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东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海东市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的矛盾,确定了反映海东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在求得权重的基础上构建了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对海东市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海东市的土地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协调等级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中度失调发展到土地利用水平滞后型勉强协调。协调发展度虽有所上升,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只有加强土地管理、优化土地结构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海东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威海市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权重,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威海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6年威海市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也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协调等级从轻度失调土地利用滞后型上升至初级协调土地利用滞后型,但距离高度协调还有不少上升空间。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社会经济增长,也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才能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浮市实际情况,构建了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9~2013年云浮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云浮市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发展协调有序,但距离最优状态尚有潜力可挖;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于土地利用发展较为滞后,在未来发展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与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协调发展水平经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中度失调、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勉强协调3个阶段。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处于第二象限协调耦合阶段,两系统相互作用都很明显。2008~2012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从27.36上升到59.34,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 2013~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从19.03下降至2.02,即从良好协调耦合状态向低级耦合状态发展,两系统的相互作用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与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协调发展水平经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中度失调、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勉强协调3个阶段。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处于第二象限协调耦合阶段,两系统相互作用都很明显。2008~2012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从27.36上升到59.34,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 2013~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从19.03下降至2.02,即从良好协调耦合状态向低级耦合状态发展,两系统的相互作用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建立土地利用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演变特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3年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经历了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上升过程。并据此,针对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典型森工资源型城市伊春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建立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1~2010年伊春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伊春市土地利用评价值和生态环境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评价值由0.1303提高至0.7147,生态环境评价值由0.2201提高至0.6657;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整体上逐年增加,由0.3912增加到0.8296,从濒临失调类土地利用滞后型模式演进为中级协调类生态环境滞后型模式,表明伊春市土地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18年城镇化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在2000—2018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现阶段属于土地生态安全滞后型;(2)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稳步增加,耦合度为拮抗状态,两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极度失调衰退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3)预测2019—2023年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2023年可能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的水平。为推动安徽省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建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保投入、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广西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及其相互间的耦合情况,以系统论为核心指导,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两个维度,推演土地利用多功能机理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广西及其各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2008—2017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270 9上升到0.781 2,各功能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综合水平的排名为文化性功能 > 经济性功能 > 社会性功能 > 生态性功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性功能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演变过程,在14个地级市中,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最优。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总体呈向好发展态势,各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区内土地利用各功能间尚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协调发展机制。为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广西应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核心节点,以点带面,走以文化性功能为引领、以生态性功能提升为关键、统筹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的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土地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熵权的土地安全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选取2003 ~ 2013年广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土地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 ~2013年,广西土地安全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一直处于预警级水平;在评价期内,广西土地安全和区域经济水平间的关系从勉强协调阶段转变为良好协调阶段,协调类型也由区域经济滞后型转为土地安全滞后型,但区域经济的增速明显快于土地安全的增速.因此广西土地安全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重视土地安全的承载力,在加强土地安全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的有效增长,保持两者的协调关系以期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