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建立测定前庭血流的方法学是研究前庭微循环的关键。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10只豚鼠的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结果:耳蜗血流为318.39±91.66mV,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为194.00±45.26mV,在测定过程中血压稳定在9.99~10.27kPa。前庭和耳蜗血流分别占内耳血流的37.86%和62.14%,前庭血流约为耳蜗血流的二分之一。可以认为,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庭血流变化。激光多普勒具有连续、动态、实时、直接观察、且能重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mad4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前庭终器形忿改变,探讨Smad4基因对于前庭发育的作用。方法利用建立的Smad4条件基测敲除小鼠模型.通过光镜观察Smad4(+/+)、Smad4(+/-)与Smad4(-/-)三种基因型小鼠(0.5、1.5月龄)的球囊及囊斑、椭圆囊及囊斑、半规管及壶腹嵴、前庭神经节、内淋巴管与囊的形态结构、毛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缺失情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的形态结构、毛细胞及纤毛的排列缺失情况。结果Smad4(-/-)小鼠个体及内耳明显小于Smad4(+/+)和Smad4(+/-),而后面二者区别不大。所有小鼠的球囊及囊斑、椭圆囊及囊斑、半规管、前庭神经节、内淋巴管与囊的大小和结构正常,淋巴囊腔饱满,囊斑处的感觉上皮、耳石、毛细胞及纤毛排列整齐,没有发现明显的病变.三个基因型间没有差异。Smad4(-/-)小鼠壶腹嵴囊性变多且严重、后半规管壶腹嵴出现明显的副嵴、偶尔可见壶腹嵴感觉上皮空泡样变。壶腹嵴的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无明显改变,未见缺失。扫描电镜示球囊斑、椭圆囊斑、后、外、上半规管壶腹嵴正常,三个基因型之间没有差异。结论Smad4(-/-)小鼠的前庭终器有轻微病理改变,Smad4(+/+)与Smad4(+/-)小鼠的前庭终器形态结构基本正常.表明Smad4对于前庭终器的发育影响可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分布在内耳前庭各个终器的感觉毛细胞可分为两种类型,它们分别是I型毛细胞和II型毛细胞。这两种毛细胞无论是在静纤毛的长度,还是毛细胞细胞体的形状,或者神经末梢的连接方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前庭神经元都不一样。前庭毛细胞感受重力或体位改变刺激的机制是由于其插入到覆盖在其上方耳石膜或终帽内的纤毛随着这些辅助结构的惯性位移而发生弯曲,纤毛的弯曲引起毛细胞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改变,从而促使毛细胞的神经冲动信号发放增强或减弱。静纤毛朝着动纤毛的方向弯曲形成对毛细胞的兴奋性刺激,而静纤毛朝着背离动纤毛的方向弯曲则构成对毛细胞的抑制。球囊斑和椭圆囊斑都被从其中心穿越的一条狭窄的细胞带划分为两个区域,这条狭窄的细胞带被称之为微纹区,在椭圆囊斑微纹区两侧周边区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排列在朝向微纹区的位置,而球囊斑微纹区两侧周边区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排列在背离微纹区的位置,由此可见,每一个囊斑微纹区两侧毛细胞的极性正好完全相反。当机体沿着一个囊斑的平面从垂直于微纹区的方向产生一个加速运动时,该囊斑一侧周边区的毛细胞会因为静纤毛朝着动纤毛的方向弯曲使该侧毛细胞发生去极化而处于兴奋状态,而另一侧周边区的毛细胞却因静纤毛朝着离开动纤毛的方向弯曲使该侧毛细胞发生超极化而处于抑制状态。三个壶腹嵴上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是朝着或背离椭圆囊的统一方向,其中外半规管壶腹嵴上每个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是统一朝着椭圆囊,而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壶腹嵴上的每个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是统一朝着半规管的方向。壶腹嵴是一个位于壶腹腔内的横位的马鞍形隆起,当其上方覆盖的胶状质终帽随着内淋巴液的流动发生相对位置移动时,壶腹嵴一侧的毛细胞纤毛必然会随着终帽顶部的偏移而发生方向一致的弯曲,从而使这半侧壶腹嵴毛细胞产生同步的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然而壶腹嵴另外一侧毛细胞的纤毛却会因为内淋巴液在壶腹嵴上方推动终帽时在被壶腹嵴遮挡一侧的底部形成一个反方向的漩涡式回流使壶腹嵴另外一侧毛细胞的纤毛发生方向相反的弯曲,从而使壶腹嵴两侧毛细胞处于一侧兴奋而另一侧抑制的截然相反的不平衡状态。这意味着同样的加速运动方向对与之相对应的前庭终器两侧感觉上皮产生的是截然不同的刺激信号,从而造成该前庭终器两侧感觉上皮输入信号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刺激模式经前庭周边神经元传入到前庭中枢神经系统,使整个从周边到中枢的前庭系统都是以这种不平衡刺激方式传递和感知机体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外周前庭系统包括膜迷路、骨迷路及前庭系统的运动感受器——毛细胞。外周前庭系统位于内耳,外侧与中耳腔毗邻,内侧与颞骨毗邻[1]。前庭是内耳器官之一,由3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组成。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上述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均可影响前庭功能的改变。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头位性眩晕的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良性阵发性头位性眩晕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Schuknecht在本病患者的颞骨切片中发现后半规管壶腹嵴顶内有嗜碱性沉着物,因此提出“顶石症”的学说。顶中的嗜碱性物质很可能来自椭圆囊斑的耳石,由于斑的变性变化而脱落。嗜碱性沉着物包埋在壶腹嵴顶以后,使顶也对重力敏感。(按壶腹嵴的适宜刺激原本为角加速运动。——译者) 椭圆囊斑和后半规管壶腹嵴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关系,其根据是:(1)两者的第一级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庆大霉素对耳蜗及前庭神经上皮损害的研究,早已为动物实验及临床所证实。但庆大霉素中毒后人的颞骨组织病理学的检查,英文文献未有报导。作者报告一例48岁女性肾移植后患者,在用庆大霉素后发现听力及前庭反应丧失。患者死后,进行了颞骨组织病理学研究。患者生前有中耳炎史。颞骨组织病理学可见到中耳有相应的病变。耳蜗血管纹、螺旋韧带、骨螺旋板、蜗小管及前庭膜均正常。盖膜示由于人为因素轻度抬起,但感觉神经上皮组织完整。在耳蜗中底转螺旋器支持细胞有轻微挤压,无内淋巴积水。耳蜗顶转和中转的毛细胞均正常。在基底转下段的毛细胞全部消失,上段外毛细胞的最内排消失,此处(11.5mm)还有小区域的外毛细胞全部消失。基底转下段螺旋神经节细胞部分消失。前庭感觉神经上皮有明显病理改变。三个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有空泡形成,基底部更严  相似文献   

7.
发现人颞骨微型骨折已有70余年。对其发生原因有两种解释,一是来自听囊生长发育的应力,一是咀嚼的应力作用于颞骨所致。作者研究了40例死者的50个颞骨系列切片。微型骨折的部位,在后半规管壶腹嵴至圆窗龛之间的36个(72%),卵圆窗区域13个(26%),椭圆囊至面神经管之间11个(22%),前庭至内耳道之间8个(16%),面神经管经锥隆凸至  相似文献   

8.
用无依托式头外伤装置,造成豚鼠轻型头外伤模型。痛觉恢复后立即处死6只(Ⅰ组),存活15天处死5只(Ⅱ组)。颞骨火棉胶包埋,切片光镜观察,见两囊斑病变为大片耳石脱落、斑松解、剥离及感觉上皮空泡化、纤毛区大量球形体。1耳球囊斑脱落耳石靠近连合管。壶腹嵴病变为感觉上皮空泡化,上皮紊乱、松解,纤毛区大量球形体及嵴周嗜碱性颗粒附着。嵴周嗜碱性颗粒附着与嵴顶结石症病理变化一致。表明在头外伤后前庭病变,尤其是两囊斑的损害明显。其继发性病变,如嵴顶结石,连合管堵塞,可能是部分头外伤后听及前庭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前庭学     
970618哺乳动物前庭迷路的体外发育:周围性眩晕的研究手段/周祥宁…//天津医药一1 996,24(l)一4一7 首次在国内报告小鼠前庭迷路的体外发育。采用周祥宁和Van De Water建立的HEMA水凝胶器官培养法培养第12一13天CBA/C57小鼠胚胎的内耳原基7一8天。内耳原基的上部发育成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半规管的壶腹晴由一排感觉毛细胞和2一3排支持细胞构成。晴的上方有正在发育的峪顶。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表面都有一层耳石膜。这些囊斑内可见一层感觉毛细胞和1一2层支持细胞。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壶腹峪、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毛细胞有排列规则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成年CBA小鼠耳蜗和前庭的有关数据,为内耳感受器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只出生后3个月左右的成年CBA小鼠(12耳)的耳蜗和前庭各终器取出并制备成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和全前庭终器铺片。测量全耳蜗基底膜的总长度,以及基底膜和Corti器在耳蜗不同部位的宽度。观察并记录全耳蜗毛细胞的总数和基底膜上不同区间的毛细胞密度。观察并记录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毛细胞的总数及其微纹区和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记录壶腹嵴上的毛细胞密度。结果正常成年CBA小鼠的耳蜗基底膜长度为(5.76±0.196)毫米(平均数±标准差,下同),基底膜的宽度在耳蜗底部距起始端约1.5毫米处为(339.1±9.87)微米,在耳蜗中部距起始端约3毫米处为(304.5±11.82)微米,在耳蜗顶部距起始端约5毫米处为(300.1±7.22)微米,说明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宽度从底回到顶回逐渐变窄。Corti器的宽度在耳蜗底部距起始端1.5毫米处为(37.80±2.24)微米,在耳蜗中部距起始端约3毫米处为(45.00±2.67)微米,在耳蜗顶部距起始端约5毫米处为(52.20±3.16)微米,可见Corti器的宽度从底回到顶回逐渐变宽。CBA小鼠全耳蜗毛细胞的总数为(3116.41±151.91)个,其中内毛细胞总数为(680.67±17.50)个,而外毛细胞的总数是(2435.8±143.46)个。耳蜗内、外毛细胞的平均密度为(541.1±9.36)个/毫米,其中内毛细胞的平均密度为(118.3±2.68)个/毫米,外毛细胞的平均密度为(422.8±11.87)个/毫米,耳蜗毛细胞在耳蜗基底膜上不同区间的毛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小鼠椭圆囊斑上的毛细胞总数为(3300±177.51)个,球囊斑上的毛细胞总数为(3045±361.57)个。前庭球囊斑和椭圆囊斑微纹区和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基本相同(P>0.05),两个囊斑微纹区的平均毛细胞密度为(40.2±6.59)个/0.0025mm2,两个囊斑周边区的平均毛细胞密度为(53.2±7.18)个/0.0025mm2,可见囊斑微纹区的毛细胞密度低于周边区。尽管小鼠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壶腹嵴的毛细胞区被位于嵴中央的上皮细胞分隔为两个区域,但三个壶腹嵴上的毛细胞密度基本相同,其平均密度为(44.7±7.15)个/0.0025mm2。结论本实验所得CBA小鼠耳蜗和前庭测量数据,为进一步定量观察CBA小鼠内耳病理学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