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山移  周向东 《中国药业》2007,16(17):50-51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临床误诊的原因及早期治疗原则。方法收集医院1988—2006年34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术前诊断明确者7例(占21%),误诊27例(占79%);33例行局部或胃大部切除术,仅1例行根治术并淋巴结清扫术,但5年随访无一例因肿瘤复发而死亡,5年生存率为68.4%。结论及时、准确地诊断胃平滑肌肿瘤,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能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胃平滑肌肿瘤(gastric smoth muscle tumors.GSMT)临床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前明确诊断率较低,容易误诊,良恶性不易鉴别。1989年~2008年我院共收治GSMT31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200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25例的经验。结果 术前诊断率52%(13/25),手术切除率96%(24/25),术中发现平滑肌肉瘤并发溃疡、出血及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75%(15/20),病死率8%(2/25)。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病变部位多位于胃体后壁,以腔内型多见。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当肿瘤为分叶状,长径>5cm,浸润性生长,肿瘤中心出血、坏死、较大溃疡形成应视其为恶性改变。诊断本病以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国安  王绚茗  周宏 《江西医药》2008,43(12):1295-1296
目的总结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术后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病例资料。结果46例中,44例手术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6%。术后后生存率与发病至就诊时间有一定关系。手术路径以左胸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为佳。结论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梗阻症状出现较晚,易延误诊断;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6~ 2 0 0 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 2 5例的经验。结果 术前诊断率 5 2 % (13 /2 5 ) ,手术切除率 96% (2 4/2 5 ) ,术中发现平滑肌肉瘤并发溃疡、出血及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 75 % (15 /2 0 ) ,病死率 8% (2 /2 5 )。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病变部位多位于胃体后壁 ,以腔内型多见。腹痛 ,消化道出血 ,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当肿瘤为分叶状 ,长径 >5cm ,浸润性生长 ,肿瘤中心出血、坏死、较大溃疡形成应视其为恶性改变。诊断本病以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 ,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和寿  梁启新 《安徽医药》2005,9(7):526-52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切除的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钡餐检查检出率为77.8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确诊率为59.3 %,腹部CT和B超的检出率分别为40.7 %和33.3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术后3年、5年生存率相近.结论胃肠钡餐和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主要方法,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作为该部位肿瘤的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平滑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治疗要点以及 局部复发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76年1月-2002年1月间收治的9例结直肠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平滑肌肉瘤2例,直肠平滑肌肉瘤7例,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1例,局部切除1例,再次手术4例,三次手术2例。3年生成率55.6%,5年生存率22.2%,结论:提高疗效的关键取决于首次手术的正确性和彻底性,力争早期诊断较小的复发灶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局部复发与术式选择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及放疗对控制复发疗效不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27例Ⅱ期胃癌行D2术,12例Ⅲa期胃癌行D3术,其中8例行全胃切除“P”型空肠襻代胃Roux—en-Y术(PR),11例Ⅲb期胃癌行D3+联合胰体、胰尾、脾脏切除术。术后以43℃低渗透压溶液双蒸馏水4000ml+5%洗必泰12~15ml腹腔灌洗。结果术后均随访1~5年。27例Ⅱ期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63.0%、44.4%,23例Ⅲ期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60.9%、39.1%。结论对胃癌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实施胃癌根治术并术中应用化疗,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胃平滑肌肿瘤肿块较大,大多位于胃底体区,胃平滑肌肉瘤多以出血、上腹痛、上腹包块为临床表现。胃镜、X线钡餐、CT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对考虑胃平滑肌肿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积极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确定肿瘤性质,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本院14年来收治的25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外科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本组术前GI和胃镜检查误诊率为82%和65%,手术切除率为92%,较同期胃癌手术切除率高,5年生存率为64.0%,结论 掌握本病临床表现特点,重视内镜检查,活检组织常规行免疫组化,能提高诊断率,治疗上应予以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孙瑞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30-131
目的:探讨胃肠平滑肌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30例,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所在部位和肿瘤分类。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胃平滑肌瘤24例患者中,行胃肿瘤楔形切除共1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9例。6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均未发现转移灶,其中1例与横结肠发生粘连,6例患者中2例患者行胃楔形切除,1例患者行近端胃部分切除,2例患者行远端胃部分切除,1例患者行远端胃部分切除联合横结肠切除。结果:24例胃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23例患者存活至随访结束,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8年。6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2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1例为1.8年,1例为2.5年;2例患者3年后发生肝转移行肿物再切除,累计存活时间1例为3.7年,1例为3.5年;其余2例患者健存至随访结束。结论:胃肠平滑肌肿瘤患者要积极手术治疗,可采用胃镜活检或者术中冰冻切片确定肿瘤性质,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10例支气管类癌的外科治疗结果并复习文献,探讨支气管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组病人施行肺叶切除术8例。胸膜剥脱 左下叶切除术1例,左全肺切除术1例。结果 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4-12年.3年生存率为100%(10/10),5年生存率为88.9%(8/9),10年生存率为60%(3/5)。结论 气管类癌为低度恶性肿瘤,很少发生转移,术后生存率高,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并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献。结果 术前3例考虑为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考虑为空肠血管瘤;误诊为肠套叠1例,卵巢肿瘤2例,盆腔肿瘤l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小肠平滑肌肉瘤切除术,其余3例因侵犯广泛而无法切除。4例术后2年内死亡,其余4例目前仍存活,无复发。结论 小肠平滑肌肉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而常常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胆囊癌患者116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11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年,随访1年时,生存101例,1年生存率为87.07%;2年时,生存73例,2年生存率为62.93%;3年时,生存44例,3年生存率为37.93%;5年时,生存19例,5年生存率为16.38%。单纯胆囊切除术治疗的I期患者的生存率最高,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生存率次之,而进行姑息性手术、对症手术及探查手术的患者的生存率则非常低。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行姑息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姑息性手术治疗的16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1例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9%。剖腹探查患者5例、单纯空肠造瘘和胃空肠吻合术患者10例均于半年内死亡。姑息切除术患者146例半年生存率63.7%,1年生存率34.9%,2年生存率8.2%,3年生存率4.1%,4年生存率2.1%。≥60岁组其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60岁组,有统计学意义。残留组与混合组半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残留组和种植组与混合组1年、2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近侧胃大部切除组与远侧胃大部切除组、全胃切除组、联合脏器切除组3组比较1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详细术前检查和分期后,有选择的采取以姑息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影像学提示为胆囊癌的34例手术患者均由术后病理证实。8例非手术患者仅有影像学诊断结果。3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8例,意外胆囊癌行LC术2例,胆囊癌根治术24例,胆囊癌扩大根治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8例行放射治疗的晚期胆囊癌患者中5例可见肿瘤缩小。3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8%、24.3%、10.3%。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提高胆囊癌生存期的关键。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分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目前治疗胆囊癌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腹腔平滑肌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腹腔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征及来源部位。结果 腹腔平滑肌肉瘤来源于胃肠的21例为87.5%,误诊3例,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诊断符合率为79.16%。结论 腹腔平滑肌肉瘤是来源于平滑肌细胞或尤其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定位超声诊断率较低,并就其诊断率及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声检查腹腔平滑肌肉瘤的定位诊断应注意的要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胃间质瘤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仲坚  徐立  李威  詹友庆 《江苏医药》2005,31(1):65-66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既非神经源性也非平滑肌源性。其病理形态多样,以往常被诊断为平滑肌肿瘤、神经鞘瘤等。通过对35例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神经源性肿瘤占66%。全部患者随诊6个月至8年,2例良性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愈;2例恶性肿瘤死于术后1年5个月及2年6个月,其余均一次性手术治愈。结论CT及MRI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径路选择有重要价值。手术径路应根据肿瘤位置、大小等而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3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52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对52例患者进行随访,失访6例,5例生存率为69.2%,其中I期为95.8%,Ⅱ期为60.0%,Ⅲ期为41.2%,Ⅳa期为0。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法,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期及综合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