宜单独调制青贮饲料;混贮处理后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含量均介于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单贮之间,营养品质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提高青贮品质的目的;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混贮处理的CP、EE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单贮与其它混贮处理,pH值、ADF与NDF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单贮与其它混贮处理(P<0.05);在V-Score青贮发酵品质评价体系中,饲料油菜单贮的得分最高,达到优秀,混合青贮中以7:3、5:5的处理得分较高。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以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7:3的混贮处理品质较好,可作为饲料油菜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豫西黑猪营养成分及肉质性状在不同体重阶段的发育性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120 kg 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组5头,共25头,每组随机选取3头进行屠宰,公母随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失水率、脂肪酸、氨基酸和胆固醇等指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采集100 g腰大肌测定熟肉率。【结果】豫西黑猪在体重达到120 kg之前,随着屠宰活重的增加,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剪切力、脂滴数目和脂滴直径均随之增加。眼肌面积在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75 kg(P<0.01),显著高于90 kg(P<0.05);背膘厚在90、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 kg(P<0.01);肌内脂肪含量在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75 kg(P<0.05);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在75、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 kg(P<0.05);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以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油酸、油...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辽宁1号’核桃较适宜的有机肥种类及施肥方式,以‘辽宁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利用半焦肥、鸡粪及生物菌肥三种有机肥进行施肥处理,检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及核桃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施肥能显著提高果仁黄酮含量;鸡粪能显著提高果仁Fe、Zn含量以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5.0 kg半焦肥能显著提高果仁多酚、土壤有机质含量;10.0 kg半焦肥施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单果重、横径、脂肪含量,矿质元素中K、Ca、Mg、Cu的含量以及土壤全磷含量。综合比较,10.0 kg/株半焦肥施肥对核桃相关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根据隶属函数分析得出10.0 kg/株半焦肥施肥是较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