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短时体外受精(IVF)或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首次助孕周期对预防IVF受精率低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初次助孕周期中因存在精卵结合障碍高危因素而接受短时IVF(或短时IVF联合联合早期补救ICSI)或half-ICSI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助孕组(A组,n=192)和half-ICSI助孕组(B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为进一步分析受精情况,筛选A、B两组中IVF受精率低下周期(受精率≤30%)的患者,分别设为A1组(n=20)和B1组(n=9),比较A1、31两组的卵子受精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不存在过度ICSI(0.0% vs89.8%,x2=479.888,P<0.01).A组正常受精率低于B组(73.3% vs 79.6%,x2=14.780,P<0.01),但两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F受精率低下周期中,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A1组77.9%,B1组49.4%,x2=28.833,P<0.01).结论 相比half-ICSI,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避免过度ICSI、提高IVF受精率低下周期的正常受精率,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更加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康卫卫  梁新新 《海南医学》2020,31(7):875-878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黄体期注射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74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高龄不孕患者(≥35岁)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拮抗剂方案进行调节,其中观察组在黄体期注射生长激素,对照组不添加生长激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胚胎发育情况、治疗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使用天数分别为(1 848.27±514.07) IU、(8.03±2.15)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 259.09±587.42) IU、(9.36±2.71) 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HCG日E2值分别为(10.69±2.37) mm、(3 945.38±1 204.87)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9±1.54) mm、(3 082.19±964.9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获卵数[(6.58±2.12)枚vs(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Y、小Y染色体与精液质量及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638对夫妇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不育或不良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对比分析染色体核型正常组与大Y组、小Y组之间IVF/ICSI助孕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出生率、流产率等.结果 638对夫妇行IVF/ICSI助孕患者中双方染色体核型均正常者共518对,男方染色体为大Y女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52对,男方染色体为小Y女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17对.大Y、小Y染色体检出率分别为8.15%(52/638)、2.66%(17/638).大Y/小Y染色体与精液参数的关系显示轻中度少弱精组小Y的检出率6.1%高于正常精液组的1.6%(P<0.05);重度、极重度少弱精组的大Y的检出率17.0%高于正常精液组的6.4%(P<0.05);无精子组小Y检出率6.1%亦高于正常精液组(P<0.05).结论 大Y 和小Y染色体可引起男性少弱精、无精,对IVF/ICSI助孕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非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IVF/ICSI助孕的促排卵反应及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排除影响结局的因素,首次行IVF/ICSI长方案助孕的年龄<38岁不育女性225例,按BMI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0kg·m-2)和超重及肥胖组(BMI≥24.0kg·m-2)三组。比较不同BMI组IVF/ICSI促排卵结局。结果①三组间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成熟卵子率及受精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②体重过低组bFSH和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均高于体重正常组,而体重过低组的成熟卵子率低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及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组的成熟卵子率与正常体重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受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不育原因、助孕方式、基础雌二醇(bE2)、基础睾酮(bT)、基础泌乳素(bPRL)、基础窦卵泡数(bAF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E2、子宫内膜厚度(EM)、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天数、获卵数、胚胎着床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冷冻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方BMI高低不影响年龄小于38岁非PCOS患者IVF/ICSI助孕促排卵卵巢的反应性;女方BMI过低或过高可影响IVF/ICSI助孕的年龄小于38岁的非PCOS女性卵子质量,但BMI过高、过低不影响其胚胎质量及IVF/ICSI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子DNA完整率(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对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我院生殖中心收治进行辅助生殖的162对夫妇的临床资料,其中IVF 108周期,ICSI 54周期,通过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检测其丈夫精子DNA完整率并观察精子DNA完整率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结果 通过相关系数比较,IVF组中DFI与受精率(r=-0.123,P<0.05)、优质胚胎数(r=-0.139,P<0.05)、临床怀孕率(r=-0.174,P<0.05)有着密切的关系;ICSI组中无明显的关联.结论 DFI对预测IVF妊娠结果起作用,而对ICSI结局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中心在稳定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基础上,开展了卵巢早衰(POF)患者的赠卵治疗,并获得宁夏首例临床妊娠。1病例资料患者46岁,继发不孕9年,月经史:17岁。间歇性进行人工周期治疗和中药调经,于1994年顺产1名女婴,健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助孕患者染色体多态及异常检出率及主要异常核型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7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ET/ICSI-ET)治疗对象的核型,分析其多态及异常核型检出率,探讨主要异常核型与生殖异常的关系及Y染色体异常与精液质量的关系。结果 IVF/ICSI助孕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多态及异常者的总检出率为8.07%。其中以Y染色体异常最常见,占8.52%,其次为1、9、16号染色体变异,占1.67%。不同多态及异常核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Y染色体多态及异常可影响精液质量。结论 IVF/ICSI助孕者中染色体核型多态及异常者的总检出率高于我国普通人群。染色体异常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体外助孕治疗周期中存在不受精可能且上游有效精子数量不低于500万的夫妇分半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VF)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探讨是否存在分半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指征选择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2007年6月接受体外助孕的夫妇中选取符合指征周期,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同一周期取得的卵子随机分半,分别进行常规IVF与ICSI治疗。卵裂球≥5个且卵裂球碎片<50%的胚胎为可用胚胎。结果共有94周期进入分半治疗周期,其中常规IVF受精失败或低下(LFR)22周期(23.40%);同期常规IVF治疗530周期,其中LFR 36周期(6.79%);两者有显著差异(P=5.26×10-6)。94分半周期共获1 596枚卵子,其中行常规IVF 781枚,受精率55.19%;行ICSI 815枚,MⅡ616枚,受精率72.02%;两者有显著差异(P=2.59×10-12)。94周期卵裂983枚,可用胚胎554枚,临床妊娠率为35.71%。结论存在同一治疗周期分半进行常规IVF与ICSI的指征和必要性,可明显减少不受精情况的出现;对常规IVF与ICSI均受精的周期,可选择移植常规IVF胚胎,减少子代遗传和先天缺陷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体外助孕治疗周期中存在不受精可能且上游有效精子数量不低于500万的夫妇分半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VF)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探讨是否存在分半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指征选择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3月~2007年6月接受体外助孕的夫妇中选取符合指征周期,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同一周期取得的卵子随机分半,分别进行常规IVF与ICSI治疗.卵裂球≥5个且卵裂球碎片<50%的胚胎为可用胚胎.结果 共有94周期进入分半治疗周期,其中常规IVF受精失败或低下(LFR)22周期(23.40%);同期常规IVF治疗530周期,其中LFR 36周期(6.79%);两者有显著差异(P=5.26×10-6).94分半周期共获1 596枚卵子,其中行常规IVF 781枚,受精率55.19%;行ICSI 815枚,M Ⅱ616枚,受精率72.02%;两者有显著差异(P=2.59×10-12).94周期卵裂983枚,可用胚胎554枚,临床妊娠率为35.71%.结论 存在同一治疗周期分半进行常规IVF与ICSI的指征和必要性,可明显减少不受精情况的出现;对常规IVF与ICSI均受精的周期,可选择移植常规IVF胚胎,减少子代遗传和先天缺陷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刺激方案在不同年龄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临床结局。方法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5年9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行微刺激方案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共679例,按照年龄分为3组,A组,421个周期,年龄≤35岁,B组,153个周期,35岁<年龄<40岁,C组,105个周期≥40岁,分别比较她们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周期取消率,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结果3组在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周期取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有显著差异,A组的临床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分别为31.43%和20.45%,B组为10%和33.33%,C组为18.18%和62.5%(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适用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仍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的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的临床结局以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需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于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2~5 d开始口服二甲双胍500 mg/次,3次/日,至取卵后第6天,B组不服用二甲双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辅助生殖的相关参数,同时采集A组和B组中因卵巢过度刺激倾向未移植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分别为A1、B1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同源框基因A10(HOXA10)和整合素β3(ITGB3)水平的表达。结果 A、B两组Gn天数及其总量、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较B组显著增高(P<0.05),而HCG日雌二醇水平、周期取消率、流产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A1组患者子宫内膜HOXA10和ITGB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B1组(P<0.05)。结论对于PCOS合并IR的不孕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IVF/ICSI助孕时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和OHSS发生率,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羟孕酮方案(MPA)与克罗米芬联合来曲唑方案(CC+LE)在高龄卵巢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索高龄DOR患者最优的控制性促排卵(COH)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高龄DOR患者共781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克罗米芬联合来曲唑组(A组,CC+LE)458个周期和甲羟孕酮组(B组,MPA)323个周期,并对其中61例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比较两种方案促排卵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B组患者既往周期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高于A组,而基础窦卵泡数及抗穆勒氏管激素(AMH)低于A组(P<0.05)。B组的Gn总量、Gn总天数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CG日E2水平高于A组,LH水平低于A组,获卵数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周期取消率及早发LH峰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熟卵泡数、可利用胚胎及优质胚胎数、优胚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B1组周期取消率,低于A1组且可利用胚胎数高于A1组(P<0.05)。[结论]MPA方案能有效降低高龄DOR患者早发LH峰率及周期取消率,提高可利用胚胎数。MPA方案与CC+LE方案相比更适合高龄DOR患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34-38
目的探讨TSH对采用拮抗剂方案IVF/ICSI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3期间在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修时收集的行IVF/ICSI周期的FT4、FT3水平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均正常的不孕症患者436例临床资料,根据TSH水平分为TSH2.5 mIU/L、2.5 m IU/L≤TSH4 mIU/L和TSH≥4 mIU/L三组,分析其临床结局。结果在HCG注射日,TSH≥4 mIU/L组LH水平(4.92±1.23)IU/L、P水平[0.67(0.41~1.12)]明显高于TSH2.5 mIU/L组和2.5 mIU/L≤TSH4 mIU/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方面,TSH≥4 mU/L组的成熟卵母细胞数(7.24±5.80)、正常受精率(66.91%)、优胚率(59.10%)、临床妊娠率(46.32%)、活产率(36.76%)以及出生体重(3028.23±848.72)g均低于其余两组,且早期流产率上升(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OC曲线图计算出当TSH=3.65 mIU/L时对IVF妊娠结局有诊断意义。结论 TSH水平≥3.65 mIU/L开始对IVF/ICSI成功率、早期流产率以及新生儿体重产生影响,建议在不孕患者IVF前将TSH控制在3.65 mIU/L以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46-49+52
目的通过探索辅助生殖技术获得妊娠并发孕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中围产儿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尽可能减少ART子代不良结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住院并发ICP的病例。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IVF/ICSI助孕的ICP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危险因素预测2017年1月在我院79例患者的高危因素与围产儿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预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家庭年收入、既往ICP病史、诊断ICP孕周、熊去氧胆酸的使用、有无瘙痒症状、新生儿体重及出生时即刻血糖、妊娠合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汁酸、总胆红素、早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即刻血糖、ALT、AST、TBiL与不良结局相关:新生儿血糖,OR=8.153,95%CI=2.267~29.318,P=0.001;ALT,OR=0.942,95%CI=0.900~0.987,P=0.011;AST,OR=0.934,95%CI=0.877~0.995,P=0.033;Tbi L,OR=0.948,95%CI=0.904~0.994,P=0.027。结论经校正混杂因素后,新生儿出生即刻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为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子,助孕相关因素不影响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检查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ET新鲜周期的不孕症患者362例,根据其于IVF/ICSI-ET前是否行宫腔镜检查及检查结果分为A组(宫腔镜检查正常者)、B组(宫腔镜检查异常者且进行了相应的治疗)、C组(未行宫腔镜检查者),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85%、41.67%、4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异常率为29.55%,宫腔镜检查组的妊娠率(45.32%)高于未检查组(4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ICSI-ET前常规检查宫腔镜,可提高单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及宫腔异常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刺激方案以及微刺激并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DOR )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中的应用. 方法 对283例DO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刺激方案204例,拮抗剂方案79例,比较各方案的促排卵结局. 结果 双刺激方案黄体期促排卵的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促排天数及用量、扳机日孕酮( P)值均高于卵泡期促排,扳机日黄体生成素( LH)水平低于卵泡期促排. 拮抗剂方案获卵数、优质胚胎数、促排天数和用量高于双刺激卵泡期促排,扳机日 LH 值低于双刺激卵泡期促排,两组可用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双刺激黄体期促排天数和用量、扳机日雌二醇( E2 )、P值高于拮抗剂组,扳机日LH值低于拮抗剂组,两组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组促排卵周期取消率、获卵率、获可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双刺激方案两期促排卵之后获可用胚胎率较拮抗剂方案高,流产率较低. 结论 双刺激增加的黄体期促排卵在DOR患者中的应用与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有相同的临床结局,在同一个月经周期中进行双刺激方案缩短了IVF-ET的治疗时间,对于DOR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子DNA损伤对IVF-ET/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IVF-ET/ICSI患者63周期,根据DFI的高低分为三组,A组:DFI<25%(n=34),B组:25%≤DFI≤35%(n=18),C组:DFI>35%(n=11),比较三组精液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D/G组染色体随体多态性变异(satellite heteromorphism of D/G group chromosome, DGs)患者与核型正常对照组之间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结局有无差异,以及变异携带者的性别效应。方法 选取DGs 54例作为病例组,核型正常10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在IVF/ICSI治疗时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ICSI卵子成熟率;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有无差异。同时比较IVF治疗病例组中男/女性携带者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胚胎学结果中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DGs病例组异常受精率在IVF治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11.53% vs 7.78%,P=0.038),在ICSI治疗时未见明显差异。IVF治疗女性携带者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男性携带者(85.71% vs 74.44%,P=0.001;75% vs 30.77%,P=0.024;72.73% vs 26.09%,P=0.002)。结论 IVF治疗中DGs病例异常受精率增高,女性携带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男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的女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鲜胚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中心首次IVF/ICSI治疗并行单个鲜胚移植的1 78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BMI值(中国标准)分为偏瘦组(150例,BMI <18.5 kg/m2)、正常组(1 098例,18.5 kg/m2≤BMI <24.0 kg/m2)、超重组(437例,24.0 kg/m2≤BMI <28.0 kg/m2)、肥胖组(99例,BMI≥28.0 kg/m2),并以不同受精方式分为IVF亚组和ICSI亚组。比较新鲜周期的获卵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的区别,以及各亚组间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偏瘦组获卵数显著高于其余3组,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