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54例中心静脉导管阳性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培养结果阳性的中心静脉导管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情况,并初步探讨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54例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患者,结果提示导管留置5天以上容易并发CRI,以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CRB)多见。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真菌感染的分布与发生率,分析其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0月医院留置CVC的200例肿瘤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CVC相关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5.0%,其中26例单纯CVC感染(CVC-RI),4例合并真菌血症,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皱褶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3.3%、16.7%、13.3%、10.0%及6.7%;CVC感染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及手术与否无相关性,不同部位置入CVC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C相关感染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拔出CVC后感染自愈,4例真菌血症患者抗真菌治疗后,3例痊愈、1例合并肺部假丝酵母菌感染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肿瘤患者CVC相关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时拔除CVC,可有效地预防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相似文献   

3.
静脉导管病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分析静脉导管引起病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2002年8月-2005年12月所有送检静脉导管培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送检的605例样本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有149例,阳性率为24.6%;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病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段统计,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2株,占41.6%;革兰阴性杆菌52株,占34.9%;真菌30株,占20.1%;革兰阳性杆菌5株,占3.4%;在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属51株、肠球菌属11株,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35株、肠杆菌科细菌17株。结论静脉导管感染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应规范操作以减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85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后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和药敏以及预后。方法:利用Blot技术对500例成人心脏直视手术后的85例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CVCI)的患者进行诊断;冲洗导管的肉汤和外周血中培养出相同的菌株为确诊CVCI的诊断标准;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分析预后。结果:85例患者均确诊为CVCI,并分离出97株病 原菌,菌种绝大多数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阴沟杆菌和弗劳地枸椽酸菌;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81人治愈,4人死于心力衰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这种细菌因产生抵抗吞噬细胞和抗生素的粘质而不易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PICC置管感染的措施.方法 选取行PICC置管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置管后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各种暴露因子与发生感染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临床经验探讨预防PICC置管感染的措施.结果 患者性别、置管所选静脉位置的OR值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年龄>60岁、基础疾病中包含糖尿病、置管人员年资<5年、置管时间>180 d、静脉输注液体种类的OR值分别为2.78、2.57、2.09、2.77、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中,患者年龄>60岁、患糖尿病、置管护理人员年资<5年、静脉输注液体为完全胃肠外营养、导管留置时间>180 d者比例为:23.18%、11.72%、12.97%、27.80%、9.50%.结论 PICC置管后发生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率,重者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临床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严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尽量降低感染率,确保患者获得良好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究其相关因素,为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1月于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610例,采用医院微生物半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通过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同时搜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10例ICU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患者31例,感染率为5.08%,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60.53%;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第三代以下头孢菌素、四环素类、部分氨基糖甙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可达100.00%;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者的意识状态、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静脉营养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注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针对病原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后病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起病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2005年5月-2008年4月516例所有送检PICC导管培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送检的516例样本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有119例,阳性率为23.0%,PICC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年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留置时间长与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例患者留置PICC平均时间是65 d,均无相关性感染发生,仅有15例患者发生轻微上肢肿胀.结论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仔细观察、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使用有效过滤器会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587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CVC-R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587例中心静脉穿刺并置管患者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7例患者平均相关性感染率为14.1%,其中革兰阳性菌占分离菌的47.0%,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的38.5%,真菌占分离菌的14.5%。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7.8%、8.5%、18.4%、28.9%,置管时间≤7、8~14、≥15d的导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6.9%、7.5%、38.9%。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减少留置时间,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并分析CRBSI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各科ICU 2008年1~12月所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患者总置管日2456 d,共送检165份中心导管尖端和283份血培养标本,导管53例阳性,阳性率为32.1%,与导管尖端培养出同一种细菌的血培养14例,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为21.6‰,感染率为5.7‰;引起CRBSI病原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6%)、金黄色葡萄球菌(21.4%)和白色假丝酵母菌(21.4%)。结论研究显示,引起CRBSI的菌株耐药率非常高,应加强导管管理的全程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为更好的预防及控制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23例行肝癌切除术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导致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结果 223例患者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24例,感染率10.76%,其中静脉导管留置13例,占54.17%;导管局部感染10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分别占41.67%、4.16%;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静脉高营养时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患者年龄<60岁、未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1~2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无静脉高营养时的感染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穿刺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是引起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主要与穿刺次数较多、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有关,因而提高穿刺技巧以减少穿刺次数和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及控制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导管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中心静脉导管送检标本培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送检的532份样本中,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83份,阳性率为15.6%;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48株占57.8%,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28.9%,真菌11株占13.3%;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100.0%、92.31%~100.00%;对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58.3%.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是静脉导管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且耐药严重,应加强细菌检测,有效控制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介入术后插管感染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介入术后引起静脉插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医院肿瘤介入科84例介入术后深静脉插管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有6项因素与感染有关,分别为导管留置时间长32例(38.10%),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20例(23.81%),股静脉穿刺时污染12例(14.29%),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8例(9.52%),插管操作过程受污染8例(9.52%)及导管内血凝块堵塞4例(4.76%)。结论肿瘤患者介入术后深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深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9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真菌(41.1%),革兰阳性球菌(35.6%),革兰阴性杆菌(23.3%).非白念珠菌已成为主要的致病真菌(19/30株),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常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念珠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并缩短留置时间,是有效预防CRS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对小儿皮肤压伤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手足背部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尾端S型至掌面手心或足底部3M胶贴外加3M弹力绷带固定法。结果:两组在堵管上无明显差异,而在固定部位的皮肤压伤及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手足部静脉留置针尾端采用S型掌面的固定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局部皮肤压伤及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科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特点、影响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医院综合科收治的335例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60岁患者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5例患者中,感染48例,感染率14.3%;感染组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外营养、气管切开、住院时间及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46.2%,革兰阴性杆菌22株,占42.3%,真菌6株,占11.5%;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费用明显增高,病原菌耐药严重,在高度怀疑严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而培养结果尚未回报时,可适当选用替考拉宁联合美罗培南或者阿米卡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方法将ICU 791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1阶段2009年6-11月371例,4105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0年1-6月420例,4824个导管日为集束化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束化组CRBSI发生22例,发生率4.56‰,对照组发生34例,发生率8.28‰,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276例腹部外科手术后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27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4.7d,其中发生感染26例,感染率为9.4%,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护理,缩短置管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预防治疗对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9例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16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置管患者均及时拔除置管,患者经局部换药及全身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治愈时间37d。结论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因素、导管材质、护士操作不当、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固定及局部穿刺点护理不当等有关;应加强护士的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规程,选择抗菌导管、改进导管固定方法,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和临床观察等,是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CRBSI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2篇,总样本量为14 422例,5篇队列研究,7篇病例对照研究,NOS评分为4~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WMD=12.25,95%CI=5.55~18.94)、多腔导管(OR=3.52,95%CI=1.46~8.52)、股静脉置管(OR=2.44,95%CI=1.34~4.46)、肠外营养(OR=2.47,95%CI=1.18~5.21)、住ICU的时间(WMD=10.01,95%CI=4.17~15.85)、APACHEⅡ评分(WMD=4.46,95%CI=1.25~7.66)、合并糖尿病(OR=1.83,95%CI=1.08~3.0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管留置时间、多腔导管、股静脉置管、肠外营养、住ICU的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糖尿病是ICU患者CRBSI危险因素。因纳入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一般,尚需设计严谨、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降低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回顾性调查、目标性监测方法,对医院2008年1-12月及2009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发生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09年开展目标性监测,实施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后,老年患者永久性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由2008年的25.0%降至2010年的9.1%;无菌操作不严格、不注意手卫生、不重视置管部位的观察和护理等,是引起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尤其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