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含药平板法建立烟草黑胫病菌对杀菌剂烯酰吗啉的敏感基线,并测定了2013年从云南省大理州各烟区分离纯化的烟草黑胫病菌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烟草黑胫病菌的敏感基线为1.4656 μg/mL;68个田间菌株对烯酰吗啉的EC50值在0.5857~2.5254 μg/mL之间,平均为1.1118 μg/mL。表明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活性较高,大理州烟草黑胫病菌的抗药性风险较低。烯酰吗啉可用于大理州烟草黑胫病的有效防控,但应与其他杀菌剂进行合理的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用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的一株硅酸盐细菌B925及其发酵原液和发酵液的无菌滤液进行了对峙培养促进烟草种子萌发、离体叶片接种法和室内盆栽防治烟草黑胫病试验16S rDAN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B925发酵液处理能促进烟草种子萌发;②能减轻烟草黑胫病的扩展。对烟草黑胫病的预防作用为58.3%;③该菌为胶质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每年给烟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烟草黑胫病菌隶属于卵菌纲疫霉属。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烟草黑胫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较大进步。本文总结了烟草黑胫病菌在病原菌起源和分类命名、全基因组序列、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烟草黑胫病菌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烟草黑胫病菌致病机理研究和烟草分子抗黑胫病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木霉生防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18个木霉菌株中TR13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最强。温室盆栽结果说明大多数木霉菌株对烟草黑胫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TR18、TR14和TR17的相对防效较高,分别为72.6%、94.2%、97.6%。TR18效果不稳定,故选用TR14与TR17作为烟草黑胫病的有效生防菌株,并初步确定TR17以10^6cfu/mL浓度级、TR14以10^7cfu/mL浓度级为最佳使用参数。  相似文献   

5.
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则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菌株菌丝生长对甲霜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Ec50值平均为0.2132μg/mL,Ec95值平均为6.5623μg/mL,但不同菌株对甲霜的敏感性不同,Ec50值芯围在0.0573-0.08485μg/mL之间,相差15倍左右。Ec95值的范围在2.3393-21.8051μg/mL之间,相差9倍左右。其中以9734-1、9716-3和9706-2的耐药性最明显。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孢子囊的产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0μg/mL的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的产孢抑制率为100%,通过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继代培养物的测定也证明了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烟草黑胫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详细介绍了烟草黑胫病的分布、为害、症状、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措施 :①种植抗病品种 ;②农业措施防病 ;③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
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百抗"、"东旺黑达"、活性菌肥、"金雷多米尔"、"安克"、"宝大森"、58%"甲霜灵锰锌"、72%"甲霜灵锰锌"等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东旺黑达"、"宝大森"、"58%甲霜灵锰锌"、"活性菌肥"、72%"甲霜灵锰锌"、"安克"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均较好。其中,"东旺黑达"的防效最好,在病害盛发期的相对防效达到67.48%,生物农药"百抗"和"活性菌肥"防效也分别达到62.71%和65.11%。  相似文献   

8.
烟草黑胫病菌研究进展(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烟草黑胫病菌抗甲霜灵菌株群体动态及抗性水平 ,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抗甲霜灵菌株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 ,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性作用方式 ,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遗传稳定性 ,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策略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RAPD、RFLP、ELISA技术在烟草黑胫病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烟草黑胫病菌毒性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对烟草黑胫病的发现、分布、危害、症状、病原、流行规律、损失估计、测报技术、综合治理等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烟草黑胫病主要影响因素有温湿度,根结线虫危害,烟草品种抗病性,病原菌的初始量及致病力,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推广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烟草黑胫病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烟草疫霉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试验以羟基萘酚蓝(HNB)为指示剂,以烟草疫霉菌特异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为目的DNA片段,应用LAMP设计软件设计4条引物,通过优化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烟草疫霉菌LAMP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特异性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检测只有烟草疫霉菌株LAMP产物为阳性(蓝色),且电泳结果能够产生梯形条带;灵敏度验证在DNA水平上可达到100 fg,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0倍。对田间疑似黑胫病病株及其根际土样提取的DNA进行LAMP检测,各有3份样本为阳性,且病株检测结果与组织分离法对烟草疫霉的检测结果相一致;接种2 d后,病害症状还不明显的烟株中即可检测到烟草疫霉菌。本研究建立的烟草疫霉LAMP检测体系,可快速、简捷地检测到病株及其携带土壤中的烟草疫霉菌。  相似文献   

12.
病菌生理小种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有各自特点, 研究各地的生理小种特点可有的放矢安排品种, 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就云南省烟草黑胫病病原进行了分离纯化, 采用根部创伤接种法对部分病原进行了致病性测定与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2004年分离的39株烟草黑胫病菌株致病率为22.22%~100.00%, 平均发病率为93.73%, 病情指数2.8~86.1。2005年分离的45株烟草黑胫病菌株致病率为66.67%~100.00%, 平均发病率为96.05%, 病情指数16.7~97.2。2006-2008年对55个地方代表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别, 发现55个菌株在不同烟草品种上存在致病力分化, 对同一品种致病力存在差异;确定有50个菌株为0号生理小种, 占供试菌系的90.91%, 说明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优势菌为0号生理小种, 在本次鉴定的供试菌株中未发现1、2、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进行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本研究采用菌丝块茎基部创伤接种法鉴定了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菌的致病力。根据黑胫病菌菌株接种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202后的AUDPC (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数值进行了聚类分析,将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划分为I、Ⅱ、Ⅲ 3种致病型。3种致病型病原菌没有表现出典型的强、中、弱致病特性。7个抗性烟草品种对不同致病型黑胫病菌表现出抗性差异,革新3号对3种致病型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烟草黑胫病菌0号生理小种不同条件下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烟草黑胫病菌0号生理小种的若干培养性状,为进一步展开与之相关的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用培养基、光照、菌龄、诱导剂和诱导时间等不同因素研究了对烟草黑胫病菌0号生理小种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游动孢子释放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培养基较适于其生长和产生孢子囊,光照限制其生长;在本实验周期内,培养21 d的菌丝较适宜诱导,0.1%KNO3溶液浸泡菌丝有助于孢子囊的产生;经26℃培养72 h后,突降12℃处理0.5 h,结合1%葡萄糖溶液可促使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并延长后者的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皖南烟田土传病害的分布,2011-2012年从皖南烟区烟田共采集土样51份,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烟田土壤进行了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和青枯病检测。结果显示,烟田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根黑腐病菌和青枯病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9.6%、41.2%和56.9%,3种烟草土传病原菌在皖南烟区多数烟田均有分布,其中青枯病菌检出率最高。本研究证明了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土传病原菌的可能性,生产上可为烟草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的桑黄真菌菌株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份桑黄真菌菌株的rDNA 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并与GenBank中获得的桑黄基源物种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进一步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桑黄基源物种的ITS序列、复合外组ITS序列连同6份桑黄菌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h-03、04、05、06与Phellinus linteus亲缘关系最近,Sh-01与Phellinus baumii亲缘关系最近,Sh-02与Phellinus baumii、Phellinus linteus、Phellinus igniarius的亲缘关系相差甚远,为一错误菌种。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提供一种准确可靠且简单易行的桑黄真菌分子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申嗪霉素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的毒力,并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药效试验明确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防效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沂水烟区黑胫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31和0.35 μg/mL。室内防效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15 g a.i./hm2)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为84.37%,显著高于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6.33%)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55%),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防效基本一致,在冕宁和诸城两地1%申嗪霉素田间防效分别为90.49%和82.93%,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霜灵(71.89%,38.87%)和烯酰吗啉(78.42%,69.01%)。除此之外,申嗪霉素较甲霜灵和烯酰吗啉在提高株高、茎粗、有效叶片数及光合速率等指标效果更好。可见,申嗪霉素是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有效制剂,可作为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Restriction sit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amplifi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for the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3 clam species: Ruditapes decussatus (grooved carpet shell), Venerupis pullastra (pullet carpet shell), and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Japanese carpet shell). PCR amplification using primers based on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Mytilus ITS regions produced a fragment of 1195 bp in R. decussatus, 1074 bp in V. pullastra, and 1188 bp inR. philippinarum. Digestion of the PCR products with endonucleases HinfI and Rsa I, follow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the digested products, yielded specific restriction profiles that enabled direct visu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pecie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方法,以4种具有不同抗性特性的烟草品种为材料,研究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黑胫病病菌毒素及不同胁迫时间对烟草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病菌毒素胁迫对烟草种子的发芽率和根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不同品种对毒素胁迫的耐受力不同,利用体积浓度为50%的毒素胁迫15 d时,抗病品种G28、中抗品种YN116、中感品种净叶黄、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的根系长进培养基中的株数比率分别为79.38%、70.74%、33.55%和13.36%。初步确定鉴别烟草种子抗性特性的最佳粗毒素胁迫浓度为50%(即含蛋白质13.53μg/mL,含糖19.64 mg/mL)、最佳鉴定时间为胁迫15 d,利用该方法可在短期内高效准确地鉴定出不同品种(种质)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感水平,加快烟草抗黑胫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李志强  林风  吴丽云 《中国酿造》2021,40(1):154-159
为评估DNA条形码基因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在红曲菌分类鉴定中的有效性,从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现阶段红曲菌属所有物种的ITS和LSU基因序列,采用系统发育和遗传距离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用该研究所保存的部分红曲菌株的DNA序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同种红曲菌的不同菌株在基于ITS序列的邻接树中分别聚为单系;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佛罗里达红曲菌(Monascus floridanus)和蜂蜜红曲菌(Monascus mellicola)的同种不同菌株在基于LSU序列的邻接树中分别聚为单系。新月红曲菌(Monascus lunisporas)的ITS和LSU序列以及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和累西腓红曲菌(Monascus recifensis)的LSU序列的条形码间隙不明显,其他红曲菌的ITS和LSU序列条形码间隙明显。同种红曲菌ITS序列的最小及最大种间遗传距离均高于LSU序列。研究表明ITS基因在红曲菌的分类鉴定中具有高效性,LSU基因在红曲菌分类鉴定中的分辨力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