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1I-MIBG治疗5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用^131I间-碘苄胍(MIBG)治疗5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软组织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第一疗程每月静脉滴注^131I-MIBG2590~3700MBq,共6个月,此后每隔2~3个月继续治疗1-3次,用MIRD法测试肿瘤吸收剂量,结果 (1)58例患者按肿瘤大小分成3组,第1组肿瘤体积〈8cm^3(11例)第2组8-20cm^3(21例)第3组〉20cm^3(26例)第1组11例肿瘤平均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了6例成神经细胞瘤用大剂量~(131)I-MIBG治疗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方法:Ⅳ期成神经细胞瘤患者(2例接受2次~(131)I-MIBG治疗,1例接受3次治疗,另3例均接受1次治疗)6例,~(131)I-MIBG治疗剂量为4.9~8.1GBq。全身扫描时取血,以不同时间血中放射性浓度来计算β吸收剂量,血液γ吸收剂量被认为与全身γ吸收剂量相同,有3例病人抽取骨髓,以比较单位体积骨髓和血液放射性。结果:由于~(131)I-MTBG排泄快,病人体内48小  相似文献   

3.
99Tcm-HTOC和131I-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比较和评价^99Tc^m-奥曲肽(HTOC)和^131 I-间碘苄胍(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临床疑嗜铬细胞瘤患者先后进行^99Tc^m-HTOC和^131 I-MIBG全身显像,如全身显像发现异位病灶则加做同机CT融合检查。结果 28例中最终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者19例,18例经手术或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生化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28例患者中9例^99Tc^m-HTOC的^131 I-MIBG显像均阳性,病灶位于心脏1例、腹主动脉旁3例、肾上腺3例,恶性多发病灶2例;恶性多发患者^99Tc^m-HTOC显像发现的病灶多于^131 I-MIBG。^99Tc^m-HTOC显像阳性而^131 I-MIBG显像阴性患者共5例,病灶位于心脏3例,恶性多发病灶2例。^99Tc^m-HTOC显像阴性而^131 I-MIBG显像阳性4例,病灶均位于肾上腺。两种显像均阴性10例,1例为嗜铬细胞瘤伴囊性变,其他9例均除外嗜铬细胞瘤。”^99Tc^m-HTOC和^131 I-MIBG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3.7%、100%、82.1%和68.4%、100%、78.5%。^99Tc^m-HTOC显像对异位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和恶性多发病灶的诊断明显优于^131 I-MIBG,但对。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的检出不如^131 I-MIBG。结论 ^131 I-MIBG显像仍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检查,但结果阴性时需进行^99Tc^m-HTOC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和评价~(99)Tc~m-奥曲肽(HTOC)和~(131)Ⅱ-间碘苄胍(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临床疑嗜铬细胞瘤患者先后进行~(99)Tc~m-HTOC 和~(131)Ⅰ-MIBG 全身显像,如全身显像发现异位病灶则加做同机 CT 融合检查。结果 28例中最终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者19例,18例经手术或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生化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28例患者中9例~(99)Tc~m-HTOC 和~(131)Ⅰ-MIBG 显像均阳性,病灶位于心脏1例、腹主动脉旁3例、肾上腺3例,恶性多发病灶2例;恶性多发患者~(99)Tc~m-HTOC 显像发现的病灶多于~(131)Ⅰ-MIBG。~(99)Tc~m-HTOC 显像阳性而~(131)I-MIBG 显像阴性患者共5例,病灶位于心脏3例,恶性多发病灶2例。~(99)Tc~m-HTOC 显像阴性而~(131)Ⅰ-MIBG 显像阳性4例,病灶均位于肾上腺。两种显像均阴性10例,1例为嗜铬细胞瘤伴囊性变,其他9例均除外嗜铬细胞瘤。~(99)Tc~m-HTOC 和~(131)Ⅰ-MIBG 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3.7%、100%、82.1%和68.4%、100%、78.5%。~(99)Tc~m-HTOC 显像对异位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和恶性多发病灶的诊断明显优于~(131)I-MIBG,但对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的检出不如~(131)Ⅰ-MIBG。结论 ~(131)Ⅰ-MIBG 显像仍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检查,但结果阴性时需进行~(99)Tc~m-HTOC 显像.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10例神经母细胞瘤病人做了~(131)I-MIBG的闪烁显象和特异性定位,并用~(67)Ga-柠檬酸盐、~(99m)Tc-HMDP闪烁显象和其他肿瘤标志物比较其结果。介绍了~(131)I-MIBG在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随访研究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0例神经母细胞瘤病人中,4例男孩、6例女孩,均经原发肿瘤组织学或骨或淋巴结穿刺确诊。按Evans等的分期标准,6例Ⅳ期、3例Ⅲ期、1例Ⅱ期。用HPIC测定尿中VMA和HVA,用RIA测定血清非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铁蛋白。确诊后,Ⅲ、Ⅳ期病人化疗7~12个月,再行全部或次全原发肿瘤切除术。~(131)I-MIBG显像前,每天口服5滴卢戈氏液,至第5天时注射3.7~7.4×10~(11)Bq(0.1~0.2mCi)的~(131)I-MIBG,在24、  相似文献   

6.
应用~(131)I-MIBG(~(131)I-间位碘苄胍)闪烁扫描术,作者对16例成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作了分析。结果:施行~(131)I-MIBG闪烁扫描术11例中,8倒尿VMA为阳性,其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尿VMA阳性者可见~(131)I-MIBG明显聚集,二者呈明显相关者为94%(15/16)。~(131)I-MIBG闪烁扫描术11例中9例诊断为成神经细胞瘤,其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100%,正确性达88%。成神经细胞瘤原发肿瘤~(131)I-MIBG闪烁扫描术敏感性为88%(7/8),显示原发肿瘤最小直径为1.0c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右肾上腺区肿块3例,左肾前方肿块1例,胰腺略下方腹主动脉旁肿块1例。肿瘤最大径9.0 cm,最小径2.7 cm,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影,实性部分,尤其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中心部坏死区无强化。伴腰椎、骨盆、肺、肝转移瘤。结论CT是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026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131I-MIBG显像:与CI和MRI比较[英]/MaureaS…JNuclMed.-1993,34(2).-173~179临床和生化检测确诊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定位病变之所在对设计治疗方案、评价疗效颇为重要,本研究报道嗜...  相似文献   

9.
肝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较少见,我们发现2例,报告如下.例1,女,52岁.头痛、头昏、心慌、气短、多汗1年4个月入院.既往曾有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史.术后7年2个月B超复查在左肾上腺区显示6.0×4.9cm不均质肿瘤,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光滑,界限不清楚,内部以低回声为主,间有斑片状不规则较强回声区.另于腹主动脉外侧、脾门处分别显示7.6×5.9cm、1.4×1.2cm与肾上腺区回声相似肿瘤.B超诊断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并有腹腔转移.X线胸片诊断两肺转移瘤.CT诊断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两肺及腹腔广泛转移瘤.本次未手术.  相似文献   

11.
图 1 骶骨明显破坏伴左前方软组织肿块 (→ )。 图 2 右耻骨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 )。 图 3 双侧腹主动脉前方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 (→ ) ,肿块密度与血管密度一致。 图 4 右耻骨破坏 ,周围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 (→ )。  患者 ,男 ,43岁。头痛、心悸、体重下降、血压升高 1年。高血压呈持续性 ,阵发性加剧 ,最高达 33.3/2 0kPa。化验检查 :尿儿茶酚胺 16381μmol/2 4h ,尿VMA 30 5 .8μmol/2 4h。酚妥拉明试验阳性。131I间碘苄胍试验 :右腹腔支交感神经节水平 ,右闭孔内肌处 ,左梨状肌前缘有放射性浓聚区…  相似文献   

12.
纵隔内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22岁,以右侧背部间断性疼痛6个月就诊,发作时呈针刺样向胸壁放散,可自行缓解。无高血压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是产生儿茶酚胺的肿瘤,主要来源于神经外胚层有分泌作用的chromograffin细胞。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大约为0.01%~0.001%,胸部嗜铬细胞瘤只占所有嗜铬细胞瘤的1%~2%,且报道中最多位于后纵隔,心包内嗜铬细胞瘤极为罕见。作者对1981年~1993年间发现的12例经手术证实的心包内嗜铬细胞瘤影像特征做了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T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与临床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肿瘤异位、最大径6cm、形态不规则、内部有钙化、边界不清时,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表现及瘤体内是否有液化坏死、肿瘤强化程度方面,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嗜铬细胞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有无钙化对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123 I-间碘代苄基胍(123 I-MIBG)的动力学及其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和早期再灌注后123 I-MIBG从心肌洗脱的意义。方法:60例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4d内进行了123 I-MIBG和201 Tl心肌显像。123 I-MIBG平面显像:静脉注射123 I-MIBG185MBq,注射后50min和5.5h行静态胸部前位平面显像。123 I-MIBG显像后2~4d行201 Tl心肌灌注显像,采集10min时的前位平面显像。采用ROI技术计算123 I-MIBG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时心肌、肺和肝的摄取指数和洗脱率。对正常区域、梗死区域和…  相似文献   

16.
^131I—MIBG在异位和(或)恶性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CT或其他景像学方法定位诊断异位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常有本研究对25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诊断为异位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的患者行^131I-间位碘代苄胍定位显像,部分病例与CT和B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131)Ⅰ-碘化油作为肝癌的治疗剂,在肝癌病灶中的放射性强度高于正常组织3~8倍,并且贮留时间较长。一年后仍可在肝癌细胞中检测出。现介绍~(131)Ⅰ-碘化油的制备,并分析反应温度、pH值对其影响,选择最佳反应条件及贮存条件。方法:通常,在25ml圆底烧瓶内将Na~(131)Ⅰ与1ml乙醇混合,在搅拌和通N_2气条件下,将混合物在45℃和PEG400(聚乙二醇400)的油浴中加热至干。干品用1ml乙醇放2~5ml碘化油溶解,在80℃加热  相似文献   

18.
1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病人中,11例做过手术,3例手术加放疗。其中,6例用过131I-MIBG治疗、化疗和Octreotide治疗者,在检查前已停止治疗6个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CT对良恶性嗜铬细胞瘤(PHEO)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4例PHEO的CT特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中,良性48例,非良性(恶性、潜在恶性)16例。当肿瘤直径6.5 cm、形态不规则或分叶、边界模糊、强化不明显时,恶性可能性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囊实性、钙化情况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HEO直径、形态、边界及强化程度在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