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通烤房改建为密集烤房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贵州烟区烤房的现状进行了普通烤房改建为密集烤房试验。在基本保持现有的气流下降式烤房主体结构和通风排湿系统的基础上,安装了两台单相轴流风机、配备了温湿度自控装置,并加大了炉灶、增加了火管散热面积和增设隔墙等。改建后的烤房实现了强制热风循环、温湿度自控,每座烤房可装鲜烟叶2000~2300kg,装烟密度54.13~70.38kg/m3,装烟量为改建前的1.6~2.0倍。采用改建后的烤房调制的烟叶桔黄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两种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在烤后烟叶质量、烘烤成本、产值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密集烤房在烤后烟叶质量、烘烤成本等方面较普通烤房具有明显优势,在两种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中,又以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较优越。  相似文献   

3.
密集烤房关键设备类型对烟叶烘烤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降低烟叶烘烤成本,对不同的密集烤房墙体、散热器、风机位置和气流循环方向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砖实心墙体比水泥砖空心墙体保温性好,可降低烘烤成本816元/hm2;散热器的换热效果以耐火水泥管最好,陶管次之,钢管最差,水泥管散热器比钢管散热降低烘烤成本600元/hm2;在气流上升式烤房中,风机下置比风机上置可降低烘烤成本576元/hm2;气流下降式烤房较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成本降低264元/hm2.  相似文献   

4.
针对普通烤房存在的问题,综合密集型烤房技术原理,对现有普通烤房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与原有烤房相比,改建后的烤房平面与垂直温差小,提高了烤房的叶尖风速,装烟量增加了132%,节煤率达20%以上,烟叶烘烤成本下降了10%,上等烟比例提高了7个百分点,每座烤房年增收1033元,烘烤烟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密集烤房在烘烤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阐述了气流下降武砖混结构的改良型密集烤房的建造技术、烘烤工艺及特性,并就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了分析.实践证明以蜂窝煤作燃料,并配备了"自动化烘烤控制器"的气流下降武砖混结构的改良型密集烤房,操作简单,烤后质量、烘烤成本均有显著改善,是当前密集烤房中较为实用的一种,具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烘烤方式烘烤过程中烟叶表面腺毛分泌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烘烤方式对烘烤过程中烟叶表面腺毛分泌物含量变化与损失的影响,选择了传统普通烤房、挂竿密集烤房、散叶密集烤房和框装密集烤房等4种烤房类型,采用GC-MS定性,GC-FID定量的方法,分析烟叶表面腺毛分泌物含量。结果表明,挂竿密集烤房和散叶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腺毛分泌物总量分别约为传统普通烤房的50%和60%,并且损失主要发生在干筋期。框装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腺毛分泌物总量与传统普通烤房相当。因此,框装密集烤房是解决目前挂竿密集烤房烟叶香气量损失较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气流上升式与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的烟叶烘烤质量差异,开展了烟叶烘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色度更好,结构更疏松,上等烟比例要高得多;"两糖差"较小,后熟程度高;感官质量更好;中性、碱性香气成分和香气物质总量更丰富;香气指数B值更高,其烟叶烘烤质量好于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  相似文献   

8.
密集烤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7,自引:6,他引:87  
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密集烤房的历史演变,阐述了我国密集烤房研究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密集烤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认为密集烤房必将成为我国烘烤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的烘烤效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探索现代烟草农业省工降本措施,设计了常规挂竿、散叶堆放、散叶烟筐、烟夹4种密集烤房装烟方式试验,对其省工、节能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挂竿装烟方式相比,散叶堆放、散叶烟筐、烟夹装烟方式均显著降低烤烟烘烤环节的用工成本和耗能成本,其中装卸烟用工成本降低70%以上、耗煤成本降低18%以上、耗电成本降低10%以上。此外,不同装烟方式烘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品质与化学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变频电机对密集烘烤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密集烤房风机风速风量过大的问题,对密集烤房循环风机加装变频器,研究各烘烤阶段不同变频频率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烤房烟叶叶隙间风速能相对稳定在0.2~0.5 m/s范围内,变黄和定色时间整体拉长10 h,烟叶外观质量得到提高,橘黄烟和成熟度比例均提高7个百分点,疏松度增加4个百分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得到改善,总糖和还原糖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淀粉含量降低0.7个百分点,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明显转好。  相似文献   

11.
对步进型烤房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并与普通烤房进行了对比分析。步进型烤房具有如下特点 :①烤房容量大 ,采用分区设计 ;②烘烤环境温湿度恒定 ;③烘烤工艺灵活 ;④可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降低烘烤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气流平移步进型烤房的烟叶烘烤质量,根据该类烤房中帘子的位置将变黄区分为变黄前区和变黄后区;将定色区分为定色前区和定色后区。测试了不同烟车车距条件下空间位置上的温湿度分布,确定的影响温湿度分布的烟车车距在上述4个区的适宜调整范围依次为:30~35cm、25~30cm、15~20cm、10~15cm。在确定各区烘烤烟车车距的情况下,测试了帘子高度变化对空间位置上各点的温湿度影响,确定的影响气流走势、排湿是否顺畅和温湿度分布的最佳帘子高度为:变黄前区120cm,变黄后区90cm,定色前区60cm,定色后区50cm。实践证明,选择上述烟车车距和帘子高度能够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增加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烤烟在烘烤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优势群体的变化,对下、中、上三部位烤烟在烘烤过程中真菌、细菌进行了连续分离计数。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含微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真菌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2℃烟叶全黄时达到最高。细菌量从烘烤阶段开始逐渐增多,38℃烟叶八成黄时达到最高。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种类不完全相同,鉴定出优势真菌属5种,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出现频率最高;优势细菌属11种,其中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Arthrobacter)、泛菌属(Pantoea)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选取吉林当地3个主栽晒烟品种研究了不同晒烟品种叶片发育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晒烟品种中总酚含量表现为青黄叶>大叶黄>大白花,总酚在整个生育期的含量为0.16%~1.2%。不同晒烟品种中总酚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提高,在成熟期稍有降低;青黄叶和大叶黄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整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而大白花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呈单峰曲线。各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变化规律相同,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单峰趋势。在烟叶生长过程中,各晒烟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和总酚的变化呈正相关,且与绿原酸和芸香苷达到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绿原酸、芸香苷、莨菪葶和总酚的相关性表现为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绿原酸、芸香苷、莨菪葶和总酚呈正相关,且与总酚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多酚类物质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调节这两种酶的活性来控制多酚的含量,从而改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法从渥堆六堡茶中共分离出42株菌,然后利用平板初筛和液体发酵进行复筛,从42株微生物中筛选出10株产PPO的微生物并测定其酶活.用盐析及透析法对产酶活性最高的菌株所产的多酚氧化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酶液用SDS-PAGE及Native-PAGE电泳方法确定PPO的分子量范围和PPO种类.结果表明,渥堆六...  相似文献   

16.
特殊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及烤后质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常烟叶为对照,对黑暴烟、黑胫病烟叶、叶斑病烟叶、病毒病烟叶等特殊烟叶烘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烤后烟叶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烟叶烘烤前中期水分含量偏高或偏低;黑暴烟烘烤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明显高于正常烟叶和其他特殊烟叶,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叶比)变化较小,黑胫病、病毒病、叶斑病烟叶烘烤过程中类叶比的高峰值出现时间早于正常烟叶;烘烤前期特殊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正常烟叶高;特殊烟叶烤后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含氮化合物含量高,评吸时香吃味变差、杂气和刺激性加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多酚氧化酶对渥堆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多酚氧化酶处理后的普洱茶,其部分品质成分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渥堆平均温度相对较高,茶多酚、儿茶素指标变化速度加快,且与多酚氧化酶的添加量呈负相关;茶黄素发酵前期生成速度加快,后期转化速度提高;茶褐素有较快积累。加入多酚氧化酶的普洱茶发酵18d后,在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等感官品质上基本具有熟茶的品质,其中1.6U/g、3.2U/g多酚氧化酶组可达到陈年普洱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浓郁的品质特点。本研究为缩短发酵周期,改善普洱茶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制备可溶态(s 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并对两种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 PPO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7,mPPO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以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的米氏常数(K_m)分别为10.04 mmol/L和24.00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ax))值分别为443 U/(mL·min)和965U/(m L·min),mPPO的米氏常数(K_m)分别为4.98 mmol/L和48.04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ax))值分别为299 U/(mL·min)和912U/(m L·min),且对焦性没食子酸的催化效果优于邻苯二酚。6种抑制剂对比发现,Na_2SO_3对s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好,Vc对m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好。sPPO和mPPO的酶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对马铃薯制品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