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济宁市济东矿区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时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和进一步改进疾病控制工作策略。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获取济东矿区儿童的免疫接种及相关资料。结果对2076名儿童进行调查,BCG、OPV全程、DPT全程、MV、HepB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8.3%、95.8%、98.4%、97.8%、99.3%;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6%、86.9%、91.7%、92.7%、88.3%;常住儿童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基础疫苗接种及时率高于季节性疫苗,季节性疫苗高于自费疫苗;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的更换,种次数多、儿童哭闹不愿打针,母亲文化程度,家长对接种疫苗的态度,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五项因素对"五苗"的接种及时率有影响。结论济东矿区常住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较好,但是流动儿童及时接种形势严峻,相应机构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西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历年计划免疫管理资料的回顾,分析一类、二类疫苗接种管理和接种效益评估,为制定计划免疫工作计划提供依据。结论:22年来计划免疫工作稳步发展,接种率高、接种人数不断增大,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生。计免接种收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中占较大比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计免管理仍需不断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辛秀梅  热比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22-2523
目的:了解开展接种疫苗详细告知服务后,对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开展接种疫苗详细告知服务前后的免疫接种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开展接种疫苗告知服务前后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分别在98%和95%以上,调查接种率分别在96%或92%以上,及时接种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但及时接种率2005年比2004年、2003年有所下降。结论:为了提高疫苗及时接种率,医生应根据免疫程序,多关心那些因病外出等原因暂时未能及时接种的儿童,一旦病情好转或痊愈,不属于接种疫苗禁忌证范畴的,应及时通知前来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春市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以便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双阳区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120名儿童,其建卡率、建证率、五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0.83%、93.33%、90%、88.33%。结论:要重视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加大对流动儿童集聚地的计划免疫宣传力度,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保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疫苗的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安康1个流动人口聚集小区的儿童家长作为干预对象,调查干预前后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结果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后五苗覆盖合格率(97.6%)高于干预前(89.2%)(P<0.05).干预后流动儿童家长对同样享受接种权、接种后可能会产生疫苗副反应、接种门诊地址、预防接种可预防传染和免费接种疫苗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的接种率,提升流动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计划免疫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进行免疫接种的儿童共286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通过对所有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乙肝疫苗接种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017年至2018年儿童乙肝疫苗总全程接种人数2774例,接种率为96.99%,其中HepB1及时接种人数2660例,接种率为95.89%,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户籍儿童的全程接种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受到出生地、户籍、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全科医护团队网格化管理对社区"家庭式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郑州市4个辖区(管城区、金水区、二七区、郑东新区)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660名0~6岁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现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家庭式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epB)。统计基于全科医护团队网格化定位管理后"家庭式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了解流动儿童未及时接种的原因。另抽查郑州市某社区2014—2018年流动儿童基础疫苗完成率和加强疫苗完成率。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16份,回收率为93.33%。外省户籍和无户籍流动儿童NIP疫苗接种率低于本省外市户籍流动儿童,外省户籍和无户籍流动儿童NIP疫苗接种率低于本市外区户籍的流动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BCG接种率、OPV接种率、DPT接种率、MV接种率、HepB接种率、五苗接种率、五苗合格率)均低于常住儿童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动儿童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为监护人工作忙而忘记接种程序及时间或没时间带儿童去接种。实施全科医护团队网格化管理后,2018年五苗全程接种率高于2014年五苗全程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岁流动儿童基础疫苗完成率和加强疫苗完成率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结论流动儿童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较低,特别是外省和无户籍的流动儿童。基于全科医护团队网格化定位管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能有效促进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免疫规划的因素.方法 抽取2个居民小区的1 205名0~7岁儿童,采用相关知识问卷及核查疫苗接种记录的方式,对入组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居住地变更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长对接种疫苗的态度以及家长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做详细调查.结果 2个小区0~7岁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3.61%;五苗的接种率分别为麻疹类疫苗96.38%、卡介苗96.33%、脊髓灰质炎疫苗95.87%、乙肝疫苗94.29%、百白破疫苗96.01%,"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4.59%.结论 0~7岁儿童的计划免疫现状较好,但流动儿童与本区常住儿童相比疫苗接种率和"五苗"全程接种率均较低.所以,应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相应传染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免疫规划管理应用于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300例年龄≥1个月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免疫规划管理。比较两组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及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疫苗类型、预防接种时间、预防接种次数、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疫苗类型、预防接种时间、预防接种次数、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知晓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规划管理可提升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提升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促进相关工作的干预措施,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拦截法对前来接种疫苗的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包括干预需求、疫苗使用、传染病知识等基线调查,随后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短片、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实施健康干预。干预后使用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并在项目实施前及实施1年半后对辖区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二类疫苗的接种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30名对象中,91.7%的人群表示有了解预防接种知识的需要;67.5%的人希望是在孩子刚出生时获得相关知识;干预前后对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由24.2%提高至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08,P<0.05)。辖区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从71.46%提高至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7,P<0.05)。二类疫苗的接种率也显著提高。结论流动儿童家长普遍对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有需求,开展免疫预防知识宣传,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参与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主动性,是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儿童免疫接种水平,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方法统一制定调查问卷,在预防接种门诊、幼儿园及公共场所对6周岁以下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回收的480份调查表资料用Excel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88.13%的家长全部或部分知晓本地区应接种的10种国家基础免疫疫苗和接种程序,家长知晓率较高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麻风二联疫苗)、VI服脊灰糖丸(OPV)等;家长对基础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甲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相应传染病的知晓率较高: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90.83%是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告知,82.71%是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通知信息告知,75.83%是预防接种告知书获知;87.71%的家长会主动按照接种程序带孩子接种疫苗;影响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和重视度的因素有家长文化程度、户籍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疾控机构主动加强宣传和服务行为,提高家长的自觉性与参与性,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的预防接种质量提供依据。②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社区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并调查未及时接种的原因。③结果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为89.9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控中心对护士的培训、接种后注意事项的告知、接种后电话随访、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对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需求、母亲受教育的水平与儿童的预防接种有关。④结论儿童的预防接种受管理方(疾控中心)、服务提供方(预防接种门诊)、受种方(儿童家庭因素)三方面的影响。疾控中心加强培训督导、接种门诊提供优质服务、儿童家长给予积极配合是提高儿童预防接种质量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海省儿童预防接种及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KAP),促进青海省免疫规划工作发展,提高免疫服务工作质量,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化隆、循化、共和、海晏4个项目县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对724名儿童及监护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接种率和KAP调查。结果乙肝疫苗24 h内首针及时接种率77.4%;93.9%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对孩子有好处,66.0%的家长知道孩子出生后需要接种疫苗;82.5%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疾病,72.2%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乙肝疫苗,46.4%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出生后需办理预防接种证。结论应加大免疫规划工作的相关法规的宣传以及免疫规划配套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乙肝及时接种率和其它疫苗的接种率,提升儿童家长/监护人对疫苗针对疾病的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南昌市某新区流动儿童管理方法,为该区制定流动儿童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某新区4个片区随机抽取流动、常住儿童各240名,对抽取的儿童进行上门调查并按《南昌市儿童基础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表》逐项填写儿童基本信息、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并对被调查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文化程度、影响接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使用EpiInfo200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录入率71.25%、建证率73.33%、各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74.17%、脊髓灰质炎疫苗70.00%、百白破73.75%、麻疹75.00%、乙肝71.67%、乙脑73.75%、流脑72.08%、甲肝66.67%、基础免疫全程覆盖率70.42%,均低于常住儿童。流动儿童基础免疫全程覆盖率随着监护人学历的提高而增加,监护人学历为高中及以上、初中及以下、文盲的基础免疫全程覆盖率分别为88.89%、67.65%、40.65%。结论调查结果表明,该新区应加大建筑工地、农民拆迁还建区,与临界县区交界区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知识宣传力度;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管理及基础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年0-6岁儿童扩大免疫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因素,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湖北省2011年各市GDP总值所占份额,在武汉地区随机抽取了三个区县,即江岸区、蔡甸区和江夏区,按人口容量比例在这三个区中共抽取5个街道和乡镇,合计612名儿童及对应的家长,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扩大免疫接种率和家长依从性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所调查的612名儿童,五苗(基础)全程接种率为98.19%,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户口类型、城乡类别和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并且非农户口比农村户口接种率高,农村地区的儿童接种率高于城镇,随着家长对于接种态度的认可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信息来源、性别、居住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服务,改变家长对儿童接种的态度,完善接种人口管理网络,加大疫苗接种的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6.
外来儿童基础疫苗接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管辖社区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现状,评估工作开展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策略与服务模式。方法:对辖区内1~3周岁外来儿童基础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及汇总分析。结果:计划免疫建证率为100%,基础疫苗接种率分别为脊髓灰质炎疫苗100%、百白破疫苗100%、麻疹疫苗100%、乙肝疫苗100%,明显高于相关报道。结论:针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所采取的措施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探索适应于我镇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方法全镇随机抽取,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知晓情况。结果79.94%的监护人知道孩子在出生时要接种疫苗;70.21%的儿童监护人能主动带孩子去接种疫苗;父母亲知道要接种疫苗的比例远大于祖父母和其它监护人,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与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显著相关;47.42%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孩子出生时要办理预防接种证;51.06%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在预防接种时要提供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结论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理解不够,自主接种意识薄弱,需提高公众特别是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基层社区进行计划免疫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法通过对广州市西村街社区22年计免管理资料的回顾,分析一类、二类疫苗接种的管理效果和效益评估。结果1986年起至1996年前11年间,年平均接种2209人次,12月龄四苗接种率达98%。1997年采用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化操作系统(简称金卡系统)后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规范化门诊验收。1997年至2007年期间年平均接种10736人次,12月龄六苗接种合格率均为95%以上。并推广接种收费疫苗(简称二类疫苗),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毛利率高达26.1%。结论22年来计划免疫工作稳步发展,接种率高、接种人数不断增大,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生。计免接种收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中占较大比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计免管理仍需不断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赤峰市2011年报告的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风疹二联疫苗等常规免疫接种率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差值(D)评价法和比值(R)评价法。结果:5种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95%的接种率指标,D值的评价结果在可疑和不可信之间,R值的评价结果均在可信值范围内。结论:赤峰市常规免疫工作运行较好,通过缩短免疫周期和增加免疫频次可提高常规免疫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利用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可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儿童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赞皇县留守儿童干预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状况,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采用预防接种新模式、定期查漏补种、加强督导、改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全县6岁以下留守儿童接种率进行调查,并对监护人开展免疫知识问卷调查,同时在周围选择年龄、性别相近且父母均在家的儿童进行对照。所有数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守儿童与对照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5.26%、95.84%,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3.88%、94.47%,X^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726、0.271,P〉0.05)。监护人问卷调查知晓率分别为87.86%、94.15%,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72,P〈0.05)。结论干预后,留守儿童与对照儿童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上,实现了国家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