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 (CK MB)、脑型同工酶(CK 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4 05—2005 01的32例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h内、第3天、 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 MB及CK BB。结果(1)HIE组血清CK、CK MB、CK 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IE各组血清CK 、CK MB、CK BB水平均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生后24h内均达到峰值,第3天开始下降,第7天中度组CK、CK MB、CK BB降至正常水平,重度 组CK、CK MB、CK BB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中、重度HIE组血清CK、CK M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 HIE组血清CK、CK 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K 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1)HIE血 清中CK、CK MB、CK BB水平与HIE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2)血清CK、CK MB、CK BB是HIE患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 标,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通过对65例HIE患儿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分析TCD对HIE的诊断价值,对HI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 HIE)患儿进行随访观察 ,以评价脑电图 ( EEG)在判断 HIE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对 62例 HIE中存活的 57例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及智力测试 ,对异常者行CT、EEG检查 ,评价其临床后遗症与新生儿期 EEG的关系。 结果  62例 HIE患儿新生儿期 EEG显示电静息 3例 ,2例死亡 ,1例偏瘫 ;爆发抑制 4例 ,2例死亡 ,1例脑瘫 ,1例未见明显异常 ;低电压 5例 ,1例死亡 ,1例脑瘫 ,1例 IQ低下 ,2例未见异常 ;9例节律性放电者 ,1例出现癫。EEG重度异常后遗症发生率为 2 9% ,轻度异常其发生率为 3 %。 结论 EEG异常情况与临床 HIE程度呈正相关 ,且重度异常者其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异常者。新生儿 EEG可作为 HIE早期判断预后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总结经验。方法对39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异常围产史,急性宫内窘迫、窒息、催产素助娩、脐带、胎位和羊水异常以及胎头吸引助娩等异常围产史为HIE常见原因;患儿在生后3d内行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检测,中度、重度与轻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305例系统治疗患儿随访观察至12个月,总预后不良率7.54%。结论加强和规范孕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规范新生儿窒息抢救是预防HIE防治重点;中、重度HIE多合并心、肝、肾等多脏器损害,强调综合治疗;头颅CT对HIE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应侧重于临床表现;综合治疗、早期干预、科学连续、坚持全程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重度HIE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在判断缺氧程度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无合并症)组、窒息合并轻中度HIE组、窒息合并重度HIE组,均于生后12~24h内采动脉血,分别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L-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心肌酶谱活性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HIE的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着性(P<0.05,P<0.01,P<0.001),即病程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结论心肌酶对判断缺氧程度、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兴奋性氨基酸(EA A)和抑制性氨基酸 (IA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我们检测了 2 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患儿和8例正常新生儿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脑脊液 EAA和 IAA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2 6例患儿系我院新生儿科 1998年 3~ 6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 ,均因窒息复苏后 2 4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转入我科治疗 ,待病情稳定后头颅 CT检查。根据 CT结果将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32例HIE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析;并针对吸氧、保暖、病情观察、合理喂养、基础护理等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生后12h以后仍出现兴奋、激惹症状;出现嗜睡、迟钝且持续时间长;产后出现哭声弱,持续24h以上;肢体张力减弱和拥抱、吸吮反射弱,且持续时间长可作为早期诊断HIE的参考依据;脑性尖叫、昏迷、脑干症状、抽搐、前囟张力增高可作为早期HIE的诊断依据;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治愈96例;好转31例;自动出院5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早期诊断、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十年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我院 10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 方法 对 115 0例 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5 0例HIE中足月儿 942例 (81.9% ) ,早产儿 2 0 8例 (18.1% ) ,病因以宫内窘迫和产时窒息为主 ,75 .0 %合并颅内出血。病死率 7.0 % (重度 HIE32 .8% ,中度 4.2 % ,轻度 0 )。随访 85 2例 ,后遗症发生率 10 %(重度 HIE6 0 .7% ,中度 4.5 % ,轻度 0 )。早产儿 HIE预后差 ,中度预后不良占 37.0 % ,重度 10 0 %。改善预后的措施 :(1)早诊早治。 (2 )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放在治疗 HIE的首位 ,坚持三个维持 ,三个对症原则。 (3)保护脏器功能 ,积极治疗多脏器损害。 (4 )对重度 HIE采用高压氧加长疗程 (4~ 6个月 )治疗 ,可使后遗症发生率降至 2 7.8% ,与常规疗法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5 )早随访 ,早干预。 结论 重度 HIE和早产儿 HIE预后差 ,坚持新生儿期后的继续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浆内皮素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RP)的变化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4 0例 HIE患儿和 4 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 1、3、7d外周血 ET- 1与 c GRP的动态变化 ,并于生后 2 4 h取内外周静脉血后即刻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检测 HIE患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1) HIE患儿脐血与生后第 1天血浆 ET- 1水平分别为 (70± 2 5 ) ng/ L、(5 7± 14 ) ng/ L ,对照组分别为 (38± 19)ng/ L、和 (35± 99) ng/ L (P值均 <0 .0 0 1) ;c GRP水平分别为 (2 86± 14 3) ng/ L、(2 91± 15 4 ) ng/ L ,对照组分别为 (186± 87) ng/ L、(196± 10 4 ) ng/ L (P值均 <0 .0 0 1) ;至生后 1周末时 ET- 1可恢复正常 ,而 c GRP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2 )多谱勒超声显示 HIE患儿脑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 (3)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 ,HIE脑血流阻力指数 (RI)与 ET- 1呈正相关 (r=0 .72 4 ,P<0 .0 1) ,与 c GRP呈负相关 (r=- 0 .719,P<0 .0 1)。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 ET- 1、c GRP参与了 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平衡失调可能是 HIE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原因之一。窒息新生儿早期使用 c GRP或 c GRP活性样药物 ,对防止或减轻缺氧缺血性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大多源于新生儿窒息,特点是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由此继发的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癎)、共济失调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及人口素质的提高[1].HIE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新生儿科的重点和难点[2],目前HIE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3].本研究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筛选重度HIE惠儿与正常新生儿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探讨重度HIE特征性的血清标记物,以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质过氧化与胎儿窘迫,以及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 将产程中发生宫内窘迫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后无窒息者39例为检测Ⅰ组,有窒息者21例为检测Ⅱ组;取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水平,观察各组新生儿HIE发生情况;分析宫内窘迫持续不同时间的新生儿SOD、丙二醛的变化及HIE发生情况。结果 (1)SOD水平检测:检测Ⅰ组为(12 896±247)U/gHb,检测Ⅱ组为(9846±268)U/gHb,对照组为(17 282±134)U/gHb。检测Ⅰ、Ⅱ组SOD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检测Ⅰ、Ⅱ组共发生HIE9例(HIE组),SOD水平为(7486±245)U/gHb,未发生HIE51例(非HIE组),SOD水平为(13 878±257)U/gH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检测Ⅰ、Ⅱ组宫内窘迫持续时间≤30min共19例,SOD水平为(17 411±324)U/gHb,持续时间31~120min共26例,SOD水平为(12 076±230)U/gHb,持续时间≥121min共15例,SOD水平为(9786±249)U/gHb。(2)丙二醛水平检测:检测Ⅰ组为(6 3±0 4)μmol/L,检测Ⅱ组为(8 6±1 5)μmol/L,对照组为(4 1±0 5)μmol/L,检测Ⅰ、Ⅱ组丙二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HIE组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sPE)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单胎早发型sPE患者152例。根据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30g/L)83例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30g/L)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产妇并发症:子痫、脑血管意外、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视网膜剥离、产后出血、腹水的发生率,围产儿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孕周、Apgar评分,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低血清白蛋白组的胎盘早剥(12.0%vs 2.9%)、腹水(63.9%vs 34.8%)、FGR(16.9%vs 5.8%)及新生儿窒息(72.9%vs 44.4%)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提示,胎盘早剥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相关(OR=0.812,P0.05)。结论:早发型sPE合并低血清白蛋白虽不增加胎儿新生儿死亡率,但胎盘早剥、腹水、FGR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升高。低血清白蛋白水平虽不能作为早发型sPE患者终止妊娠的指标,但可作为常规检测指标,合并低血清白蛋白时应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水平的变化 ,探讨 PAF与新生儿 HIE的关系及其在 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新生儿 HIE患儿急性期 (生后 1~ 3d)和恢复期 (8~ 10 d)全血 PAF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 ,并与对照组做同期比较。 结果  HIE患儿急性期血 PA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血 PAF含量随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血 SO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在 HIE各组中显著降低 ,PAF与 SOD、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 (r=- 0 .4 6 7、- 0 .35 9,P<0 .0 5 )。 结论 新生儿 HIE血 PAF水平变化与 HIE和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PAF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PAF受体拮抗剂能起到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 ,为 HIE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与病因、辅助检查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期宫内缺氧及产后窒息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常合并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钾血症及代谢酸中毒,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缺氧缺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结论:对诱发因素的早期预防、及时的个体化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HIE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及与宫颈鳞癌同期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中晚期宫颈鳞癌的患者92例(宫颈鳞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例(CIN组)、体检健康人25例(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bFGF基线水平,以及宫颈鳞癌组同期放化疗后3个月血清bFGF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组血清bFGF基线水平为103.36±34.32μg/L,明显高于CIN组78.77±23.34μg/L和健康组71.78±18.67μg/L(P0.05)。血清bFGF水平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完全缓解患者的b FGF水平放化疗前87.34±39.24μg/L、治疗后76.46±28.78μg/L均最低,无效患者bFGF水平治疗前148.34±53.12μg/L、治疗后129.56±47.23μg/L均最高(P0.05)。结论:血清bFGF水平对宫颈病变病情程度的判断及宫颈鳞癌同期放化疗预后的预测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宫内缺氧所致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宫内缺氧所致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 方法  2 0 0 2年 1月~ 12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HIE 88例中 ,选择诊断为宫内缺氧所致HIE 30例进行分析。其诊断符合以下条件 :(1)有宫内缺氧史 ,出生Apgar评分 8~ 10分 ;(2 )生后早期出现神经症状 ;(3)排除感染、遗传代谢及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 ;(4)头颅B超或CT有HIE特征性改变。 结果 本组病例生后第 1天起均表现有轻度抑制症状 ,其中 2 2例间歇出现兴奋症状。临床症状属轻度者 17例 (5 7% ) ,中度 13例 (43% ) ,无一例重度 ,与出生时有窒息的 5 8例HI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本组有不足 4 0 %病例有血尿素氮 (BUN)增高 ,低钠、低钙、低糖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与出生有窒息的HIE比较也基本一致。分别分析了单纯急性及慢性缺氧病例的B超改变 ,发现两者有所不同。本组随访 2 8例 ,出院后平均 (11.7± 3.8)个月 ,除一例脑瘫外 ,余体格、智能发育正常。B超复查 2 0例 ,出生时侧脑室扩大 4例、第 3脑室扩大 1例均恢复正常 ;出生时脑室不大 ,随访中出现脑室扩大者 6例 ,其中 1例为脑瘫 ,余者均恢复正常。 结论 胎儿有宫内缺氧史 ,新生儿出生时虽无窒息 ,但仍可发生HIE ,头颅B超可见有胎儿期脑损害 ,个别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脑脊液谷氨酸和一氧化氮 (NO)水平变化 ,探讨二者在新生儿 HIE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 对 2 4例新生儿 HIE脑脊液谷氨酸和 NO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8例对照组比较。 结果 重度 HIE组脑脊液谷氨酸和 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92± 42和 148.7± 5 .4,高于 45± 5和 83.3± 2 7.5 )μmol/ L ],谷氨酸和 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 .6 2 ,P<0 .0 1)。 结论 谷氨酸和 NO在新生儿 HIE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和心动过缓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影响,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急性期的治疗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2月至2008年1 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9例足月HIE患儿,其中18例合并心肌损伤,31例未合并心肌损伤;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50例黄疸新生儿(总胆红素<256 μmol/L).出生后3~7d,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流速(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流速(diastolic velocity,Vd)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检测脑rSO2,3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另纳入20例不同原因导致心动过缓的患儿,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心动过缓治疗前后脑rSO2的变化. 结果 (1)HIE合并心肌损伤组、未合并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平均Vs分别为(19.35±5.13)、(29.35±4.28)和(32.62±7.47) cm/s,平均Vd分别为(6.43±2.98)、(11.21±3.16)和(11.50±3.03) cm/s,平均RI分别为0.68±0.10、0.62±0.03和0.64±0.06,平均脑rSO2分别为(52.4±2.8)%、(54.6±3.1)%和(62.1±1.9)%,各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9.999、19.393、5.283、137.952,P<0.01).与对照组和HIE未合并心肌损伤组比较,HIE合并心肌损伤组患儿Vs和Vd均降低,RI增高,脑rS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未合并心肌损伤组患儿Vs和脑rS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d和R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动过缓患儿治疗后平均脑rSO2高于治疗前[(58.7±4.6)%与(50.9±3.2)%,t=6.239,P<0.01]. 结论 缺氧性心肌损伤加重HIE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脑组织氧合状态异常.维持稳定的心率对HIE的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方法 120例HIE患儿根据入院治疗时选用主要治疗方法分为联合高压氧组和神经节苷脂组各60例。神经节苷脂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每次20mg,每日1次;联合高压氧组在神经节苷脂组治疗基础上,病情稍稳定即给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分析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高压氧组患儿治愈率56.6%(34/60)、总有效率为93.3%(56/60)均高于神经节苷脂组35.0%(21/60)、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指围产期缺氧导致的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 ,而且是我国儿童伤残的重要病因之一 ,属于围产期危重病症。病因主要为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缺氧引起的全身代谢障碍和脑细胞损害。目前公认 ,HIE轻度患儿预后尚好。而中、重度患儿的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发育落后等发生较多。临床上除积极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以及HIE发生后积极治疗以减轻神经细胞损害 ,改善患儿预后外 ,如何及早判断患儿是否有抢救治疗价值是目前诊治HIE的一个难点。为探讨围产期缺氧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