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藤茶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与其体外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 建立藤茶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图谱;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藤茶不同提取部位对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不同极性部位HPLC特征峰与其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 藤茶不同极性部位HPLC图谱有明显差异,共确定了5个共有峰。谱-效分析结果显示,5个共有峰对药效贡献均较大。结论: 建立了藤茶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图谱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为该药材的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泽漆石油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 泽漆全草采用50%丙酮提取、系统溶剂萃取,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泽漆石油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通过MTT实验筛选出非细胞毒性的化学成分,进一步通过划痕实验来评价酚酸类化合物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果 从泽漆石油醚、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间苯二酚(3)、连苯三酚(4)、没食子酸甲酯(5)、没食子酸乙酯(6)、杨梅素(7)、槲皮素(8)。抗肿瘤转移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5、6均能剂量相关性地提高抗肿瘤转移活性,其IC50分别为0.475、4.568、4.612 μmol/L。结论 化合物1、5、6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细胞转移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广山楂炭的止血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高、低剂量组,云南白药组和空白组。采用断尾法、毛细管法和玻片法测定各组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以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石油醚高、低剂量组,醋酸乙酯高、低剂量组,模型组,云南白药组和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法复制血瘀出血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凝血四项、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参数及血小板参数,探讨其止血作用机制。结果: 仅有广山楂炭的石油醚部位与醋酸乙酯部位能缩短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与模型组比较,石油醚组、醋酸乙酯组均缩短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血小板压积与血小板平均分布、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值和血浆黏度,以及高、中、低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值(P<0.05)。结论: 石油醚部位、醋酸乙酯部位为广山楂炭的止血有效部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两大途径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的质量控制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 对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穗花杉双黄酮,测定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结果 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的性状、显微特征均有差异,薄层色谱中具有相同黄绿色荧光斑点,也有差异性;江南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的质量分数高于深绿卷柏;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高低为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且江南卷柏醋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优于深绿卷柏。结论 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有显著差异,江南卷柏要比深绿卷柏抗氧化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赤芍标准汤剂的HPLC双波长指纹图谱,区分不同基原赤芍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SPSS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对赤芍标准汤剂的类别及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全面、快速地为其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保证赤芍标准汤剂原质原味。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波长及梯度洗脱法,建立赤芍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以及川赤芍、白芍特征图谱;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检测波长:前25 min为210 nm,之后换为230 nm,柱温30℃。结果: 建立了赤芍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确定8个共有特征峰,指认了4个峰。使用指纹图谱区分了川赤芍、白芍与赤芍不同基原之间的特征性成分。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15批不同产地样品聚为3类,共提取两大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86.176%。结论: 不同基原、产地之间的赤芍标准汤剂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指纹图谱方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快速对基原、类别、成分进行分析,具有化学成分的追溯性,对不同基原原料及终端产品进行原质源头保证,可为赤芍配方颗粒的全面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黄芩提取物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对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分析。方法: 自制黄芩提取物,建立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芩提取物样品水提液的抑菌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谱-效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挖掘药效物质基础;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成分4,7,8,9,10与抑菌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显示,成分3,7,4,5,6,9与抑菌率药效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显示,成分3,4,5,6,7,9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VIP值大于或接近于1,对抑菌率贡献率较大;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6%以下。结论: 初步确定黄芩提取物抑菌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汉黄芩苷、汉黄芩素以及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数学模型的建立,达到了从抑菌作用评价黄芩提取物质量的目的,并为中药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沙参麦冬颗粒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萃取法、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质谱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复方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丙氨酸-脯氨酸)(1),间苯二酚(2),对羟基苯乙醇(3),腺嘌呤(4),2'-脱氧腺苷(5),腺苷(6),次黄嘌呤(7),icariside B1(8),酪氨酸(9),L-色氨酸(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4)、(5)、(7)未在复方单味药材中被发现,均为首次从该复方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盐炙对广西余甘子中黄酮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1,1-二苯基-2-苦肼基)谱效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3批广西不同产地余甘子盐炙前后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DPPH自由基体外抗氧化试验,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整体的指纹图谱与药效之间的关联。结果:确定了20个特征共有峰,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是这20个特征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组成的化学成分群共同作用的结果,盐炙后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增强。结论:盐炙后广西余甘子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与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增强具有相关性,为其盐炙品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山沉香(Syringa pinnatifolia.)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SECO]含量和总木脂素含量。方法:采用95%乙醇对山沉香加热回流提取,采用醋酸乙酯萃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沉香醋酸乙酯提取物中SECO含量。色谱柱:Agilent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流速:0.5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SECO为标准品,于280 nm波长处测定山沉香醋酸乙酯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中,SECO质量浓度在0.028~0.280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 838.6X+59.354(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27%,RSD为1.55%(n=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SECO质量浓度在0.002 6~0.084 0 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1.393X+0.03(r2=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为1.12%(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适用于山沉香醋酸乙酯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过度激活的"药效成分组"。方法以川赤芍、赤芍、白芍不同提取物LC-MS图谱峰面积及其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细胞活力增强为基础,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LC-MS图谱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内在联系进行谱效分析。结果 LC-MS图上的X11、X6、X1、X2、X9、X3这6个成分组成的"药效成分组"对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增殖药效的贡献较大。结论 "药效成分组"的研究显示,同基源的赤芍、白芍在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增殖方面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X1、X2、X9、X3),但同时也有某些成分(X11、X6)仅能在赤芍中检测到,这提示不同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可能是造成赤芍、白芍功效不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脂活性。方法:取滇黄芩茎叶用95%乙醇回流提取,得乙醇提取物;取上述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得到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采用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脂肪乳建立脂肪变性L02肝细胞模型,以非诺贝特(20μg/m L)为阳性对照,考察高、低质量浓度(100、50μg/mL)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胞中TC、TG含量的影响。结果: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排序为滇黄芩茎叶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Vc>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IC50分别为0.15、0.17、0.35、0.75、1.17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排序为Vc>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IC50分别为0.034、0.55、0.75、3.32、3.73 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排序为Vc>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IC50分别为0.003 2、0.028、0.033、0.048、0.057 mg/mL。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脂肪变性L02肝细胞中TC、TG含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其降脂能力强弱排序为正丁醇萃取物(低浓度)≈非诺贝特>乙酸乙酯萃取物(高浓度)>乙醇提取物(高浓度)>正丁醇萃取物(高浓度)>乙酸乙酯萃取物(低浓度)>乙醇提取物(低浓度)。结论:滇黄芩茎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脂活性(除石油醚萃取物外),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脂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苏秀芳  农万延 《中国药房》2010,(23):2115-2117
目的:研究人面子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研究。结果:人面子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每片0.117~0.234mg;正丁醇部位抑菌作用次之,MIC为每片0.496mg。结论:人面子叶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较其它提取部位强,可为其后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姚丽 《齐鲁药事》2005,24(1):43-45
目的 建立青黄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赤芍、夏枯草、连翘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以赤芍、夏枯草、连翘对照药材为对照能较好地鉴别出制剂中的赤芍、夏枯草、连翘,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地测定出制剂中大黄素的含量,大黄素进样量在 0 0 8~ 0 4 0 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 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 6 3%,RSD为 1 4 1%。结论 此方法简单可行,能快速准确地对青黄膏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梁永平 《中国药业》2011,20(7):20-21
目的探讨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枳实、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弗林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鉴别中,检出了枳实、大黄、赤芍;在含量测定中,辛弗林进样量在0.412~1.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1.26%(n=9)。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清胃黄连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胃黄连片中黄芩、黄连、黄柏、甘草、知母、桅子、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清胃黄连片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芩、黄连、黄柏、甘草、知母、桅子、赤芍可在不同的薄层条件下分别检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苷在0.20~1.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46%,RSD为2.89%(n=6)。结论:该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胃黄连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三叶青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丽  纪其雄 《海峡药学》2011,23(12):46-48
目的研究三叶青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分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三叶青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三叶青乙醇提取物和其4个提取部位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三氯甲烷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在一定浓度下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结论三叶青中抗肿瘤的活性部位是三氯甲烷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而且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研究谱效关系。方法 以DPPH法和ABTS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筛选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最佳部位,测定13批不同产地木芙蓉叶最佳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其谱效关系。结果 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强弱依次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石油醚部位。13批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有17个共有峰,共指认出5个成分,峰4为秦皮素,峰6为芦丁,峰8为异槲皮苷,峰10为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峰15为银椴苷,13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12~0.995。聚类热图分析和PCA将13批木芙蓉叶样品聚为两类;PLSR分析表明,峰3、峰4(秦皮素)、峰6(芦丁)、峰10(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峰12回归系数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且贡献度较大(VIP>1),为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 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为多个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钮扣不同提取物的止咳、化痰作用。方法:金钮扣用95%乙醇回流提取得到醇提取物,加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浓缩得相应的萃取物和水相溶解部位。采用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小鼠气管酚红法,观察金钮扣不同提取物的止咳、化痰作用。结果:金钮扣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咳嗽潜伏期分别为133.5、138.4、137.1、87.8s,咳嗽次数分别为7、8、8和16次,酚红分泌量分别为1.031、1.014、1.262、0.656μg;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组和正丁醇组的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酚红分泌量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石油醚组、氯仿组和水溶部分组的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及酚红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金钮扣醇提取物止咳和化痰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  相似文献   

20.
青果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洁  孙魏  杨旭锐  陈伟健  吕琳  段文军 《中国药房》2008,19(21):1603-1605
目的:筛选青果中作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gp41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部位。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梯度萃取法获得青果挥发油、青果10%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以上各部位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测定活性部位中鞣质的含量,以确定青果中非鞣质成分与活性的关系。结果:青果10%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均有较强的抑制HIV-1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97±0.38)、(26.78±0.47)、(6.80±0.10)μg.mL-1;各部位中鞣质的含量分别为8.0%、9.6%、32%。结论:青果抑制HIV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部位为水提液的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其中石油醚萃取部位活性最强,且很可能含有非鞣质类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