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分析在三相不平衡电力系统中产生无功与高次谐波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有源型无功与高次谐波抑制装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分析三相不平衡电力系统中产生无功与高次谐波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有源型无功与高次谐波抑制装置的数学模型,提出三相不平衡系统的无功与高次谐波补偿理论和方法。从模拟实验和仿真研究过程中认识到,有源补偿器主电路开关器件的斩波频率是影响补偿效果的一个关键因数,频率越高,补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油田电力系统中大量的高次谐波电压会引起设备局部放电,谐波电流会导致变压器、电动机的运行温度严重升高,还会造成系统功率因数降低,无功电流增大,增加变压器和线路损耗,同时谐波也会增加异步电动机发热损耗,降低效率,影响油田的安全生产,并采取克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中各种谐波产生的原因,指出高次谐波是其中最严重的谐波干扰类型;通过原理分析及数值试验探讨了滑动扫描方法,并基于高次谐波与原始激发信号在各频段的能量呈线性关系这个假设建立了谐波滤除的数学模型;利用参考信号倍增法生成各次谐波,并用各次谐波相关对比法估算各次谐波的能量比。将本文滤除谐波算法应用于实际数据处理,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滤除谐波效果好,而且运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5.
龚义道  刘敏  王昌  杨垒 《炼油与化工》2012,(4):23-25,62
阐述了高次谐波对石化电网发、供电系统的危害和造成的不良后果,通过对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6kV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谐波数据的测量,查找出电压高次谐波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消减系统高次谐波干扰的措施,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可靠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受谐波源激励的线性储能元件的无功补偿方法(补偿电路由无源储能元件组成)。其要.或是:受m次谐波电压源激励的线性电感性或电容性负载响应的各次无功电流谐波,都可用与负载并联的m条L—C串联支路同时消除;受m次谐波电流源激励的线性电感性或电容性负载响应中的各次无功电压谐波,都可用与负载串联的m条L,-C并联支路同时消除。  相似文献   

7.
针对钻机井场电网的非线性负载谐波使供电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对钻机变频驱动系统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分析系统谐波和无功产生的原因,提出APF+SVC的系统方案.研究过程中开发了混合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单元,并在电驱动钻机控制系统实验平台模拟了该单元的运行情况.实验表明:此改方法可有效抑制交流变频系统产生的谐波和补偿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D-STATCOM配电网电能质量谐波综合治理装置的应用,可以解决油田集输系统因谐波含量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该装置可同时补偿无功和消除谐波,反应速度快,无级差,不会产生谐振,无功补偿效果极佳;消谐范围广,可消除3~17次谐波;平衡负载的能力强,可大大减少系统零序损耗;减少电机的老化程度,增加电机的使用寿命.该试验的研究对电网净化与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电动机起动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冲击影响,从电机学理论入手,详细分析了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谐波磁势及电势的产生,结合石化企业电气设计的特点,从电机制造和运行方面提出了一些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是预测薄储集层的有效手段,高分辨率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恢复地震高、低频信息和拓宽频带,同时保持资料的信噪比和保真度。基于谐波分解恢复弱势信号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以压缩小波变换为基础,根据信号谐波分量对地震高、低频弱势信号进行恢复。首先,基于有效频带内的地震信号,采用压缩小波变换将其分解为各基频信号,然后计算各基频信号的高次谐波与低次谐波,将计算出的高次谐波与低次谐波加入小波变换系数中,最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即可恢复高、低频弱势信号。在实现过程中,仅仅在有效频带内估算基频信号,能较好地保持信号的信噪比。地震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与地层反射系数具有一致性,因此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保真度,可以较好保持相对振幅关系。实际应用表明,在保持资料信噪比的同时,该技术能大幅拓宽地震资料的频带,处理后的地震剖面断点更清楚,分辨能力改善明显,能较好地识别6 000 m以深约40 m的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