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100B、MCP-1、COX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4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9例,另选取6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SAP组,及健康体检者45名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MCP-1、COX-2及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S100B、MCP-l、COX2和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AP组MCP-1,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和UAP组S100B、MCP-1、COX2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B、COX2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调节S100B及COX2可能成为治疗冠脉综合症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冠心病患者发病48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四项的检测结果。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4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35)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0)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hs-CRP水平,采用酶法测定各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统计分析冠心病各组间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hs-CRP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又明显高于SAP组(P0.05);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TG、HDL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UAP组和SAP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分层冠心病患者,其血清hs-CRP和血脂四项在发病早期的变化不同,AMI患者以hs-CRP和TG升高以及HDL降低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新蝶呤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方法 8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30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新蝶呤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 新蝶呤浓度在AMI和UAP组中均高于SAP(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蝶呤浓度在Ⅱ型斑块组中高Ⅰ型、Ⅲ型斑块组(P<0.05).结论 新蝶呤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4)水平与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RBP4在判断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诊断为冠心病的6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结合冠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梗(AMI),另选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梗组部分患者分为单支冠脉病变组、双支冠脉病变组和三支冠脉病变组.收集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各组患者血清RBP4、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UAP组和AMI组血清RBP4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间,SAP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支冠脉病变组的RBP4水平高于与单冠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BP4水平在三支冠脉病变组与双支冠脉病变组间,双支冠脉病变组与单支冠脉病变组间比较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RBP4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BP4(r=0.433,P=0.013)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浓度升高,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显著,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RBP4联合Gensini评分等指标对判断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艳果 《医学信息》2020,(2):167-168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Ⅰ)、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5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hs-CRP、cTnⅠ、血脂水平(TC、TG、HDL-C、LDL-C)。结果 SAP、UAP、AMI组hs-CRP、cTnⅠ高于对照组,AMI组hs-CRP、cTnⅠ高于SAP组、UAP、SAP组hs-CRP、cTnⅠ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AMI组TC、TG、L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AMI组TC、TG、LDL-C低于SAP组,HDL-C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hs-CRP、cTnⅠ、血脂水平可有效预防疾病,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评价冠心病及其与Gensini积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按临床分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 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32例;选择同期CAG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50%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L-35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UAP和AMI组的IL-35水平、冠脉Gensini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UAP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AMI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5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不相关(r=0.28,P>0.05),但与LVEF呈正相关性(r =0.41,P<0.01).结论 IL-35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作为CHD评价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其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探讨,为ACS的防治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ACS患者预后中所起到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8-01/2010-05入住我院符合ACS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例;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上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4例和入住我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进行hs-CRP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平均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组(包括AMI患者和UAP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均高于SAP组,SAP患者血清中的hs-CRP高于健康体检者。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为ACS的危险因素,并且其表达水平与ACS成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与ACS患者的病情轻重也有关,hs-CRP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IL-18、IL-10和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IL-6血清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稳定性心绞痛15例)和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18、IL-10和IL-6水平,并比较上述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血清IL-18、IL-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P<0.05, 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8和IL-6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27, P<0.01; r=-0.231, P<0.05); 血清IL-6水平与IL-18水平相关性不明显(r=0.119, P>0.0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IL-6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IL-18、IL-6与IL-10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进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IGF-1水平测定.结果 AMI和UAP组中IGF-1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SAP组IGF-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刘志远  张金盈  李纲  韩学华  李玉东 《医学信息》2007,20(11):1960-196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PAPP-A在AMI和UAP组中水平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酸肽(BNP)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选择90例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未发现心血管疾病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超敏酶免疫分析112例ACS患者,其中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6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及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平行测定82例ACS,包括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30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的血浆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计数;分析ACS与另两组相关指标变化的差异及对BNP水平的影响。结果:AMI组和UAP组BNP水平分别为683.84士561.27pg/ml、386.05士201.54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67士35.46pg/ml),P均<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201.21士105.0pg/ml,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BNP水平升高与cT-nI、WBC、hs-CRP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5、0.286、0.506,P均<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14,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cTnI、hs-CRP、LVEF与BNP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391、0.240和-0.426,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可用于评价心肌缺血、坏死、炎症反应和心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表达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心内科134例ACS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例,同时健康体检者62例,测定各组hs-CRP、Cys-C l以及相关性因子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ACS患者hs-CRP(mg/L)(SA组:4.87 ±0.65、UAP组:9.81 ±1.13、AMI组:20.27±2.36、对照组1.24±0.52)、Cys-C (mg/L)(SA组:0.76±0.13、UAP组:1.03±0.17、AMI组:1.39±0.36、对照组0.46±0.0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μg/mL)(SA组:308.43±35.52、UAP组:379.86±27.90、AMI组:420.13±50.16、对照组112.07±10.18)以及IL-6 (pg/L)(SA组:62.37±5.18、UAP组:69.05±7.18、AMI组:72.53±6.95、对照组27.19±3.9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μmol/L)(SA组:22.84±2.65、UAP组:19.43±1.79、AMI组:7.93±1.17、对照组30.19±3.53)水平相对于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CS血清hs-CRP表达与Cys-C,MMP-9,eNOS相关(P<0.05),Cys-C与MMP-9、eNOS、IL-6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③SA组、UAP组以及AMI组血清hs-CRP、Cys-C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Cys-C表达对于诊断ACS可能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血浆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108例ACS患者[包括42例AMI和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42例正常对照组,利用荧光免疫分析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超敏免疫比浊法测定了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sRANK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5例,32例冠脉造影正常无冠心病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LDL-C、hs-CRP等指标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水平,每例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对冠脉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而血清sRANKL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ACS组血清OPG水平与hs-CRP水平、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P〈0.05),而sRANKL水平与hs-CRP水平、Gensini评分成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OPG水平升高、sRNAKL水平降低与ACS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两者的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炎症反应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1例CHD患者分为 3组 ,即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33例 )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9例 )。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及血细胞计数仪 ,检测外周血中的C 反应性蛋白 (CRP)水平及白细胞 (WBC)总数。 2 0例AMI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MI和UAP组血中CRP的水平和WBC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病理学检查发现 ,AMI患者心肌中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结论 :CHD发生、发展有炎症反应的参与 ,检测血中的CRP和WBC可作为监测病情、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常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