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里下河地区地处淮河流域入海尾闾、江苏省中东部地区,面积约22万km^2.其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呈碟形,俗称“锅底洼”。里下河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在每年的6、7月间该地区常出现连绵阴雨天气,多雨年份甚至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里下河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近年来滞涝水面被大量侵占,极易造成小洪水、大峰量,一遇暴雨,圩区外围水位上涨迅速,导致里下河地区腹部水位由历史上的“下一涨三”变为“下一涨七”。  相似文献   

2.
王慧梅 《江苏水利》2009,(8):I0002-I0002
受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影响,8月7日至11日,我省沿江、沿海中南部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里下河、太湖水位上涨超警戒。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29日以来,江苏省苏北地区连降暴雨,受强降雨影响,江苏省里下河、白马湖和宝应湖水位迅速上涨,苏北里下河地区涝情十分严峻。为确保涝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南水北调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急灾区群众所急,想灾区群众所想,立即启动防汛预案,在江苏省防指的统一调度下,积极投入防汛排涝。  相似文献   

4.
里下河地区暴雨与致涝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下河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形条件,极易引发涝灾。由于淮水完全不入里下河地区,因此该地区的洪涝均由本地的暴雨形成。对该地区暴雨与致涝关系分析,可为规划、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里下河地区兴化代表站水位作为该地区的洪涝评价依据,对1950年以来典型大涝年暴雨过程和兴化代表站水位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典型年最大7日、最大15日和最大30日面雨量,分析了梅雨、台风雨的致涝特点,并认为最大15日面雨量与里下河地区涝灾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徐明 《人民长江》2009,40(7):41-43
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引江河工程竣工前后里下河地区不同大雨年份的洪水水位过程、洪水持续时间、洪水抽排总量进行分析,充分表明引江河工程的建成投运,大大增强了里下河地区的洪水入江能力,对削减洪峰水位、缩短洪水退水历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减轻了里下河地区的灾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黄海田  黄建  钱福军 《治淮》2001,(1):24-25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苏北里下河地区南起老通扬运河,北讫苏北灌溉总渠,东至通榆河,西止京杭运河,总面积11665km~2。该地区四周地势高、水位高,中部地势低、水位低,是著名的“锅底洼”,是典型的“无雨旱灾,小雨小灾,大雨大灾”的多灾区。 建国以来,为治理里下河地区的旱涝灾害,江苏人民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举世瞩目的江都排灌站,现有设计抽水  相似文献   

7.
里下河地区引江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引长江水对里下河地区冲淤的技术方案,拟对里下河地区的引江能力进行了水文分析.首先根据长江大通站水位系列资料计算,确定长江下游段的丰枯水年型,然后绘制典型年的潮位和相应的里下河地区水位过程对比图,弄清典型年引水特点和规律,最后通过各年型水位差及最大引江水量计算分析,得出典型年各月最大平均引江水量,据此可制定引江冲淤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榆河是苏北里下河腹部圩区和沿海垦区的分界线,是向渠北输水的重要通道。通过洪水期水文输水测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位级洪水经过“四大港”沿程水位、输水流量变化以及对“四大港”排水影响,为里下河水利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里下河腹部地区总面积11700多km^2,80%的面积在3.0m(废黄河口基面,下同)以下,洼地圩区总面积9382km^2。内有兴化、溱潼、建湖三大洼,其中兴化市全部在本区域内。里下河地区是出现涝灾频率较高的区域之一,而其腹部地区出现涝灾,又以兴化市居首。笔者根据里下河腹部地区特别是兴化市防汛抗灾的实际,对里下河腹部地区涝灾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潮汐河口闸下风暴潮水位对于河道防洪排水至关重要。以苏北里下河主要入海通道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河和斗龙河等建闸河口为例,采用模型嵌套的方法,以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里下河地区“9711”台风风暴潮期间闸下河段的潮汐水流和风暴潮运动过程,研究了闸下风暴潮水位相对河口风暴潮水位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底摩擦、浅水变形、边界反射等相互作用影响,闸下风暴潮水位和潮汐水位存在一致的变化特性,即高潮位抬升,低潮位下降,潮差(增水)增加;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风暴潮水位的变化幅度大于同时期的潮汐水位,风暴潮过程对于闸下排水具有显著影响。在与闸顶高程一致的上游水位条件下,相比天文潮过程,“9711”风暴潮过程可减少闸门过流流量的20%~25%。  相似文献   

11.
吉建家 《江苏水利》2009,(6):29-31,33
盐城市里下河地区是暴雨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笔者根据盐城市里下河地区实测的暴雨资料,从水文学的角度,分析了诱发盐城市里下河地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阐述了暴雨的年内变化和时程分配、暴雨发生日数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射阳县长荡乡云安排涝站.地处里下河地区黄沙港流域,地面高程1.5m.正常水位1m,外河高水位2.5-2.8m.预降水位0.5m,排涝面积2.75km^2。该站原是一座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闸站结合工程,闸孔3m。配套老苏排Ⅱ型泵、75kW电机一台套。近年来.因设备陈旧老化,功能退化,流量下降,排涝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张菊生 《治淮》2004,(2):12-14
2003年的淮河洪水是进入新世纪后淮河水系发生的第一场洪水.它的特点是:降雨时空集中,面广量大,洪水组合恶劣,来势凶猛,干支流洪水并涨,水位高,流量大,对淮北大堤、城市圈堤、京沪铁路和里下河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里下河地区2003年暴雨过程及其特点,根据里下河地区33个雨量代表站(平均650km^2/站),1953—2003年51a逐日降雨量资料进行了面平均计算、滑动处理等;统计分析了里下河地区及分区2003年最大1d至最大60d共7个时段降雨量的历史排位,得出本区2003年暴雨是仅次于1991年第2大暴雨;最后采用P-Ⅲ型曲线进行暴雨频率(重现期)分析,结合该区自然特性,得出江苏省里下河地区2003年暴雨为25a一遇。可为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减缓供需矛盾的关键。平原区水源交织,入境水与本地水无法进行区分计算,故提出了针对这类区域特征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里下河区为例,构建了概化水库调蓄模型,对24种情景(不同工程取水能力、来水频率、生态水位)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规划、远景工程取水能力下,里下河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介于81.01亿~97.99亿、95.73亿~104.90亿m3和93.80亿~114.41亿m3之间,与来水及工程取水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但随着生态水位的调高呈下降的趋势。基于计算结果,为了减缓研究区域的资源短缺问题,建议在里下河区应采取兴建引提水骨干工程、优化供水管网等措施。研究成果具有实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文昀  缪宜江 《江苏水利》2012,(7):F0002-F0002,I0001
自6月下旬淮北旱涝急转开始,我省防汛形势趋紧。7月8—9日,连云港市遭遇特大暴雨,城区普遍受淹;9-10日,沂河出现建国以来第6位洪峰,临沂站流量达8100立方米每秒;13—14日,沿江苏南及里下河南部地区普降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水位超警戒。  相似文献   

17.
《江苏水利》2007,(5):4-5,8
一、周密部署,科学调度,2006年防汛防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去年汛期,我省苏北特别是里下河地区出现了严重雨涝灾害,阜宁、建湖、射阳、宝应、楚州等县(区)降雨强度超历史,射阳河阜宁、射阳镇和新洋港盐城、黄沙港建湖等站水位接  相似文献   

18.
一、里下河地区概况 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其范围包括里运河以东,苏北灌溉总渠以南,扬州至南通328国道及如泰运河以北,海堤以西。根据地形和水系特点,以通榆河为界,划分为里下河腹部和沿海垦区两部分。  相似文献   

19.
建湖县处于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势低洼,平均地面高程低于四周邻县。每年汛期,一旦暴雨,客水压境,河水猛涨,防洪排涝压力很大。因此开展降雨靖和水位之间关系的研究,找出降雨培和水位之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于寒冷地区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根据水库运行特征分区考虑垫层的设计.冬季水位以上区域重点考虑防冻涨问题;水位以下区域考虑垫层的基础及防渗两种功能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问题.对于寒冷地区,垫层宽度的选择是造价、可靠性和施工进度要求的综合考虑结果.施工方法也是设计寒冷地区面板坝时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