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4年7月对19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的临床疗效。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Ⅰ经验公式求出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肺转移瘤内。结果 19例患者的42个病灶在植入后2个月行CT复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3个,部分缓解9个,稳定5个,进展5个,有效率达到76.2%,有5例至今仍生存,最长者存活超过1年半,1年生存率57.9%。全部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瘤疗效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组织间插植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采用^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疗效明显,但将放射性^125Ⅰ粒子应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的报道不多,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3年始将放射性^125Ⅰ粒子插植放疗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放疗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近距离放疗的一种新治疗模式。我院于2003-2005年间应用^125Ⅰ粒子在手术直视下或CT导引下治疗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2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粒子125Ⅰ立体种植治疗头颈部转移瘤(附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125Ⅰ立体种植治疗头颈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碘粒子125于头颈部转移瘤内,通过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方案,计算出有效等剂量区及应植入的粒子数量。结果3例病人中1例达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放射性粒子^125Ⅰ立体种植治疗头颈部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70年代后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肿瘤内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随着CT设备的出现,CT引导下肿瘤内植入粒子的新兴微创方法悄然兴起。我们在CT导向下对10例胰腺癌患者肿瘤内植入了^125I粒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低能核素^125I和^103Pd研制成功,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和B超、CT等影像学引导种植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肿瘤焕发了新的活力。^103Pd粒子作为继^125I后的新型核素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得以发展应用,对于增殖较快的肿瘤^103Pd粒子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计算48例肝癌患者51个病灶^125Ⅰ植入剂量,在超声显示肝脏病灶后,将^125Ⅰ粒子按外周密植、中间疏植的原则经皮穿刺植入肿瘤内。术后2周行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行AFP检测、彩超、CT或MR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48例原发性肝癌后,12周内31例患者AFP降至正常,12例患者较术前下降一半,5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9.58%;51个病灶完全缓解23个,部分缓解21个,无变化6个,进展1个,总有效率为86.2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创伤小,布源合理,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4月至2004年9月,采用CT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都是术后放化疗后或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或盆腔复发者。术前使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预计划,术后进行位置验证和质量评估,全部患者均植入0.5—0.8mCT的^125I放射性粒子,平均每例患者植入的粒子数为24颗。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X线及CT验证未见粒子游走及丢失,计划剂量分布比较满意,术后随访肿块明显缩小,环境污染监测符合国家标准。结论CT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的方法安全可行、创伤小,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宫颈癌局部复发患者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立体种植在盆腔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粒子TPS系统确定粒子数量、针距、层距,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在盆腔转移瘤内。结果:24例病人治疗后病灶不同程度缩小,疼痛程度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永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实体肿瘤具有微创、靶区剂量高、适形度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莉萍 《肿瘤学杂志》2007,13(3):241-24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对66例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并进行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结果]通过良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66例70个病灶,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45个,无变化(SD)18个,总有效率71.4%。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粒子的治疗。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放射源遗漏、外泄。[讨论]粒子植入前后的护理及防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肿瘤的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对42例肝癌住院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其中肝细胞癌38例,胆管癌4例。病例均经CT、超声、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全部病灶在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2周内,在CT、超声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碘油栓塞区内及其周围,随之继续介入治疗1~2次。结果2个月后增强CT复查,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7例,无变化(NC)9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71.4%。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后联合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较二者单一治疗有所提高,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8月接受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头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125)Ⅰ粒子平面插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术后5-14天疼痛缓解,有效率80%,2例无效。10例患者局部肿瘤完全缓解8例(80%),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8月接受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头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125Ⅰ粒子平面插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术后5-14天疼痛缓解,有效率80%,2例无效。10例患者局部肿瘤完全缓解8例(80%),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o SQ  Chen L  Zhang FJ  Zhao M  Zhang L  Liu J  Li K  Wu PH  Zheng QS  Wang Y 《癌症》2007,26(6):666-668
背景与目的: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而125I放射性粒子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辐射损害及其防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用γ射线监测仪在术后即时及2、4、6个月后对125I放射性粒子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室内天然本底剂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辐射剂量迅速减少,在距离患者体表50 cm时,测得的剂量已接近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6个月后体表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结论: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后对辐射的防护应积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注意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只要严格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患者及周围人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何培坤  张仲卫  王桐  李林  高靖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0):1154-1156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Ⅰ粒子源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首先利用实体肿瘤等效材料,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模拟实测了^125Ⅰ粒籽源植入瘤内后,瘤内外剂量分布,并对其剂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临床共对3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125Ⅰ粒子种植,均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实施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确定^125Ⅰ粒子间距为1cm时能够达到治疗量(处方剂量145Gy);本组38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后未发生出血、气胸、肺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临床观察6个月,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总缓解率为63.16%,咳嗽、气短、纳差、胸疼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源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患者52例,应用近距离照射计划系统(TPS)和实时计划相结合,确定粒子的分布、活度、数量、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DP),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术后1、2、6个月分别行CT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化验血象、肝肾功能,评估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结果肿瘤从1个月至第6个月开始逐减缩小甚至消失,52例56处病灶51例有效,有效率91.1%,而对血象、肝肾功能影响不大,Kamofsky评分提高。结论合理分布的^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肺肿瘤,能使肿瘤明显缩小,放射损伤小,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是肺肿瘤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距离粒子源植入治疗剂量质量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素明  朱卫国 《中国肿瘤》2004,13(8):495-496
摘要:放射性^125Ⅰ,^103Pd粒子源永久性植入治疗肿瘤,是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发展起来的近距离治疗新技术.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对粒子源的治疗剂量,由于受测量方法和技术限制,绝大部分医院仅根据厂家提供的源活度,误差在20%~30%。为提高粒子源治疗剂量的准确度,对^125Ⅰ,^103Pd粒子源的实际活度测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48例肺癌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完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将放射性125Ⅰ粒子成功植入,45例患者1次成功植入,3例患者2次成功植入.无手术死亡.出现轻度并发症30例(62.50%),包括:术中出现咯血4例(8.33%),少量肺出血9例(18.75%),气胸14例(29.17%),粒子游走或迁移3例(6.25%).[结论]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较安全,并发症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