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软件工程师》2016,(8):53-55
目前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移动互联应用软件开发课程逐步成为高校中软件开发及互联网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移动互联技术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分析了目前高校中移动互联应用开发课程的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提出了移动互联课程的教学特点:"重技能,多实践"和课程教学具体的方式方法:以项目导入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以实例化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同时在案例选择和教学实施方面给出了新的改革措施。这些探索,为移动互联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有利于促进移动互联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孟威 《计算机教育》2014,(15):95-98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3G技术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应用开发逐渐成为软件行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移动互联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文章在分析移动互联软件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软件专业移动互联人才的能力模型,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校企联合办学3个方面提出软件专业移动互联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全面融合,移动互联产业迅猛发展,呈爆炸式增长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正全面快速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个领域.进而移动互联对整个线上交易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移动商务规模正在扩大到可以对一个品牌或企业产生质的变化.移动商务必将引发新一轮对市场份额重新洗牌.忽视移动商务将会直接导致市场份额的丢失.移动商务需要纳入企业,尤其是受到电商巨大冲击零售商的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厂商简讯     
《微型计算机》2010,(15):168-169
近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举行了移动互联战略暨新品发布会,宣布在中国正式启动移动互联战略,并推出乐Phone、Skylight、ideaPad U160等移动互联终端。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互联网医疗特别是移动互联医疗细分领域发展的数据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践实例,深入探讨并论证了移动互联医疗的运营逻辑准则在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重构医疗关系形态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统计分析,针对医院移动互联运营要求提出了一种运营逻辑准则,并应用于患者就医、医患沟通以及移动互联医院运营全流程,以期明确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医院运营的发展方向,最终呈现国家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  相似文献   

6.
英特尔携合作伙伴,共话移动互联产业的增长和机遇英特尔携手移动互联产业的合作伙伴,以"创新智汇,起航未来"为主题,在深圳举办首届移动互联技术峰会。数百位来自电信运营商、原始设备制造商、独立设计公司、操作系统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商店的专业人士及移动应用开发者汇聚一堂,开展产业对话、共同拥抱创新和移动互联产业快速的增长所带来的全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一种用于无线自组网的移动互联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可靠的移动互联协议是高速无线自组织网络移动联网的基础。为解决分层分布式移动自组织网络(HD-MANET)中的传统移动IP协议与实际运用的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一种移动互联协议。该协议基于抽象分层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将移动互联的共性和HD-MANET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很好地满足了典型HD-MANET的应用需求。通过OPNET的模拟实验证明,此网络协议大大降低了网络负担,减少了节点连接时的平均时耗。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分析了中小企业对于移动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最后提出一些移动信息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实例,并对于移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个人电脑》2014,(6):92-93
正2014年5月9日,联想召开了主题为新印纪2014联想打印机移动策略发布暨渠道大会。在会上,联想发布了全新升级的综合打印应用平台打印工场,从过去的云打印到现在的综合移动打印应用平台,它的发布开创了互联时代新打印模式。打印工场的发布是移动互联全新平台理念和移动技术的突破,将带领产业迈入移动互联打印新时代。在打印工场的全面支持下,新旧打印机、多品牌打印机、各种产品、各种文件皆可实现随时随地移动打印。这是移动互联打印圈的历史性突破,宣告着一个崭新的移动互联打印时代来临。打印工场的发布同时也是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宣告联想O2O时代正式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3G技术不断地进行了完善及智能终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普及,从而促进了移动互联人才的市场需求,因此,现如今培养互联人才变得极为重要。本文以软件专业为例,把建设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和联合校企办学作为关键点,进行移动互联人才培养教学方案的创新研究,从而培养出高技能的移动互联网人才。  相似文献   

11.
经过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移动互联也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这些阶段。移动互联与云计算相结合,通过借助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功能,获得了新的发展和生机。本文从相关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移动互联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沿革,以及在云计算这个新时代中的应用领域,并在这个时代所获得的发展进行了判断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是21世纪前二十年中最重大的经济活动,到2005年,中国将凭借其两亿多的移动用户在全球移动互联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如此,没有人掩饰自己对移动互联这一巨大市场的雄心,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跑马圈地”,要在这一领域树上自己的大旗。但是,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成就现实的市场,唯有成熟的应用才是移动互联实现产业价值的源泉。换言之,移动互联的发展要以应用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2.5G是移动互联超越有线互联的分水岭。从短信娱乐到手机银行,似乎一切没有了线缆的羁绊。当i-Model早已写下第一本移动互联教科书的时候,神州大地掀起了新一轮无线淘金热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而移动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人们获取和交互信息的方式以及手段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移动APP与企业ERP系统的营销交互、数据交互、管理交互形成协同办公环境的分析,并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剖析,详述了移动APP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前,移动互联终端系统主要是苹果公司的IOS和谷歌公司的Android。本文对传统媒体开发移动互联阅读平台设计应用进行研究,设计Android系统下的传统媒体移动互联网社会化阅读软件,实现移动互联网社会化阅读与传统媒体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4月23日,联想集团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手举办了主题为“明德e学”的智能移动敦学解决方案新品发布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领先的移动互联技术,整合清华大学各学科优势,和联想创新、高品质的移动互联产品,  相似文献   

17.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4,(1):115-115,114
日前,英维思产品销售经理LucianFogoros专门撰写了《Top5ReasonsToConsiderMobilityInManufacturing》的白皮书来阐述移动互联将为制造业带来巨大变化的观点。,他提出了5大制造业将趋于移动化的理由,并讨论了工厂应如何为员工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安全的、可按需远程访问的关键信息资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制造业建立合适的移动互联平台。通过移动互联平台的建立,可以统一、集中管理所有的数据和用户的访问策略,并终结之前分散式的、差异化的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8.
《微电脑世界》2012,(6):88-89
移动互联,一个正随着季节的变化,迅速窜红热词,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日子里,逐渐渗透到你我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改变着你、我,改变着世界,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时尚热潮。1时尚更生活应用产品:戴尔Streak Pro D43+百度易适合应用:移动互联适合人群:时尚移动用户网址:www.dell.com.cn移动互联引领的时尚,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地让你轻松连接时尚,享受科技生活!这里,我们使用的是基于百度易平台的戴尔Streak ProD43智能云手机终端。在4.3英寸960×540 Super AMOLED  相似文献   

19.
《数码精品世界》2013,(1):14-14
在移动互联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标榜着前瞻设计的汽车,其人际交互系统却并不那么具有前瞻性,大多数还都停留在老旧的电阻式触摸系统.甚至单色液晶显示搭配密密麻麻的按键操作的方式上。一向走在前面的凯迪拉克.率先带来了全面融合创新lT技术与豪华设计、车载移动互联功能的车载系统——凯迪拉克CUE(CadillacUserExperience)移动互联体验。CUE运用众多先进IT技术实现车载联网和多设备互联,将人,车,云端及移动终端实时衔接,轻松做到和用户、网络以及手机之间的即时交互,完美实现智能IT与汽车工业间的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20.
看看今天的移劝互联应用,短信是唯一的胜出者。尽管短信覆盖了今后移动互联可能的所有方向,尽管短信除了面对个人消费者,也开始了商务方面的应用,但是不可否认,短信息这种文本方式的服务存在很多局限性,它远不能达到人们对移动互联的预期,尤其对于行业用户来说,短信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我们不得不喜忧参半地审视目前移动互联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