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抑制ACHN肾癌生长的实验研究;嗜铬细胞瘤临床功能分级与术前准备标准的探讨//肾癌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与治疗//经皮穿刺抽液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临床观察//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0例//肾移植患者并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癌14例诊治体会;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和治疗;以咯血为首发症状的双侧嗜铬细胞瘤一例;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治疗探讨——附32例报告;  相似文献   

3.
071555 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37例;071556 树突状细胞瘤内注射联合放疗对小鼠肾癌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071557 KAI-1、Ki-67和HER-2/neu表达在T1~3 NoMo肾癌术后转移中的意义;071558 HIF-1α和HIF-2α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071559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诊疗的改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附48例报告),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203例经验总结,肾上腺皮质肿瘤神经内分泌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26例临床分析;不同年龄人群肾癌患病率的相关性调查;小儿肾脏恶性肿瘤的CT诊断(附52例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中晚期肾癌的介入、手术和生物联合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23例诊治报告;抗人膀胱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功能基因抗体对膀胱癌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卡维地洛逆转膀胱癌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少见的肾上腺偶发瘤32例CT征象分析;5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的诊断价值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65例分析;p21^WAF1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消融或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肾癌11例报告;90例肾细胞癌的术后放疗临床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18例报告;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小儿肾损伤伴多发伤78例诊治分析;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经皮肾镜清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后腹腔镜肾切除的临床研究;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38例报告);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43例肾癌的临床报告;肾结石患者行MPCNL中肾盂内压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检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结论:血尿、高血压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及膀胱镜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中的作用,单纯家族性嘈铬细胞瘤的一家系调查与临床分析,原发性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的比较,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并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的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     
嗜铬细胞瘤175例临床分析;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疗(附9例报告);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     
成人原发性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1例报告;多内分泌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附3例报告)。  相似文献   

12.
恶性嗜铬细胞瘤14例报告方小正恶性嗜铬细胞瘤比较少见,诊断亦比较困难,我们共收治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81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嗜铬细胞瘤中恶性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2岁~65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提示肾癌,均缺乏临床特征;其中男女各7例,年龄44~77岁,平均(60.3±9.8)岁;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行部分切除术,肿瘤大小为1.5~7cm,平均(3.5±1.7)cm。1例失访,余13例随访5~48个月(平均21.4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少见的肾良性肿瘤,术前根据影像学诊断难以与肾癌相鉴别,经皮穿刺活检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对于肾脏小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结合术中冰冻切片依然是目前最适合的诊疗手段,密切随访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cm肾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和预后特点。方法:分析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诊断为肾细胞癌的7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预后生存。结果:75例≤4cm的肾细胞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0例(66.7%)为偶发性肾癌,有症状的25例(33.3%)。19例(253%)行肾部分切除术,56倒(74.7%)行肾癌根治术。肿瘤大小中位数为3.2cm(1.2-4cm)。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1~1J8个月),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4%。84.7%、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100%.结论:对于≤4cm的局限性肾细胞癌,无论是肾部分切除术或肾癌根治术.都有良好的预期生存.  相似文献   

15.
卜仁戈  孙明  吴斌 《陕西肿瘤医学》2013,(11):2539-2541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6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的选择、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6例囊性肾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2.1岁(39岁至71岁).6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透明细胞癌.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7.9个月(12个月至4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病理亚型,熟悉囊性肾癌的影像学特点是提高囊性肾癌诊断率的关键.对可疑囊性肾癌患者,术中须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诊者宜行肾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嗜铬素A和突触素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ng C  Li HZ  Yan WG  Luo YF  Cao JL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8):486-488
目的探讨嗜铬素A(CgA)和突触素(Syn)在各型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肾上腺肿瘤和4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染色,研究C外和Syn的表达,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肾上腺组织,CgA和Syn主要表达于髓质。CgA在全部25例嗜铬细胞瘤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极少表达;Syn在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癌、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转移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27/28)、87.5%(7/8)、96.0%(24/25)和75.0%(6/8)。结论CgA在肾上腺皮质与髓质肿瘤间、嗜铬细胞瘤与恶性嗜铬细胞瘤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gA、Syn可作为标志物对各型肾上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痛,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捡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051628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051629 改良肿瘤基底包囊内剜出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051630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10例报告,051631 肾上腺囊性病变的临床分析,05163233 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希佩尔林道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α在散发嗜铬细胞瘤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pVHL和HIF-α在40例散发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结果:pVHL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502〉0.05),HIF-1α和HIF-2α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P=0.012〈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嗜铬细胞瘤组织中pVHL与HIF-1α和HIF-2α表达程度均呈负相关。HIF-1α和HIF-2α无明显相关。结论:嗜铬细胞瘤中pVHL与HIF-α存在相关性,这在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治疗和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报告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MalignantofpheochromocytomaMP),当病理发现嗜铬细胞瘤的包膜浸润,淋巴管或血管内有瘤栓并不能作为MP的证据,而良性嗜铬细胞瘤也不能完全排除MP可能。只有病理证实肿瘤播散到无副神经节的组织中才能确定MP的诊断。如能手术切除,MP可获长期的症状缓解,如不能手术切除可用α一受体阻滞剂或(131)Ⅰ-MIBG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