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华 《广西教育》2022,(6):68-71
本文分析涉农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在机理,论述“双主体、三融入、四递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两者相融合的模式,认为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当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理念,融合就业指导课程,整合现代农业知识、劳动课、关键能力培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以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内在驱动力,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本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和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等四个维度上教育协作、功能互补和能力递进的“四维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浙江省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且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公共课程,它以“培养职业自主规划能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培育创新创业技能”为目标。其课程建设应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为主线,以模拟实践为载体,分步骤分模块实施动态教学,并建构知识与能力、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三个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当前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况,分析新时代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选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内容、构建四维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服务平台、构建“管+教+培”三位一体师资队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等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地方高校竞争力的核心,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唯一系统化的就业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故此以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基本素质为目标,结合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现状,从宏观角度对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等因素如何转变以适应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支撑,提升地方高校层次。  相似文献   

6.
受制于自身能力较弱,西部地方高校需要用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政策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根据不同时期“对口支援计划”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差异,支援高校中山大学和受援高校吉首大学不断探索商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点对点”对口支援构建起多层次的商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环境熏陶-课程训练-竞赛模拟-基地历练”的进阶式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现了西部地方高校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面向全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而教赛融合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教赛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模式。如在具体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在具体的教改中从构建“赛中学,赛中评,赛中思”的教学模式、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的教学方法、完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打造“专业导师、创业导师”的师资教学团队四个方面来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大思政”格局和深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以“互联网+”大赛为例,在充分解析“互联网+”大赛核心评审指标教育价值的基础上,从“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模块构建、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价反馈等四个方面,建立“互联网+”大赛促进思政育人实现途径闭环体系,并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以及“互联网+”大赛赛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证明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充实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金课”是以高质量传授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目标的课程,具有显著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征。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扭转困境,构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体,以多维化、系统化、虚拟仿真化和社会实践化为目标的“一体四化”“金课”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工程实践课程中,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工程实践课程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专创融合视域下,搭建由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训练平台和特色与实践创新训练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建构与该专业培养体系贯通融合的“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全过程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团队协作、工程创新思维、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