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国产尿激酶(UK)对12例发病后6~12h进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设对照组。结果:溶栓组7例获得冠脉再通,再通率58.3%,对照组无1例再通。说明:延迟溶栓治疗完全可能使阻塞的冠脉再通。本文提示:至少可以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放宽至发病后12h以内。  相似文献   

2.
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2例疗效进行评价,并与未用尿激酶治疗的30例对照。结果,尿激酶组冠脉再通率为46.15%(2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1/30);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者,冠脉再通率达67.86%(19/28);溶栓组住院病死率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观察表明,尿激酶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冠脉再通,早期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2例疗效进行评价,并与未用尿激酶治疗的30例对照,结果,尿激酶组冠脉再通率为46.15%(25/52),显著高于对照组3.33%(1/30),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者,冠脉再通率达67.86%(19/28)溶栓组在住院病死率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观察表明,尿激酶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冠脉再通,早期使用可进一  相似文献   

4.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影响。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滴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60.7%,再通者中胸痛至开始溶栓在3h内者占64.8%,3~6h者占29.4%,7~12h者占5.8%,溶栓愈早疗效愈好,以100万~150万u.30min内1次静滴为好,未见严重出血,再通后再梗塞者再用尿激酶,疗效与初用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uk)中等剂量对AMI院前急救溶栓治疗78例,其疗效与80例常规治疗相比较。结果①院前溶栓组冠脉再通率86%,对照组冠脉再通率67%;②溶栓组死亡率为2.6%,对照组为8.8%;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溶栓组为7.4%,对照组26.3%。结论AMI溶栓治疗开始的越早越好,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溶栓后早期T波的变化与冠脉再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早期T波的变化与闭塞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溶栓后24小时内有无T波倒置分为两组。依据临床间接判断冠脉再通的标准观察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3.1%和11.3%(P〈0.01)。结论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判定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对37例AMI行静脉溶栓治疗,96例AMI行常规治疗,依临床指标判定冠脉再通,其中溶栓治疗20例溶栓再通,常规治疗9例自发再通。再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前移,上升率显著增快,峰值期持续时间缩短,根据其活性-时间变化曲线计算心肌梗塞量,溶栓再通分别为28.7±13.1CK-g,27.8±12.5CK-MB-g,自发再通27.1±10.8CK-g,26.0±11.2CK-MB-g,溶栓未通分别为41.8±19.9CK-g,40.5±19.0CK-MB-g,再通心肌梗塞量明显小于未通者(P<0.05)。提示AMI时冠脉再通可有效地缩小心肌梗塞范围。  相似文献   

9.
杜娟 《中原医刊》2003,30(12):5-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与溶栓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观察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后72h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100例,冠脉再通80例,再通率80%。其中发病1h内溶栓4例,再通4例,再通率100%;发病1-2h内溶栓18例,再通17例,再通率94.4%;发病2-4h内溶栓20例,再通18例,再通率90%;发病4-6h内溶栓21例,再通19例,再通率86.4%;发病6-8h内溶栓15例,再通11例,再通率73.3%;发病8-10h内溶栓9例,再通6例,再通率66.7%;发病10-12h内溶栓8例,再通4例,再通率50%;发病12-24h内溶栓4例,再通1例,再通率25%;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8.633,P<0.01)。结论:AMI后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率存在相关性,梗塞时间越短,溶栓再通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在心电图监测下,对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时段溶栓的血管再通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冠脉再通22例,再通率达64.7%;未再通12例,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16.7%。不同时段溶栓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不同(P〈0.005)。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将70例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水激酶疗效的对比研究。尿激酶溶栓组再通率47.1%,对照组再通率1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溶栓组住院病死率(23.5%)略低于对照组(24.5%),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提示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虽可使冠脉再通,但对降低住院病死率的作用很小,这可能与溶栓组病例数较少有关。无期疗效有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利 《中外医疗》2009,32(10):39-39
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开展溶栓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16例,再通率为57.1%,发病在4~6h者6例,再通率为60%。结论AMI溶栓治疗的疗效存在时间依赖性,越早越好,最佳时间在发病6h内,尽早开通冠脉血流,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维展  武长东 《河北医学》1996,2(6):562-564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塞(AMI)109例,施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80例,分治疗组42例,于溶栓前10 ̄30min给脉络宁40 ̄50ml,并以此剂量每日1次连用7d;设单用溶栓治疗者38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6%和84.2%,发生严重心衰3例(7.1%)和6例(15.8%),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PA)17例(40.5%)和30例(78.9%),两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张保森  逯锦涛 《广东医学》1995,16(7):443-444
自1994年7月应用天普洛欣治疗急性心梗28例,冠脉再通率为60%。5周死率10.7%,其中发病6小时之内冠脉再通率78%,分析了发病超过12小时之后的溶栓治疗标准及疗效评价,同时对70岁以上患者溶栓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h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临床与冠脉造影血管再通进行评价。方法42例发病3h内AMI患者,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后7h-15d行冠脉造影,判定冠脉是否再通,同时与临床判断再通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判定冠脉再通率为76.19%,与冠脉造影判定再通率为83.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h内AMI静脉溶栓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方法,临床与冠脉造影判定冠脉再通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李启荣 《广西医学》2002,24(8):1186-1188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32例AMI患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55例AMI患的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59.37%和14.55%(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5月~1998年6月对6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冠脉和静脉溶栓.并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24例冠脉溶栓(PTCR)的血管再通率为83.3%.40例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为55.0%.二者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溶栓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玲  鲍曙晖 《中原医刊》1996,23(11):14-16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用国产尿激酶对3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结果显示:冠脉再通率60%,四周住院病死率6.67%,再通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早期溶栓治疗对合并有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也有效。除2例发生轻微出血外,未见其他严重副作用发生。我们认为该疗法安全有效,宜于基层医院推广普及。我们对尿激酶剂量、联合用药、治疗关键及溶栓适应症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尿激酶治疗72例急性心肌梗塞,并观察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病程〈4h溶栓治疗组,胸痛均在1h内缓解或消失;ST段在1h内下降〉50%者26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峰值均提前至12h内出现。血管再通率为71.87%,与病程4 ̄6h和〉6h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早期溶栓可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在心电图监测下,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冠脉再通44例,再通率达64.7%;未再通24例,其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16.7%。不同时段溶栓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