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壳体同位素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Gyraulus sibirica壳体同位素的分析,并将其与器测气象资料进行相关研究,建立了兴措湖同位素记录与对应的降水和气温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地区腹足类生物在夏半年形成壳体,它所记录的是夏半年而不是全年的气候环境信息;Gyraulus sibirica壳体δ^16O指标与夏半年温度滑动平均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平均变率为1.64‰/℃,均值比为0.28‰/℃;δ^13C指标与夏半年的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1,平均变率为0.027‰/mm。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的气候环境信息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的分析,结合碳酸盐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并且据此分析了青海湖地区近700a来的气候环境演变。青海湖沉积物的有机碳含量及其同位素较好地记录了温度的变化,在有机碳含量高,有机碳同位素低时,气温较高,反之则相反,小冰期的3次冷期以及20世纪以来的升温在该岩心中得以清晰地反映。  相似文献   

3.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1991年5月,利用澳大利亚转动式采样器在江苏固城湖获得总长6.2m的完整柱状岩芯,以5cm间隔采样,对样品中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湖沉积物中粒度参数、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其δ^13C值的形成条件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暖湿时期,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TOC)较高,有机质的δ^13C值较高,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细;反之,在冷干时期,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TOC)较低,有机质的δ^13C值较低,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粗。反映出沉积物中TOC含量、有机质δ^13C值及粒度特征与气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合^14C测年,分析了湖区古气候演化序列,表明自8500aBP以来湖区气候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即暖湿-凉干-温湿-冷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对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形成条件及其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主要由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决定,因此也涉及有机质合成所需碳的来源。此外,还受湖水化学性质(pH值、硬度等)、湖泊初级生产力、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流域水文特征、区域自然环境、沉积环境以及沉积物埋藏后的保存状况等因素影响。有机质碳同位素与气候条件存在着一联系。 ̄(13)C值高,一般对应于气候的暖期; ̄(13)C值低则对应冷期。但两者关系实际远非如此简单,一些地区的湖泊沉积物有机质 ̄(13)C对气候波动并不敏感,有时甚至具有反向的变化,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详细论述。另外,通过对鄱阳湖、呼伦湖等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 ̄(13)C值对区分湖泊沉积中间夹的非湖相(河流、风沙沉积等)沉积环境也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δ13Corg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δ^13Corg变化反映了气候环境的变化.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造成黄旗海湖泊沉积物δ^13Corg负段对应暖湿环境,偏正段对应冷干环境.自8.2 kaBP开始,δ^13Corg显著降低,表明本区气候转暖;8.2~4.0 kaBP是全新世大暖期,这一时期黄旗海为高湖面,在7.8 kaBP左右本区气候最为暖湿.4.0~2.2 kaBP,δ^13Corg明显偏正,指示气候变为冷干,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在研究时段内δ^13Corg相对于-23.5‰均值的正负偏移主要反映了湖泊有机质生产率和保存条件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当时的气候,尤其是湖泊水位的波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湖光岩玛珥湖HUG-B孔岩心记录了6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来δ^3CTOC值变化比较明显,其变化范围为-28.5‰~-15.5%0。结合孢粉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湖光岩玛珥湖δ^13CTOC变化曲线可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62~58和48~40.5kaBP两个时段的δ^13CTOC值偏负,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陆生C13森林植被,反映了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58~48和40.5~17.2kaBP期间δ^13CTOC值明显偏正,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源自C4草本植物,反映了湖光岩地区有效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增加导致湖光岩玛珥湖湖面下降,大量C4草本植物生长在暴露的湖滨岸;17.2~4kaBP时段内δ^13CTOC值尽管存在更加频繁的波动,但总体呈现逐渐偏负的趋势,反映了暖湿和冷干气候多次交替但总体上逐渐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4kaBP以来δ^13CTOC值存在逐渐偏正的趋势,虽然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但很可能反映了干旱程度的再次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有效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是控制湖光岩玛珥湖地区C3/C4植物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湖光岩玛珥湖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支持区域气候环境而不是大气CO2浓度变化是末期冰期以来热带低纬度地区C3/C4植被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博斯腾湖河口区与敞水区沉积岩心中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合烧失量、粒度、磁化率等指标,在210Pb、137Cs年代测定的基础上,探讨博斯腾湖近200年来有机质来源变化以及湖泊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流域的农业活动对湖泊敞水区的影响比河口区早。1810-1883年间由于流域内气候由湿转干,湖泊水位下降导致较多陆源物质到达湖泊敞水区,δ13Corg快速下降而δ15N快速上升。1884年新疆建省后,农业活动导致BST16岩心的颗粒变小,δ13Corg偏负而δ15N偏正。1950年后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导致BST13岩心的δ13Corg降低、δ15N升高,BST16岩心的δ13Corg缓慢上升说明湖泊营养水平开始缓慢上升。1900年后BST16岩心的δ15N快速下降与δ13Corg进一步上升表明了初级固氮藻类增加,湖泊初级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8kaBP来云南洱海地区气候演化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结合硅藻分析资料,恢复了近8ka来云南洱海地区的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8.1kaB.P.来的气候演化分为9个阶段,伴随湖泊水位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0.
酸化过程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δ13C)可以示踪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质来源,对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沉积物中有机物的δ13C,需要对样品进行酸化,以去除无机碳的影响。由于不同来源的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含量和组份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样品性质,优化酸化处理过程。本研究分别选取了无机碳含量不同的温带与热带河口、海湾沉积物样品,比较了3种不同酸化过程对有机物δ13C分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方法1(酸洗法)中6%H_2SO_3和1mol/L H_3PO_4对无机碳含量较高的热带河口、海湾样品去除效率较低,而2mol/L HCl去除无机碳酸盐的效果较理想。方法2(酸蒸法)并不适用于无机碳含量较高的热带河口、海湾样品;而对于无机碳含量相对较低的温带河口、海湾样品,9h酸蒸较为适宜。方法3(非原位酸洗)的结果较方法1和方法2偏正,表明其对含13C丰富的有机组分破坏较小,且方法3中残留的酸对δ13C的分析没有影响。因此,方法3是去除海洋沉积物中无机碳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含量(δ13C)、氮同位素含量(δ15N)及生物成因SiO2(BSiO2)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海源和陆源有机质的分布受海区环流结构和营养盐结构所制约.楚科奇海中西部和楚科奇海台受太平洋富营养盐海水的影响,海洋生产力高,沉积物中海源有机质和BSiO2含量高;靠阿拉斯加一侧海域海水的营养盐含量和生产力都偏低,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比重增加;在研究区北部和东北部的楚科奇高地和加拿大海盆,冰封时间较长,营养盐供应少,海洋生产力低,但来自马更些河和阿拉斯加北部的陆源有机质增多,沉积物中BSiO2含量小于5%,海源有机质百分含量小于40%.由于亚北极太平洋水通过楚科奇海向北冰洋海盆输送,研究区营养盐池表现为开放系统,营养盐的利用率与它的供应成反比,与海洋生产力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影响,在云南星云湖水深8.2m处采集1支85cm长的柱状沉积岩心,对沉积岩心中的植硅体分析结果表明,植硅体种类丰富,呈有规律变化,其组合揭示了近160a以来星云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植物种类之间存在不同的比例关系,而且留下了人为扰动的明显印记。在整个沉积物柱的植硅体组合中,松等大型乔木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越到上部比例越大,除了受滇中地区气候地理因素的影响外,可能还有人为的原因。星云湖地区近160a来的气候有明显的波动,由温凉湿润到湿热再到温热的趋势,在20世纪20年代与40年代是高温期,而40年代是最湿热的,这与传统中提到的80年代温室效应说法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水体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有机分子碳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博  严重玲  傅强 《海洋科学》2007,31(6):87-91
有机碳是指存在于沉积物总有机质(TOC)中的碳。由于同位素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生物在生存活动过程利用环境中碳的同时改变了其同位素的比值,即产生同位素效应(isotopic effect)。通过检测来自于生物有机质中的碳同位素比值,就有可能对沉积物所在地的环境变化信息进行重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的CM和HM孔揭示了冰后期以来的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的沉积环境。钻孔的有机碳、总氮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以及碳酸盐组成在不同沉积相中变化规律不一致,基本上落在现代长江主要支流和干流的沉积有机质组成范围内,而偏离河口地区的表层沉积有机质组成,反映长江流域的高等植被是三角洲冰后期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而水生生物有机质的贡献较少。冰后期早期河床相和晚期三角洲相的沉积有机质组成变化要大于中间的河漫滩、河口湾到浅海相沉积。冰后期沉积有机质和碳酸盐组成基本上可以反映冰后期长江流域的古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的古气候波动变化与孢粉研究结果相似;但全新世大暖期和古洪水等气候变化事件在沉积有机质组成上的反映不显著。显然,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陆海相互作用强烈,沉积地层不连续,且沉积有机质来源比较复杂和沉积环境变化大,运用全岩有机元素和有机碳同位素以及CaCO3组成指示古环境有相当的难度和多解性,需要寻找更敏感与可靠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5.
藏南沉错沉积物有机质δ13C对湖区环境冷暖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代用指标,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较为复杂。通过研究藏南沉错CC1孔216 cm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δ13C的变化,认为其波动是对湖区环境冷暖变化的良好响应,且在暖期偏低,而在冷期偏高。以δ13C的变化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地球化学指标包括总有机碳(TOC)、氢指数(HI)、碳氮比(C/N)等,讨论了研究区近1 400 a来的冷暖变化,进一步划分出了4个暖期和4个冷期以及若干冷暖过渡期。其中4个暖期依次和"隋唐温暖期"、中世纪温暖期(包含中间2个暖期)和20世纪变暖相对应;而4个冷期中的后3个分别对应于小冰期的3个冷期,其时间范围分别约为1460-1510 AD、1660-1770 AD、1850-1900 AD。CC1孔δ13C值波动所指示的冷暖时期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利用冰心、树轮、物候资料、史料及观测等资料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反映了湖泊沉积物有机质δ13C作为环境代用指标的有效性以及藏南沉错地区气候变化与其他地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河蚬分布的气候环境及壳体稳定同位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地考察和对现有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揭示中国大陆河蚬现生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年降水量大于800 mm(800~1400 mm)、1月平均气温大于0℃(0.5~4.5℃)、温暖湿润的淡水—微咸水河湖环境之中。河蚬壳体在生长过程中记录了气候环境和水体性质的信息。利用碳酸盐自动装置与Finnigan MAT-253型质谱仪联机对河蚬壳体δ18O和δ13C的值进行了系统测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壳体生长过程中由于生理效应和生态习性差异造成全壳的δ18O值变化较小,江苏一帆河、古黄河、江西绵江和云南滇池4个采样区(点)之间变化仅为1.4‰;河蚬壳体不同部位δ18O值记录了生长过程中的季节性温度变化;随纬度增高壳体δ13C值富集轻同位素组成,有变负的趋势;雨热同期气候环境下的一帆河、古黄河地区现代河蚬壳体碳氧同位素值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变化位相非常相似,反映了壳体碳氧同位素值对气候环境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PD孔沉积物的碳氮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位于广州番禺东涌镇PD孔的三角洲沉积物进行了有机碳、陆源有机碳和碳氮比值分析,结合微体古生物和14C年代资料,将岩心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23.88~21.71 kaBP)有机碳、陆源有机碳含量递增,存在大量有孔虫和介形虫,反映海侵作用逐渐减弱;阶段Ⅱ(21.71~3.79 kaBP)是一层花斑黏土,有机质含量极低,指示风化作用强烈;阶段Ⅲ(3.79~2.88 kaBP)碳氮比值、陆源和内源有机碳比值的变化在平衡状态波动,指示海平面上升的海陆过渡环境;阶段Ⅳ(2.88 kaBP以来)陆源有机碳比重和碳氮比值较高,主要为受河流作用控制的陆相沉积,气候温暖湿润,陆源碎屑丰富。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4年在安徽龙河口水库采得的沉积物样芯以及上游三条主要河流的流域表层样品,对其有机碳、氮、磷含量以及其他气候代用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晓天河流域样品有机碳、氮含量最高,柱样中各元素含量随深度增加缓慢变小,但在50cm深度有明显峰值出现。同时对沉积物中碳-氮和氮-磷耦合关系进行了讨论,推断其物质来源以河流携带陆源植物输入为主。其含量变化受物质来源、本身生物化学作用、人类活动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太湖沉积物碳氮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分析表明,草型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总体比藻型湖区高。湖泊从贫-中营养水体向中-富营养演化过程中,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沉积物TP、TN则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各湖区表现出差异。湖泊演化到富营养阶段,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明显的偏负。近50年来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反映的湖泊环境演化过程与实际环境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太湖水环境存在50年代及90年代两次较明显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对东海中陆架泥质区及其周边的表层沉积物分别利用容量法、元素分析仪法进行了IC、OC含量分析,利用筛析法和沉降法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IC含量均明显高于OC含量。OC含量在泥质区高,砂质区低;IC含量分布为:近岸细粒沉积区为相对高值区,中陆架砂质区为低值区,中陆架泥质区为高值区,外陆架砂质区为特高值区.OC富集主要受控于上覆水体的生物生产量、沉积动力环境以及海底物理化学条件。IC的分布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