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典型的河控三角洲不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浅水型三角洲没有明显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三层结构,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煤线、植物根、虫孔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相带较宽,根据水深可将三角洲前缘细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由于在不同前缘相带河道的稳定程度及砂体特征不同,将长8三角洲前缘砂体分为3种类型:内前缘等厚型,主要为分流河道:内外前缘过度型.砂体为分流河道和改造的席状砂;外前缘极端不等厚型,砂体横向厚度以透镜状和多层薄砂层为主.主要为受波浪改造的席状砂体。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化验分析等资料,恢复了长81油层沉积期的水深及沉积环境,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1油层属于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其沉积特征与一般三角洲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确定了3种不同的浅水三角洲类型,即顺直型分流河道三角洲,树枝型分流河道三角洲和分流砂坝型三角洲。顺直型分流河道三角洲主要分布在西北沉积体系,河道稳定持续,分流河道砂体顺物源方向呈带状向湖盆中心延伸,单层厚度大,连续性好;树枝型分流河道三角洲主要分布在西南沉积体系,河道摆动较大,分流河道多出现分支,砂体顺物源方向呈树枝和鸟足状向湖盆中心延伸,单层厚度较西北体系相对较小,连续性较好;分流砂坝型三角洲主要分布在东北沉积体系,河道横向摆动较大,砂体横向连片,顺砂体方向连续性相对较差,单层厚度较薄,泥质夹层比较发育,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块延安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研究区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将岩石相进行了划分,并进一步结合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块延安组延8-10层段沉积相进行了识别和划分,确定其发育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更好的了解麻黄山西块延安组储层的发育情况,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计红  赵卫卫  王乃军 《特种油气藏》2012,19(3):43-45,152,153
下寺湾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勘探区域。在大量收集样品孔渗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油区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中,主要的岩石类型为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孔隙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基于物性分析资料,根据碎屑岩储集层的划分标准断定研究区主要发育Ⅱ类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属于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储层。研究结论对于研究区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储层储集性能,针对研究区储层非均质强,纵向上岩性、含油性变化快,自然产能低等问题,基于铸体薄片、孔渗、压汞等实验分析,开展岩石学、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成岩作用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长石含量占30%以上,平均孔隙度为7.03%,平均渗...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广泛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在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旋回、沉积背景及岩电组合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但可以根据陆上沉积组合来区分。这两种粗碎屑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集油气潜能,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相似文献   

7.
根据沉积标志、砂体结构、测井响应及盆地底形等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具有地层厚度稳定、植物化石及动物遗迹化石发育、浅水沉积构造明显等特点;由于水体较浅,湖岸线迁移频繁且迁移范围大,在长82油层沉积期形成沿湖岸线分布的坨状砂体(滩坝砂),在长81油层沉积期分流河道砂体交汇连片,且向湖中心延伸较远;这些砂体为有利储集体,是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钻井、测井、录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不同类型的砂体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砂体按成因主要分为牵引流控制的分流河道型砂体和滩坝型砂体.垂向上,可以识别出5种单砂体类型:与分流河道有关的箱型(B型)和钟型(C型)单砂体、与河口坝+远砂坝有关的漏斗型(I型)、指型(F...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油藏描述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与技术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2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碎屑成分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含少量岩屑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粒内溶孔和粒间孔少量。储层物性实测数据表明,长22小层孔隙度多分布在5%~18%,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1~4)×10-3μm2,砂岩储层多为低孔特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代沉积学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陇东地区延长组主要油层组的宏观和微观沉积构造特征,认为由长8、经过长7—长6、到长3、长2发育三种不同的沉积亚环境和相带:长8油层组沉积于湖泊—三角洲相复合沉积环境,受到湖泊能量和河流能量此消彼涨的综合作用,形成非典型性三角洲沉积砂体,从湖岸到湖心砂体粒度、物性等分带性显著,通过长8油层组沉积特征研究建立起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典型代表;长7、长6具有较典型的深水浊积岩沉积特征;而长3、长2沉积特征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8 储层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可作为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 和主要渗流通道,对油气聚集成藏及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裂缝特征及识别是该区储层评价研究的重要内 容。基于下寺湾地区的区域地质、测井、钻井和岩心等资料,从构造应力场研究、薄片观察、常规测井识别 等方面对该区长8 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古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对比, 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的优势方位为北偏东70°;通过岩心薄片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 储层微裂缝发育,连 通性较好;应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交会图”与“常规测井裂缝响应特征”相结合的裂缝识别方法,对 该区单井裂缝进行识别,认为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的裂缝多发育在泥岩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下寺湾地区的区域地质、沉积相、测井、钻井和岩心资料,以Cross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及其方法为指导,采用多级旋回层序划分方案,结合测井相分析技术,将研究区长8 段划分为中期、短期和超短期3 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又可进一步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 “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3 种结构类型。该文重点论述了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沉积背景、叠加式样和沉积动力学过程, 并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 建立了长8 段高分辨率地层-时间格架,为本区砂体纵、横向展布规律的认识及下一步勘探开发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地震层序解释,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标志,划分了新的层序,并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格架.提出在延长组传统分层中存在明显穿时现象,延长组中部SQ4底界穿时最为明显,大致规律是:在湖盆中心的华池、合水地区,SQ4底界位于长7上部,向外围的北东和南西方向,SQ4底界逐渐抬升到长6_1底部.此外,还分析了新的层序划分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通过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储集层与烃源岩展布、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评价其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截至目前空气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约20×108 t,主要赋存于与油页岩互层共生或紧邻的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其中,湖盆中部长7和长6油层组大面积分布的重力流砂岩储集层尤其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3×10?3μm2.延长组致密油具有多成因砂体复合叠加规模大、储集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刚性组分含量高、裂缝发育、含油性和原油物性较好、低压低产等特征.优质烃源岩与大面积厚层储集体互层共生,以及地史期生烃增压强排烃作用控制了延长组大面积叠合致密油的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潜力大,是近期建产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图6表2参37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Cross 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划分为1 个二级层序, 5 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的顶界面为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底界面为延长组的底, 最大湖泛面为盆地内部广泛发育的张家滩页岩。在二级层序内部, 依据沉积间断面、湖泛面、冲刷面、沉积转换面及岩性转换面, 可识别出三级层序, 并总结了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依此特征对地震大剖面进行了层序解释, 分析了延长组地层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致密历史、油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充注动力与阻力的计算,探讨了储层早期致密化影响下的致密油充注特征。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孔隙演化经过4个阶段,在中成岩阶段A1期基本达到致密,而此时油气大规模充注尚未开始。储层早期致密化形成的高充注阻力导致浮力难以成为驱替致密油运移的有效动力。同时,结合该区具有紧邻源岩的致密砂岩普遍含油、"甜点"富油且流体分异性差的特征,认为广泛发育的长7段烃源岩与长6和长8段储层间的剩余压力差是致密油充注的主要动力,且是导致致密砂岩含油而甜点富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Fischer图解、层序结构分析以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T3y)以长7为界,可以划分为一个二级层序(超长期旋回)和五个三级层序(长期旋回SQ1-SQ5);根据层序特征及沉积特征将延长组划分五套成藏组合、两类复合式储层,分别为A型复合式储层和B型复合式储层;通过镇43井-庄9井重点解剖,发现延长组长8油层组符合典型的Ⅰ型层序剖面结构特征;以层序划分编制砂体厚度图,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出砂体形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延长组成藏组合,预测新层系和新的勘探目标具有显著效果。该项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震前积反射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剖面上发现了大量的北东、南西和南东方向的前积反射。这些前积反射解释为形成于长7-长6时期、长4+5-长2时期、长7-长3和长6-长4+5时期的前积沉积体,每个前积沉积体由多个期次的前积沉积楔组成,岩性为高速的砂、泥岩互层。前积楔之间往往为5~20m厚的低速页岩,它是形成前积体内部斜交强反射的主要原因。根据前积反射可计算出延长组沉积时期古湖盆的最大古水深为228m,最大古坡度为1.7°,湖盆西南陡坡带坡度为0.6°~1.3°,东北缓坡带坡度为0.5°~0.6°。通过地震剖面地震相、连井剖面沉积相的解释和分析,认为延长组沉积时期在浅-深湖盆相带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重力流水道等沉积微相,不同微相砂体宽度和宽厚比不同,横向上多彼此连接,前积体内部砂体含量为30%~60%,单砂体在前积反射内部往往呈短轴状、中弱振幅地震相。前积反射区是形成有利储集相带和大型油田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