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评估积灰对光伏组件发电性能影响的有效方法及其数学模型。该方法通过监测光伏发电效率和光伏组件连续积灰的灰尘密度值,建立了输出功率退化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说明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为定量研究灰尘影响发电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搭建了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输出功率退化数学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青海省建立的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实证性示范研究基地2016年10月~2017年1月的发电量数据资料,以直流发电量、系统效率和弱光效应为研究点,采用归一化、线性回归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对实证平台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估了11种光伏组件在青海地区的发电特性。结果表明:11种光伏组件中,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单位平均日发电量最高;传统的单晶硅、多晶硅光伏组件发电量高于薄膜类型的光伏组件;同等条件下,晶硅组件的系统发电效率要优于其他类型的组件;弱光效应对11种组件的发电量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曲面槽式聚光器的聚光性能,提出一种新的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聚光器结构设计方法,建立详细完整的三维模型,采用光学追迹、几何光学分析等方法对模型中的光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研究。通过追迹模拟,直观地再现了聚焦光线的分布、焦斑宽度,并对其几何光学效率、聚焦中心偏移量随入射偏角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射偏角不大于2.8°时,此聚光系统的几何光学效率为99.81%,聚焦中心偏移量随入射偏角呈线性变化。所建立的模型可为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光学效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叶青 《电工技术》2017,(5):171-172
分析了不同技术组件的发电特性,并采用软件模拟了不同技术组件年发电量的差异。在假定所有技术都具有相同均化发电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同组件的技术竞争力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晶体硅组件的效率和售价下,低于8%效率的组件技术将无法实现竞争,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除非开发出自己的特定细分市场。若薄膜确实可实现相比晶体硅10%的发电收益,则此转换效率可放宽至6%。计算结果还表明,提高薄膜组件转换效率是增强薄膜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华东电力》2013,(2):364-367
灰尘颗粒沉积到光伏组件表面后,会使组件前盖玻璃的透光率降低,导致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介绍了用MATLAB/SIMULINK模拟灰尘沉积对光伏组件输出性能的影响,从不同灰尘沉积情况下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灰尘沉积的增多,其最大功率点功率下降明显。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仿真结果是有效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合成绝缘子耐老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对合成绝缘子在污湿条件下电老化性能及大气老化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在户外运行多年的合成绝缘子进行了综合性能测试,从而证明了合成绝缘子耐老化性能好,能满足户外长期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有灰尘沉积的光伏组件输出性能进行研究,采用MATLAB/SIMULINK模拟灰尘沉积对光伏组件输出性能的影响,得到不同灰尘沉积情况下的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曲线,由特性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灰尘沉积的增多,最大功率点功率下降明显。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仿真结果是有效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遮阴测试数据,总结了遮阴对电池组件各输出特性参数的影响。讨论了当遮阴超过87.5%时,所有测试数据为0的实验结果,并作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光伏组件PID效应导致组件功率衰减引起了业界人士广泛关注。本文对PID效应做了简要介绍后,详细说明了PID效应测试方法,并对PID效应预防措施做了一定的分析,为光伏企业及科研人员开展光伏组件PID效应研究及开展PID效应测试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提高光伏组件的质量可靠性水平及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太阳电池的二极管模型更好地适用于户外自然光条件,结合实测参数,改进已有的温度模型和照度模型,给出了一种利用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VOC、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最大功率点电流Impp确立模型参数、光照强度和组件温度,确定I-V输出的光伏输出预测模型。采集了屋顶光伏系统的环境参数(照度G-温度T)和电气参数(输出I-V曲线)作为实测参考。在给定光照-温度(G-T)情况下,计算现有模型和改进模型的ISC、VOC输出预测值,与实测参考值进行比较,发现改进模型的预测值更接近于实测值。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模拟,可以得到任意照度和温度下的I-V曲线,通过模拟曲线与真实测量曲线进行对比,发现有较好的吻合度。因此改进模型能够在给定光照和温度数据下,更准确地预测光伏组件输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扰动观测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Boost电路的PV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的控制模型。运用Mattab/Simulin软件对MPPT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达到的追踪误差小,精度高,具有很好的追踪效果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3.
光伏模块的发电效率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温度对光伏模块发电效率的影响分析是基于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的,现有研究中通常只考虑辐照、风速、安装结构与位置等因素对模块温度的影响,忽视了晴天持续的高辐照使光伏模块持续工作在高发电状态,产生的热量积累使得模块温度随时间推移而上升的情况。文章通过分析屋顶光伏电厂实测数据,验证了晴天热量积累造成模块温度随时间推移而升高,会对发电效率造成负面影响,雨天的雨水起到为电池板降温的作用,发电效率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在典型发电效率的多元线性模型中加入时间作为另一个因子,构造更准确的不同天气类型的发电效率模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种典型的硫黄硫化体系(传统硫化体系CV、半有效硫化体系SEV、有效硫化体系EV)对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NR/ENR)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硫化体系(CV)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次是半有效硫化体系(SEV)、有效硫化体系(EV)。热老化使硫化胶的力学性能降低,但EV体系的性能保持率最高,CV体系的性能保持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分析光伏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建立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光伏组件故障诊断模型,并使用布谷鸟搜索算法寻找BP神经网络中的阈值和权值,降低网络对初始值的敏感度,避免网络陷入局部最小,实现模型分类效果的优化。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光伏组件的故障类型。相对于其他算法,优化的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双层SiN 膜多晶硅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PECVD工艺参数制备不同折射率和厚度的双层氮化硅减反射膜太阳电池,并用玻璃、EVA和背板等将电池片封装成光伏组件,进行85℃、85%RH条件下组件电势诱导衰减(PID)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内层折射率和厚度保持外层较低的折射率时,双层氮化硅膜太阳电池均会发生严重的PID效应;(2)但随着外层折射率提高,电池PID效应显著减小,外层折射率≥2.15的电池PID实验600 h功率衰减小于5%;(3)双层氮化硅膜抗PID太阳电池的转化效率略低于普通太阳电池,但其组件的封装损失较小,与普通电池的组件功率相当,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模块采用STM8S单片机,用恒压中间分压方式进行信号采集,采用低截止频率的RC滤波器,用AD620仪表放大器进行前置放大,用双积分型TLC7135进行数模转换,利用其BUSY管脚和单片机高级定时器的PWM测量功能获取数据。模块具有连接导线的温度补偿,含有零点和满量程校验电路。温度采用实际电路参数进行浮点运算,用线性方程求得近似温度值,再用牛顿迭代法进行精确运算。模块实现8路差分输入,可用Cu50/Cu100/Pt100/Pt1000型号的电阻进行测温,具有断路判断、地址检测功能。测温范围:-200~+550℃,实验证明:可达±0.1%FSR的精度,稳定性极好。  相似文献   

18.
铅酸蓄电池盖阻燃性能和耐受低温冲击性能关系蓄电池寿命衰减、漏液、着火等安全问题.通过对市场上的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槽盖进行随机采样、检测、探讨,研究了不同ABS基体树脂的常低温冲击及弯曲性能,对比常用溴系阻燃剂制备阻燃ABS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探寻加强筋的合理使用,为电池塑壳生产厂家提高铅酸蓄电池盖产品质量提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ATmega48的脑深部电刺激器(DBS)刺激信号发生模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支撑脑深部电刺激(DBS)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动物实验研究,对DBS刺激信号发生模块进行了设计.给出了一种基于ATmega48单片机的DBS刺激信号发生模块设计方案,详细论述了其软硬件设计.设计采用ATmega48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数模转换技术(DAC)及压控恒流技术实现刺激脉冲恒流输出,结合软件编程实现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经实验测试,该模块可实现压控恒流输出,功耗较低,满足精度和工作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T型三电平逆变器在低电压穿越时存在的损耗分布不均,从而影响逆变器的可靠运行的问题,首先在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损耗模型和热传递模型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了三电平逆变器在正常运行与低电压穿越时损耗分布和热应力,提出了一种适应低电压穿越的调制策略,通过合理分配冗余矢量,转移中间管的损耗,从而避免中间管过温而导致失效;然后,针对低电压故障和电压恢复过程中的存在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不均问题,改进了调制方式,通过在三电平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的全过程,既实现了逆变器的损耗均匀分布,又减小中点电压的不平衡。最后,在250 k W的T型三电平光伏逆变器上进行了低电压穿越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