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制革企业生产综合废水特点,采用气浮-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介绍了处理工艺流程和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分析了SBR池DO浓度、沉淀时间等对运行效果的影响。SBR池DO质量浓度为2.0 mg/L,沉淀时间为2.0 h时,CODCr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58.6%和76.3%。该处理工艺直接运行费用为1.28元/t。  相似文献   

2.
高州市某制革废水处理的改造工程是对生化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造优化,改造好氧池,新建厌氧池、二次池、深度处理反应池、终沉池,提高去除效率、运行稳定性,保证了COD、氨氮的有效去除,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革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波 《工业水处理》2005,25(1):75-76
介绍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和应用实践,制革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强.工艺组合合理,在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物化-好氧生物法处理制革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COD、S^2-、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6%、94.8%和96.3%。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工艺设计简单、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刘玉忠  郭朋 《广东化工》2016,(19):135-137
分析了现有制革废水的特点和处理工艺,并结合制革废水处理站的运行状况和处理设施,提出现有制废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从预处理、水解酸化、生化处理三个主要方面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并设计合理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处理工艺对COD、BOD5、NH_3-N、SS的去除率分别为:92.8%,96.0%,80.7%,95.0%,出水pH在7.0左右,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表2中间接排放现值。  相似文献   

6.
制革工业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但由于其排放的废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制革工业正面临着来自公众和政府的严峻挑战,为了环境的安全,对制革废水进行充分的处理势在必行。由于目前常规的处理方法并不能有效处理制革废水,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处理制革废水的新技术,其中包括新材料和新型微生物的应用,以及新型联合工艺。最后对制革废水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国内制革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国内制革综合废水的处理研究,从一级物化处理和二级生化处理两个方面做了概括。就一级物化处理而言,介绍了国内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绿色化学技术;在制革废水的二级处理工艺研究上,介绍了制革废水处理中的曝气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生物膜等在国内制革废水处理上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情况,针对国内制革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的特点,认为SBR工艺是较适于国内制革废水特点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解酸化+CASS工艺处理制革园区工业废水。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和氨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07、50.7 mg.L-1时,出水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70、5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8.5%和90.1%。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 978-1996)。  相似文献   

9.
制革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苏北某制革厂污水处理站为例,介绍了根据制革工业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多变的特点,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条件,采用调节-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路线处理制革生产综合废水。工程运行表明:在进水CODCr和S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00mg/L和1200mg/L的情况下,排水中的CODcr和S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93mg/L和185mg/L,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Ⅱ级标准。该工程因地制宜,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在国内中、小型制革企业的废水治理上具有代表性,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穗光  周理权 《广东化工》2012,39(6):160-161
文章介绍fenton法在制革废水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现场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适合处理经过生化稳定水质的制革废水,处理后出水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针对规模化猪场粪污特点,进行了"厌氧+A2/O+UF+光催化组合工艺处理废水"工艺参数的设计、调试。通过小试确定工艺运行参数为:厌氧HRT为72h、缺氧池+好氧池HRT选择为36h。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该工艺对废水中COD、BOD5、TP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98.75%、98.34%、96.67%和95.21%,出水能够稳定在COD为63.2~82.32 mg/L、BOD5为31.2~43.2 mg/L,TP、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2.5、11.2~18.4 mg/L,水质达GB 5084-2005要求,可全部用于厂区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制革废水,在活性污泥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的HRT分别为48、36 h的条件下,当原水CODCr、NH3-N、T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00~1 400、80~250、120~300 mg/L,色度为300~400度时,处理后出水CODCr、NH3-N、T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0~220、0~8、70~220 mg/L,色度为100~120度,满足当地纳污管网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两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制革废水中的NH3-N,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混凝与气浮结合处理制革废水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毅 《广东化工》2010,37(5):180-181
近年来随着制革工业的发展,制革废水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同时废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如何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十分必要。实践证明:在生化处理前采用混凝沉淀+气浮工艺进行脱硫和除铬,去除率达98%,CODCr的去除率达到75%,BOD5去除率达到60%,大大降低后续处理的负荷,最终出水达到地方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李亚光  葛敬  王三反 《广东化工》2011,38(12):80-81
就目前制革废水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制革废水的特点、发展与现状、危害以及处理难点,主要介绍了国内制革废水的处理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制革废水的全物化处理、氧化沟、SBR工艺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以及国外制革废水处理工艺-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同时,对上述几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制革废水处理技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林媛媛  楼铮铮 《广州化工》2012,40(8):138-139
介绍了采用气浮—氧化沟—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制革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97.5%,NH3-N去除率≥90%,出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某制革废水水质及原有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前提下,设计合理的改造工艺。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处理系统对COD、BOD5、NH3-N、SS的去除率分别为98.3%、99.4%、97.0%、98.9%,出水pH在7.0左右,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制革废水生物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者设计采用氧化沟技术处理该废水.在该工艺流程中将鞣制及含硫废水单独收集,分别进行预处理,一方面可回收Cr3 ,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使后续处理更加方便.为防止污水在调节池内沉淀,避免池中污水因缺氧而导致水质恶化,调节池内应设搅拌装置.仅采用氧化沟处理难以达到出水要求,需增加混凝沉淀工艺以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8.
苏强  邹晓凤  祁振  马坤  赵伟  王建国 《净水技术》2021,40(11):115-120
为提高制革废水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减少制革废水污泥排放,通过向好氧系统和污泥消解池投加功能菌剂和营养剂的方式提高生化系统生物活性,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减少污泥排放量.试验结果表明:每日在好氧池投加经现场活化的1#菌制剂20 mg/L、营养剂10 mg/L后,生化系统对CODCr和氨氮的去除有所提高,增效后生化系统的CODCr平均去除率为96.8%,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7.6%,均高于对照组;每日向污泥消解池投加活化的2#菌制剂50 mg/L、营养剂25 mg/L后,试验组系统剩余污泥减量高达71.3%,污泥减量效果明显.为了解生物增效后好氧池菌群变化情况,对好氧池活性污泥进行高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增效后生化系统菌种数量有所增加,部分有效功能菌的丰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某印染污水厂拟进行工艺改造。废水处理主体工艺计划采用"调节+混凝+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及洗水,并提出两个组合方案。通过分析8个不同进水(不同比例的印染废水和洗水混合)的模拟系统运行的效果得到:各处理系统的出水达标,酸化池、氧化池的HRT最佳值为10 h。氧化池处理效率随HRT的变化和酸化池类似。系统的处理效果在一定的有机负荷范围内随浆染废水比例增大而增强,单独处理水洗废水效果最差,最佳比例为1:1。说明系统能够承受较大的印染废水冲击。牛仔布漂洗废水及其他印染废水混合进行集中处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对全国制革行业的废水排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制革废水工艺,通过混凝气浮、复合SBR等工艺进行治理,出水稳定达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结合实例分析治理工艺的可行性及应用推广前景,并提出完善该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