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TXT)+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方案(TPF 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 例确诊为晚期HNSC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TPF 化疗方案;治疗组在使用上述TPF 化疗方案的同时,给予200 mg 尼妥珠单抗静滴.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并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价(KPS)变化,评价患者生存质量;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在化疗治疗2 个周期结束后的第4 周进行评价,治疗组完全缓解(CR)3 例、部分缓解(PR)7 例、疾病稳定(SD)1 例;对照组CR 1 例、PR 3 例、SD 2 例,疾病进展(PD)4 例.以CR+PR 计算两组有效率、CR+PR+SD 计算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PS 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TPF 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HNSCC 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尼妥珠单抗(h-R3)联合顺铂(DDP)对人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鳞癌)细胞株CAL-27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CAL-27细胞,以5×104/ml的细胞密度种植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h-R3组、DDP组及h-R3联合DDP用药组共4组.CCK-8法检测h-R3及h-R3联合DDP组在不同时间对CAL-27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分别于24、48及72 h对各组进行摄片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R3组及h-R3联合DDP组在不同时间对CAL-27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CAL-27加入不同药物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h-R3和DDP单药对CAL-27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两药单独作用72 h后,对CAL-27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6.91±7.08)%和(89.18±4.73)%.两药联用对CAL-27细胞增殖的最大抑制率为(93.26±1.03)%,联合用药可提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呈相加作用;h-R3及h-R3联合DDP组不同时间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作用时间增加细胞凋亡率亦呈升高趋势;h-R3及h-R3联合DDP组不同时间CAL-27细胞分泌EGF与VEG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而且联合用药与单药比较,EGF和VEGF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h-R3在体外与DDP联用可以提高对CAL-27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同时对CAL-27细胞分泌EGF与VEGF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Does dexamethasone inhibit the antineoplastic effect of cisplatin and docetaxel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比较奈达铂与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口腔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奈紫组(n=40)和顺紫组(n=40),奈紫组给予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顺紫组给予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尼妥珠单抗联合TPF化疗对比TPF化疗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是否差异,并初步探讨两种方案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了62例(2016—2021年)在江苏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进行治疗的Ⅲ~ⅣA期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30例接受TPF化疗方案前接受300 mg尼妥珠单抗静脉滴注,为A组;其余32例为B组,仅接受TPF治疗。此外取B组进行诱导化疗的部分患者化疗前后的组织蜡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GFR表达量变化。结果 A组和B组的肿瘤有效缓解率分别为78%和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2%和3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8%和36.2%。A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较B组和单用尼妥珠单抗,A组化疗后EGFR表达量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尼妥珠单抗联合TPF化疗比单纯TPF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与TPF化疗方案间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照射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抑制效果,初步探讨尼妥珠单抗对125I粒子照射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指数生长期CAL-27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25I粒子照射组、尼妥珠单抗组和尼妥珠单抗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采用CCK-8法检测125I粒子照射组对CAL-27细胞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比较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I粒子对CAL-27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尼妥珠单抗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CAL-27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尼妥珠单抗组和单纯照射细胞凋亡率之和,联合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125I粒子照射可以通过诱导凋亡的途径杀伤CAL-27细胞,且尼妥珠单抗与125I粒子照射释放的低剂量γ射线照射CAL-27细胞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局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和患者知情同意,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Ⅲ、Ⅳ期OSCC患者59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都经病理学确诊为鳞状细胞癌,并接受术前尼妥珠单抗+TP(多西他赛+顺铂)新辅助化疗;分析其临床资料,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值、淋巴细胞数值;计算比值NLR,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得到阈值,根据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新辅助化疗前NLR阈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分析NLR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新辅助化疗前后OSCC组织中表...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础的靶向化疗是目前一线治疗常规应用方案.国际上已批准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靶向药物有尼妥珠单克隆...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探索靶向综合治疗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旨在明确其疗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综合治疗71例晚期口腔颌面-头颈癌患者,其中男54例,女17例,年龄30~83岁,平均60.2岁。经组织学和影像学证实,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具备生物化疗的适应证。卡氏评分>70分,生存预期不少于6个月。入组者血红蛋白≥110g/L,WBC≥4×109/L,血小板≥100×109/L,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血糖正常。化疗方案为方案TPF,即d1 TXT 75 mg/m2,d1 CDDP 75 mg/m2,d1-d5 5-Fu 750 mg/m2,d1、d8尼妥珠200 mg/(m2.周)。结果:完成化疗2~4个疗程,平均3个周期。尼妥珠应用2~8次,平均5次。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期20个月。71例中,40例获得相对彻底的手术治疗。CR 4例,PR 39例,7例无法评价,SD 18例,PD 3例。CR+PR=43例,近期总有效率为61%。2例出现轻微皮疹,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TPF方案治疗71例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患者对尼妥珠有良好的耐受性。尼妥珠可增加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的化疗敏感性,并可使临床TNM分期降级,使56%的患者重获手术治疗机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预后仍然较差,分子靶向药物为此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针对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前者的代表药物有西妥昔单抗及尼妥珠单抗,他们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放化疗结合治疗,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后者的代表药物主要是贝伐单抗,也已经进行到临床Ⅲ期实验。靶向治疗为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姜昱  李怀奇 《口腔医学》2011,31(10):609-611
[摘要] 目的 观察口腔鳞癌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方案诱导化疗的不良反应,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方法 中晚期原发口腔鳞癌28例,采用TPF方案行诱导化疗,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进行护理,针对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护理配合2,8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总有效率达78.6%,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 TPF方案进行口腔鳞癌诱导化疗疗效确切,毒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静脉炎、脱发、骨髓抑制,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整体护理理念是化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PV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16例口腔鳞癌,均采用PVP方案化疗即CDDP100mg/m^2 VCR2mg PYM80mg,化疗结束后第10天,手术前,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进行近期疗效的评定,对药物毒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口腔鳞癌16例,近期有效率(缓解率)为93.75%。化疗的主要毒副作用为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结论: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PV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的近期疗效显著,在晚期口腔鳞癌的综合治疗中可推广应用,化疗中严格执行水化和利尿的原则,可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CPV方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8例Ⅱ-Ⅳ期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用卡铂(400mg/m2,第1天)、平阳霉素(6mg/m2,1~15天)、长春新碱(1.4mg/m2,1,9天)联合化疗总有效率为81.1%,其中51例化疗后施行手术治疗,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67.6%。术前化疗有效者对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化疗后及时手术治疗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术前应用植入用顺铂(缓释型)治疗后药物在局部组织及区域淋巴结中分布情况。方法:对8例口腔癌拟手术患者术前植入植入用顺铂(缓释型)20~60mg,植入术后7~10d手术,切取癌中央、癌周组织,颏下及下颌下、颈深上、颈深中、颈深下淋巴结,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顺铂浓度。结果:癌中央、癌边缘1?处、癌边缘2?处组织内药物浓度分别为(34.8771±15.7208)、(20.6900±15.6886)、(6.6357±3.8623)μg/g;颏下及下颌下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颈深中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分别为(2.9914±3.0557)、(7.1920±8.9587)、(4.0260±3.6920)、(5.0285±3.4843)μg/g。结论:口腔癌靶向持续性组织间化疗可以提高局部组织及区域性淋巴结内药物浓度,达到较好的靶向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动脉灌注,进行p53基因联合化疗冶疗晚期头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03至2005年间收治的56名晚期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通过选择性动脉灌注给予rAd-p53联合化疗(I组),单纯rAd-p53基因治疗(Ⅱ组)及单纯化疗(Ⅲ组),评价各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wt-p53、Bax以及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Ⅰ组的完全有效率、总体存活率明显高于Ⅱ、Ⅲ两组,但Ⅱ、Ⅲ两组的治疗结果并没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暂时性流感样症状和骨髓抑制。与治疗前相比,Ⅰ、Ⅱ组患者治疗后wt-p53蛋白免疫活性升高,Bax免疫染色呈阳性,而Bcl-2降低。结论选择性动脉灌注可提高rAd-p53基因治疗疗效,rAd-p53基因治疗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全身化疗结合局部植入缓释5-氟脲嘧啶间质化疗药物治疗口腔鳞癌(OS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实验组(间质化疗组):33例实施OSCC根治手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术中植入中人氟安缓释氟尿嘧啶间质化疗药,平均用药剂量为200~400mg;对照组(静脉化疗组)30例OSCC手术结合全身静脉化疗。两组均随访36个月,比较其术后复发率、死亡率以及毒副反应。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观察的患者中,实验组术后12、24个月的复发率(6.06%,15.2%)、术后12、24、36个月的死亡率(6.06%,12.1%,24.2%)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毒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除+全身化疗结合局部术区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间质化疗药物,可以提高肿瘤局部化疗药物的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在不增加毒副反应的同时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联合化疗对术后复发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19例,给予HCPT、DDP、5-FU联合化疗,21-28d为一周期,应用2周期以上者评价疗效。结果CR4例,PRl0例,SD3例,PD0例,总有效率73.68%。结论 HCPT、DDP、5-Fu联合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10例正常口腔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 0例口腔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高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 (P <0 .0 5 ) ;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 (P <0 .0 5 )。结论 bFGF的过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