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先制备自乳化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然后以此为种子原位接枝共聚氯乙烯制备PU/PVC复合乳液树脂.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TA-2000热分析仪研究了扩链方式以及扩链剂用量对PU粒径及其分布、乳液PU的动态力学性能和PU/PVC复合树脂耐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时扩链所得到的PU乳液粒径较小,且随着扩链剂用量的增加粒径逐渐增大;预聚时扩链,扩链剂用量较高时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预聚时扩链的PU/PVC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较好,但随着扩链剂用量的增加耐热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环氧树脂E20作为大分子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多元醇1000(EG/BG/AA)、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预聚体,再以甲醇进行封端后乳化,得到封端型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乳液。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反应阶段的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异氰酸酯基团(—NCO)和环氧树脂E20分子上的仲羟基发生了反应。研究了DMPA用量和E20添加量对乳液贮存稳定性、粒径以及浇铸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镜(SEM)对浇铸膜的热性能和断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E20添加量的增多,浇铸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得到提升。当E20添加量超过20%时,改性后的浇铸膜断面呈现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以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体为高分子乳化剂,与环氧丙烯酸酯(EA)树脂混合后,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UV固化PUA/EA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性PUA合成过程以及复合乳液UV固化前后进行了表征,表明得到了目标产物且UV固化良好。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复合乳液随EA含量不同呈不同的不规则的核壳结构。讨论了羧基含量、中和度以及EA树脂含量对乳液相反转过程、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复合乳液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2.3%后变化不再明显;相反转过程中体系黏度与电导率的最大值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出现得越来越晚;中和度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稳定性先变好后变差,乳液的黏度增加而固化膜的耐水性降低;EA含量增加,乳液粒径降低,涂膜的光固化速率提高,固化膜硬度增加,柔韧性变差,耐水及耐热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4.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分布及乳液膜耐水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的聚酯伯二醇分别与四甲基苯二甲基异氰酸酯(TMXDI) 或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水合肼为扩链剂,在DMPA投料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制备了TMXDI预聚体和IPDI预聚体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利用Autossizer Loc粒度分布仪测定了两种类型乳液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TMXDI预聚体与IPDI预聚体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分布不同,黏度较低的TMXDI预聚体,乳液粒径分布为单峰,均比黏度较高的IPDI预聚体乳液的粒径分布小;对于TMXDI预聚体水性聚氨酯乳液,随预聚体黏度的降低,乳液粒径分布变窄,说明预聚体的黏度对乳液的粒径分布有影响.通过乳液膜耐水性的对比,乳液膜的耐水性与聚酯伯二醇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丁二醇(PBG)、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羟乙酯合成了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利用FT-IR对树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树脂亲水基团含量和中和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分析表征了固化膜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乳液的粒径随着—COOH含量的提高而下降,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及黏度随—COOH含量增加而增大;乳液黏度在中和度为90%时达到最高6.222 mPa.s,粒径达到最小59.8 nm。固化膜的吸水率随—COOH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固化膜对PVC板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其铅笔硬度随着DMPA/PBG比例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姚亚群  徐洋洋  鲍俊杰  黄毅萍 《塑料》2023,(5):79-82+88
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等反应合成聚氨酯预聚体,以NaOH为中和剂,制备了一系列羧酸型水性聚氨酯(WPU)。通过观察乳液外观,测试乳液的粒径和离心稳定性及胶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水接触角和吸水率,探究了DMPA含量对基于NaOH中和剂的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aOH作为中和剂制备稳定的WPU乳液,并且,随着预聚体中亲水基团含量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和胶膜的水接触角逐渐减小,水性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当亲水基团含量为1.1%时,WPU乳液粒径为43.95 nm,胶膜拉伸强度为51.85 MPa。  相似文献   

7.
采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将预聚体和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混合。用D-230进行固化,得到PU/EP增韧固化物。研究了聚氨酯不同含量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进行了表征。用DMA研究了PU/EP固化物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加入聚氨酯预聚体明显改善了EP的阻尼性能;随着DMA测试频率的增大,tan δ-T谱向高温移动。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备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异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扩链剂、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之间相互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聚氨酯、环氧树脂二者之间形成IPN结构过程中,环氧树脂与其固化剂之间发生固化反应;扩链剂1,4-丁二醇对PU预聚体进行扩链;同时TDE-85同PU预聚体之间还发生两相间的化学反应,这可有效地提高2种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环氧树脂性能,达到改性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环氧树脂(EP)为原料,采用化学改性法合成了纳米级非离子型EP乳液,并着重探讨了MPEG的Mr(相对分子质量)对EP乳液、聚醚胺(D230)固化EP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的非离子亲水链段能制得稳定的EP乳液;随着Mr的不断增加,EP乳液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相应涂膜的硬度、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降低,但断裂伸长率和吸水率增大;当Mr为500时,固化后的非离子型EP涂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低的吸水率。  相似文献   

10.
<正> 以聚氧亚丙基三醇与顺丁烯酸酐反应制成半酯,再与含NCO的预聚体反应生成带羧酸基团的改性聚氨酯树脂,将该树脂与碱性水溶掖乳化制得羧酸型聚氨酯乳液(称阴离子型聚氨酯乳液)。 本方法制得阴离子型聚氨酯乳液的性能:pH6~8;粘度(25℃)0.04~0.05 Pa·s,表面张力4×10~(-4)N/cm,含固量40%,贮存稳定性大于6个月。干膜性能:抗张强度13~15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三聚氰胺聚磷酸酯(MPP)为改性阻燃剂、以聚酯类聚氨酯(PU)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EP)为基体树脂,制备出一种阻燃性能优异的EP胶粘剂。当w(EP)=100份、w(PU预聚体)=30份和w(MPP)=30份时,  相似文献   

12.
有机硅改性热反应型水基聚氨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氨丙基聚硅氧烷与PU预聚体反应生成合硅氧烷的PU预聚体,通过NaHSO3封闭NCO基,并在水中分散制得有机硅改性热反应型水基聚氨酯乳液。考察了有机硅含量对封闭率和解封速率以及乳液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聚丙二醇(PPG400,PPG1000)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反应制备了聚氨酯(PU)预聚体,然后通过与环氧树脂(EP)的加成反应和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将聚氨酯引入环氧固化物网络,并研究了两种聚醚型聚氨酯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结果发现,聚氨酯的引入不但起到了增韧的作用,而且使体系的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随聚氨酯用量增大,PU/EP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过多的聚氨酯用量导致其不能接人环氧固化物网络;分子链较短的PPG400型聚氨酯的改性效果优于PPG1000,PU与EP的质量之比的最佳值为15%~20%;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的引入能够使体系中聚氨酯分子链增长并交联成网状,但并不能进一步提高PU/EP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14.
以羟烷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氧化丙烯二醇N22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改性水性聚氨酯(WPU)乳液,研究了PDMS用量对其乳液性能、固化膜机械性能和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DMS用量的增加,WPU乳液粒径先增大后减小,而其粘度先降低后增加。PDMS改性WPU能明显改善固化膜的性能,增加PDMS的用量,固化膜的拉伸强度、硬度和耐水性及光泽度提高,透光度、耐热性和断裂伸长率降低。当软段中PDMS质量分数为20%时,WPU的综合性能最优,在光泽度、耐水、透光率和力学性能方面明显优于羟基硅油改性样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研究催化剂TE用量对环氧/氰酸酯树脂反应活性和固化度的影响,借助动态力学热分析仪研究TE用量及固化温度对树脂玻璃化温度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环氧/氰酸酯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固化温度对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树脂固化度的最主要关键因素;催化剂能够显著降低环氧/氰酸酯的反应温度,但对玻璃化温度有负作用,催化剂TE用量适宜比例为0.14phr。树脂在120~150℃下以氰酸酯自聚反应为主;温度升至180℃后,除了低聚体进一步发生交联反应外,还存在环氧基团与氨基甲酸酯(氰酸酯基团与水的反应产物)的反应。随着固化温度的增加,玻璃化温度逐渐升高,150℃力学性能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预聚体合成法,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自制1,2-二羟基-3-丙磺酸钠(DHPA)为亲水扩连剂制备一系列含有磺酸基团的水性聚氨酯微乳液。利用FTIR对DHPA和PU的结构进行表征,证实了目标产物DHPA的生成,并作为亲水扩链剂引入PU链上。研究表明:随着DHPA含量增大,乳胶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宽度变窄;TEM照片显示,乳液分散 均匀,形貌规整,呈圆球状。乳液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增加而下降,呈假塑性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无溶剂型双组分EP改性PU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聚醚二元醇、改性M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及PAP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PU(聚氨酯)预聚体;然后以EP(环氧树脂)作为PU预聚体的改性剂,制备出一种软包装用无溶剂型双组分EP改性PU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该胶粘剂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9℃;当m(EP)∶m(-NCO)=(0.99~1.04)∶1时,主剂黏度适中,EP改性PU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聚氧化丙烯二醇(PPG)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反应时间制得不同反应程度的聚氨酯(PU)预聚体。用PU预聚体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EP),再用胺类固化剂固化,制备PU-EP共聚物灌缝材料,用于道路修补。通过一系列试验考察PU预聚体合成时间对PU-EP灌缝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预聚体的最佳合成时间为2.5 h,在此合成时间下灌缝材料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氟醇改性热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制备氟化聚氨酯(PU)乳液,实验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为:氟醇与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温度控制在60~70℃,反应时间2.5~3.5 h,合成的乳液在3个月内稳定。测定了氟化PU乳液的粒径和表面张力,对乳液粒子的形态进行观察,并对乳液和无粉检查手套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发现:乳液粒径随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胶粒结构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仍能保持球形结构;乳液的表面张力在引入氟醇后由46.0 mN/m降至22 mN/m,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氟化PU乳液应用于无粉检查手套的润滑涂饰,整理中无需添加润湿剂,整理后手套与水的接触角最大可增至105°,滑爽性达到5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乙二醇(PEG)。丙烯酸为原料,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带有双键的PU预聚体。用此预聚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通过测定乳液的粘度、粒径分布、胶膜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等方法,讨论了此预聚体用量对乳液和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预聚体用量的增加,共聚乳液的稳定性、粘度逐渐下降、乳液粒径有较大的变化;PUA共聚乳液胶膜的光泽度、附着力在预聚体用量为4%时最好,其胶膜的抗冲击强度及硬度均好于相应的PA乳液胶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