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UA)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葛根素注射液250 ml(含葛根素0.5 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优于对照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治疗组无心肌梗死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2.
阚秀芳 《中外医疗》2013,(29):131-132
目的 探讨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就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将其为两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绞痛消失时间、硝酸甘油耗量及心电图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比对照组消失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用对照组总有效率7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丹红药物治疗优于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常规给予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昀  卢晓玲  李接旺  莫建德 《华夏医学》2009,22(6):1028-102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2.5%,心电图总有效率82.5%;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69%,心电图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脂,恢复正常心电图,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9)。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血常规、凝血指标等方面均未出现异常。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临床用药案例分析(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50ml(含葛根素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0.6%,心电图总有效率69.4%,对照组分别为56.7%和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及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有明显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选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输注;对照组38例,采用加镁极化液500mL加丹参20mL静脉输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缓解心绞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4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缺血改善后心电图评定:治疗组为82.0)%。对照组为36.8%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后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血脂、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治疗组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和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葛根素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86%)优于对照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个月,治疗组仅有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79%,对照组有8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提高有效率,并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16 ml(含葛根素40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睡前服用1次。治疗期间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监测心电图ST-T变化等。结果 (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2.5%,而对照组为40.0%,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谭朝阳  殷建 《西部医学》2013,(12):1833-1834,1839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首次60 ml静脉注射,而后5 ml维持泵入,观察24~48 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尿量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疗法在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3年1月—2014年4月来该院进行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诊治方法,试验组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法,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诊治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2%,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诊治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是(1.4±1.0),(0.2±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是(1.2±1.3),(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为(10.4±2.2),(2.8±1.5)。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11.2±2.5),(5.3±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的患者诊治过程中,在西药的基础之上,使用中药进行结合治疗,患者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成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宗秀兰  杜爱芬  赵良梅 《海南医学》2014,(19):2822-282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阿司匹林、吗啡、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效果、心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值提前、再通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IMA、CK-MB、BNP、SOD、MDA进行比较,观察组的IMA、CK-MB、BNP、SOD、MD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IMA、CK-MB、BNP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BNP、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力衰竭、休克、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有利于减少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改善心肌酶指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疗效并了解其机制。方法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缓解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浓度。结果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59%,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6.47%、77.64%。两组治疗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以后观察组(7.79±1.112)ng/mL低于对照组的(8.86±1.29)ng/mL,差值为(2.24±0.78)ng/mL高于对照组的(1.14±0.60)ng/mL(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改善,参麦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8.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韶关市始兴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房颤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后房颤患者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脂指标水平、缺血有关事件及房颤类型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项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疗组治疗后3个月心力衰竭、冠心病恶化入院、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等缺血性相关事件发生率[4.9%(2/41)、7.3%(3/41)、4.9%(2/41)、4.9%(2/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0%(3/23)、13.0%(3/23)、13.0%(3/23)、8.7%(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发生率[4.9%(2/41)、2.4%(1/41)、2.4%(1/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1%(6/23)、17.4%(4/23)、8.7%(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发挥心肌梗死后房颤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扩冠状动脉、吸氧等治疗。治疗组6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血脂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汤具有益气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改善血脂等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68例,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医组好转率为88.2%,西医组好转率为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图像改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中医组比西医组减少1.2 d。西医组3例2个月内再住院。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西医佐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显效率高于单用西医治疗,临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均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于治疗开始前1天与结束后次日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改善心电图疗效为53.3%,优于对照组的30.0%(P〈0.05)。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同时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HDL—C)浓度(P〈0.01,P〈0.05),可明显降低血清CR.P含量(P〈0.01);对照组亦可降低血脂及CILP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C浓度及CILP含量,并升高血清HDL—C浓度(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法配合西药常规治疗能明显缓解PCI术后心绞痛症状,调节血脂和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血瘀阻型UA患者9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抗凝、调脂、扩血管等),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d,2组均连续治疗14 d(1个疗程),于疗程开始前1d和结束后分别观察2组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疼痛强度、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缺血改变、检测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等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及Fg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UA可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心绞痛疼痛强度、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并能降低血液流变学及Fg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