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并通过依次包衣时滞内层(Eudragit RL 30D)和pH依赖外层(Eudragit FS 30D)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药曲线,考察影响大黄素微丸体外释药的处方因素。结果 最佳时滞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RL 30D增重5%,HPMC用量60%,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最佳pH依赖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FS 30D增重4.6%,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中3 h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0%,人工结肠液7 h内基本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结论 通过调整时滞层及pH依赖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己酮可可碱结肠定位包衣片。方法制备己酮可可碱片芯,以药物体外释放50%所需要的时间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衣片的最佳处方。结果最佳包衣处方:缓释层成分组成Eudragit RL∶RS质量比为1∶1.5,缓释层包衣增重为2.0%,肠溶层包衣增重为6%,固化时间是3 h。结论己酮可可碱结肠定位包衣片制备工艺简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pH依赖-时滞型5-氟尿嘧啶(5-FU)微丸结肠定位释放效果。方法 大鼠灌胃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于不同时间取出大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微丸,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丸表面形态,采用UV法测定微丸中5-FU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结肠内容物中5-FU的含量,考察微丸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释药性。结果 大鼠口服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后,在进入盲肠之前,从上消化道中解剖得到的微丸含量均大于95%;5~16h在结肠内容物中可检测到5-FU,其含量最高可达到给药剂量的84.26%。结论 pH依赖-时滞型包衣微丸提高了结肠局部的药物浓度,实现了5-FU口服结肠定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pH依赖-时间控制型5-氨基水杨酸(5-ASA)结肠定位微丸给药系统。方法:以Eudragit NE30D为时间控释包衣内层,Eudragit S100为pH控释外层,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采用流化床喷雾包衣技术,制备pH依赖-时间控制型微丸。采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各种因素。结果:包衣增重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微丸释放基本符合释放要求,显示了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结论:通过调整内外层包衣厚度可制备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给药微丸。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结肠靶向释药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壳聚糖作载体的结肠靶向给药制剂,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将亚甲蓝与壳聚糖形成小丸,再以丙烯酸树脂(Ⅱ)包裹该小丸,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该小丸在pH1.2盐酸溶液及pH6.8磷酸缓冲液中药物累积释放量8h内小于6%,而在人工结肠液中,14h时累积释放度为38%左右。结论:用丙烯酸树脂(Ⅱ)包膜的壳聚糖制剂具有潜在的结肠靶向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替硝唑胃漂浮小丸,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替硝唑胃漂浮小丸;以包封率、漂浮性能和体外释药特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替硝唑与海藻酸钠比例、十六醇与海藻酸钠比例、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及制备工艺对小丸的影响,筛选优化处方和工艺;通过体外释药试验,考察溶出介质pH、离子强度及搅拌转速对小丸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小丸的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质量分数1%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十六醇∶替硝唑质量比为1∶4∶3,替硝唑与十六醇加热熔融混匀后冷却固化,粉碎加至海藻酸钠溶液中制得混悬液,滴加至含氯化钙的凝胶液中形成小丸;小丸体外可缓慢释药达10 h以上,漂浮性能良好;随溶出介质pH值和搅拌转速增加,小丸释药有所加快;介质离子强度对小丸体外释药无显著影响。结论:替硝唑胃漂浮小丸具有胃内漂浮特性,可缓慢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地塞米松羧甲基魔芋胶小丸的体外释药进行探讨,评价其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小丸,测定其在不同释放介质(pH、离子强度和β-甘露聚糖酶浓度)条件下的药物释放、丸粒溶胀和溶蚀情况.结果:随释放介质pH、β-甘露聚糖酶浓度增加及离子强度降低,丸粒的溶胀度和溶蚀度增加,小丸释药加快;与不含酶的介质相比,小丸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白头翁汤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片。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制剂的片心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选;以总生物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结果:制得的片剂在人工胃液中2h和人工小肠液中4h几乎不释药,而在人工结肠液中0.75h释药90%以上。结论:制备的白头翁汤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片能较好地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pH依赖-时滞型肠康宁结肠靶向片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和硫酸钡造影技术对该制剂的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盐酸小糪碱在人工胃液2 h后未见释放,在人工小肠液4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小于14%,在人工结肠液4h后大于90%;体内试验表明,在4名志愿者体内均能完整到达回盲部或升结肠,并在上述部位崩解释放药物。结论:该制剂能在结肠定位释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姜黄素纳米粒大鼠尾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大鼠尾静脉注射姜黄素纳米粒和游离姜黄素后,利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药物浓度,DAS 3.0软件处理数据,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姜黄素纳米粒给药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著提高,分布容积和清除率显著降低。采用较大分子量聚合物制备的纳米粒具有更高的AUC、更低的分布容积和清除率,显示了更加优异的长循环特性,与体外释放的结果相吻合。结论 姜黄素纳米粒在大鼠体内消除慢,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离心造粒法和流化床包衣制备硫普罗宁肠溶微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离心造粒法及流化床包衣制备硫普罗宁肠溶微丸,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国产离心造粒机制备硫普罗宁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用底喷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不同包衣增重微丸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制得的硫普罗宁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20%包衣增重的微丸体外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丹七有效部位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丹七有效部位丸芯,再以雅克宜93F肠溶包衣材料对载药丸芯进行包衣,以粉体学指标与体外释药性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微丸质量和包衣效率。结果制得的丹七有效部位肠溶微丸圆整度佳、收率高,在0.1 mol/L HCl中2 h内累积释放度小于5%,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6.8)2 h内累积释放85%以上。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制得的丹七有效部位肠溶微丸抗酸性好,具备较理想的肠溶特征,避免了丹酚酸和三七总皂苷类成分在胃液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高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激光粒径仪测定其粒径、电位,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性质,采用透析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姜黄素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9.24±2.06)nm,Zeta电位为(-18.77±1.27)m V,药物平均包封率为(89.55±1.84)%,DSC结果表明其理化性质稳定可靠,体外12 h累计释放率为(43.12±1.02)%。[结论]制备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离心包衣造粒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包衣微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制备和评价对乙酰氨基酚包衣微丸的方法.[方法]利用离心包衣造粒技术,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包衣微丸,并用高分子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评价包衣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释放特性. [结果]88%以上的微丸大小在210-1 660μm范围内,休止角为20.06°,平均水分含量为90.5mL/L, 脆碎度为1.11%±0.79%.当包衣液的流速低、主机转速快、包衣温度高及喷气压力大时制备的包衣微丸中的主药释放速度减慢[结论]建立了用离心包衣造粒法制备包衣微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响应曲面法优化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curcumin HP-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CUR-HP-β-CD)的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物的产率为考查指标,考查温度、搅拌时间、乙醇浓度对产率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进行设计,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通过紫外扫描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0%,饱和温度50℃,反应时间4 h。紫外扫描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证明了所得产物为包合物;结论:本工艺适用于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07-110
目的 探讨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肠癌(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我院确诊为结肠癌的1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姜黄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在放射线诱导的HT29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HT29细胞,经6 Gy放射线照射和(或)Cur处理24 h后,通过MTT比色法分析空白对照组、6 Gy单独照射组及联合处理组(5μmol/L姜黄素+6 Gy组、10μmol/L姜黄素+6 Gy组、20μmol/L姜黄素+6 Gy组)HT29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率,通过Elisa实验评价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活性。结果 Cur和6 Gy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5),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1);同时,Cur和6 Gy联合处理组细胞中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5)。结论 Cur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活性,进而诱导HT29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发挥HT29细胞对放射线的增敏作用,此可为结肠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使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各成分达到同步释放。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以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和冰片为体外溶出考察的指标性成分,对微丸中加入的崩解剂种类、用量,黏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了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处方中加入20%泡腾崩解剂、5%羧甲基淀粉钠(CMS-Na)和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中冰片的溶出效率增加,且3种指标成分基本达到了同步快速释放。结论通过加入复合崩解剂,可以使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微丸迅速崩解,从而使复方中药中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各成分达到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柿霜吡哌酸(PPA)粉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评价贴膜的膜外观、体外黏附力、溶解时间和口腔黏附时间,测定贴膜中PPA含量及贴膜的体外释放度,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口腔贴膜的体外黏附力为137 g/cm2,溶解时间为22.74 min,口腔黏附时间为23.59 min。含量测定结果显示,PPA量在0.18~0.54 m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5),回收率为100.54%,RSD=0.78%(n=6)。体外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柿霜PPA粉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