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房殿春  方丽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1):678-680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独特而重要的细胞器 ,过去认为其只是人体的“能量供应站” ,实际上它的功能远比人们了解的更为复杂[1 ] 。业已发现 ,很多疾病如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线粒体眼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心肌病、肿瘤及衰老等均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缺陷有关 ,因此有人将这些疾病统称为线粒体疾病[2 ] 。线粒体是迄今发现的人类细胞核外唯一具有自己基因组 ,且能不依赖核DNA(nDNA)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细胞器 ,被称为“人类第 2 5号染色体”。近年 ,线粒体DNA(mtDNA)改变在人类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 ,…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及基因缺失与衰老关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及基因缺失与衰老的关系。方法采用Southern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8例不同年龄组人白细胞进行线粒体DNA缺失分析,用定量Southern杂交方法分析线粒体DNA含量。结果用Southern杂交方法未检测到线粒体DNA的缺失,用PCR方法检测到“普通缺失”21例,<40岁组20例中0例,40~49岁组4例中1例,50~59岁组2例中1例,60~69岁组10例中7例,>70岁组12例中12例。老年组线粒体DN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线粒体DNA缺失发生率及相对含量均随增龄而增加,为此,进行线粒体DNA缺失及含量的研究对衰老指标的测定及抗衰老措施的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线粒体DNA的结构,功能及遗传学特性,开展线粒体DNA突变对心肌损害的研究,无疑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衰老机理的研究目前已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生物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学说〔1〕,从不同角度阐述衰老的机理 ,尤其是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衰老关系研究异常活跃 ,己成为国内外研究衰老机理的热点之一。本文提供近年来国内外对mtDNA突变与衰老关系研究的发展信息。1 mtDNA的结构与功能线粒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有自己的DNA及独立的蛋白质合成体系 ,参与细胞的遗传和分化。人类线粒体基因是一环状双链的核外DNA〔2〕,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功能 ,两条链中重链富含G碱基 ,轻链富含C…  相似文献   

5.
胃康复对脾虚证胃粘膜癌前病变上皮细胞核及线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胃康复冲剂对胃粘膜上皮细胞核、线粒体Zn、Cu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胃康复冲剂治疗61例脾虚证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患者,治疗前后均作胃镜检查,取胃窦部粘膜测定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微量元素及细胞核DNA含量。结果:4组脾虚证和4组IM亚型,在治疗前胃粘膜上皮细胞核Zn、Cu和DN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而线粒体Zn、Cu水平则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0.  相似文献   

6.
采用透射电镜、能谱仪、图象分析技术和组织化学染色,对88例脾虚证胃病患者的胃粘 膜,进行肠化生分型、亚细胞结构、Zn、Cu和DNA检测。发现细胞核与核仁增大、分叶枝增多、染色 质密集、线粒体退变,以及核内Zn,Cu和DNA含量,随下列顺序递增:健康对照、脾气虚、脾虚气 滞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肠化生完全性小肠型→不完全性小肠型→完全性 结肠型→不完全性结肠型。线粒体及其峙的数量,线粒体内Zn、Cu含量,则随以上顺序递减。提示 脾虚气滞证胃病以细胞核蛋白合成代谢旺盛、线粒体能量代谢衰微为特征,也就是以细胞分裂增殖 加速、细胞分化障碍为病理特征;脾气虚以细胞核、线粒体二者代谢同步衰微为特征,也就是以细胞 早衰老化为病理特征。脾虚气滞证胃病是癌前疾病,Ⅱb型肠化生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线粒体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以三磷酸腺苷 (ATP)的形式产生能量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它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场所 ,对DNA氧化性损伤十分敏感 ,同时缺乏保护性组蛋白和有限的DNA修复机制 ,其突变率至少是核基因组的 1 0倍以上。线粒体在能量代谢、活性氧产生、衰老和凋亡的起始过程均起着重要角色 ,提示其在细胞的死亡和不正常生长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过程。本研究目的在于采用新的方法对整个线粒体基因进行扫描 ,结合基因测序对乳癌组织突变情况进行检测。方法 所有 1 9例乳癌和癌旁冷冻组织采用蛋白酶…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基因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基因与糖尿病项坤三,钱荣立近10年,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使人们对糖尿病认识日益深入,线粒体(mt)基因突变糖尿病为最新进展之一 ̄[1]。线粒体基因及其基因突变一、线粒体基因结构及功能(附图)生物细胞内DNA有核染色体DNA及染色体外或胞浆DNA...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受损或衰老的线粒体会严重影响细胞生存。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选择性地清除受损或衰老线粒体的过程,对线粒体质量控制及细胞生存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PINK1/Parkin相关线粒体自噬参与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现就近年来PINK1/Parkin相关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自噬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株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及毒胡萝卜素内脂诱导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检测细胞活力,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评价五味子乙素对不同模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影响;检测ATP及线粒体复合物活性水平,评价五味子乙素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供应水平影响;检测谷氨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及Caspase 3、Caspase 9表达,观察五味子乙素对线粒体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五味子乙素可有效抑制不同心肌细胞模型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减少心肌细胞谷氨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及Caspase 3、Caspase 9水平,增加细胞ATP水平及呼吸链复合酶。结论五味子乙素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对不同模型导致的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DNA含量检测在胃癌与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上海市公安局康复医院(201103)赵林根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200040)钱立平,林庚金近年来,肿瘤的组织学诊断已从单纯的细胞形态指标走向细胞形态与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相结合。通过对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及...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DNA是位于线粒体基质内线粒体自有的遗传物质,参与细胞代谢和能量供给。线粒体DNA的损伤通过增加活性氧的释放加剧氧化应激,线粒体DNA释放亦可引发细胞凋亡及通过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激活免疫炎症反应。线粒体自噬则通过负反馈机制调控线粒体DNA损伤和释放,维持细胞内稳态。近年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与线粒体DN...  相似文献   

13.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剂量的脑益嗪(CIN)对培养中3T6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包括检测细胞生长周期、DNA含量、分裂增值指数及G1期和G2期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发现用脑益嗪后G1期细胞数增加,而S期细胞数减少,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DNA含量及分裂增殖指数下降;G1期及G2期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脑益嗪可阻滞G1→S进程,使细胞堆积于G1期,减少DNA含量及细胞分裂,增加蛋白质含量,使3T6细胞呈现不平衡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糖尿病单基因致病类型。在最新的糖尿病分型中把其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β细胞遗传缺陷疾病。线粒体糖尿病也是一大类异质性疾病。为加深对此病的认识,除介绍线粒体DNA3243点突变常见的临床表现外,重点探讨此突变的胰外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情况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与糖尿病有关的其它线粒体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5.
心肌细胞的能源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高能磷酸盐,用以维持细胞生理功能。近年来,关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心力衰竭时心室扩大和功能异常的重要机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很多研究已证实,心室重构时存在慢性能量缺乏,随着病程进展出现心脏能量转换的紊乱,包括高能磷酸含量、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及由利用脂肪酸为主而转向更多的利用葡萄糖。葡萄糖氧化的增加并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激素调节哺乳动物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主要通过增加线粒体蛋白质合成、促进线粒体呼吸、增加细胞色素含量和其它线粒体内膜成份而实现。此外,还有增加一些组织线粒体个数及线粒体内膜  相似文献   

17.
正Holloszy~([1])发现运动可以调节肌肉中线粒体功能和数量,以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耐力运动可通过增加氧化磷酸化,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含量等方式来改善骨骼肌细胞功能~([2])。线粒体生物合成,即线粒体的增殖、线粒体个体或系统合成的过程。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作为线粒体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环节~([3]),与其下游多种酶类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4]),并影响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诸多方面。因此,本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是细胞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主要场所,并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脓毒症中线粒体受到多途径的损害,包括缺氧损伤、呼吸链损伤、内分泌改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钙超载、线粒体DNA损伤等。近期许多学者通过研究脓毒症中线粒体修复的方法,期望为脓毒症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本文针对在脓毒症中线粒体的损伤机制及损伤后修复方法做一综述,为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近年研究已经发现线粒体DNA编码、氧化磷酸化和细胞ATP产生所需的多肽的表达改变是肿瘤细胞的常见特征 ,线粒体已涉及到细胞凋亡 ,也可能由于它对突变子的高度敏感性和DNA修复机制的缺陷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过程。有研究显示沉溺于嚼槟榔伴用矿物粉的男性患者 ,在其后半生具有口腔癌发生的高度风险 ,癌发生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了调查体细胞线粒体突变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潜在角色 ,本研究对口腔癌组织线粒体全基因进行突变检测 ,确定突变分布、突变热点 ,以及探讨其作为口腔癌分子标志的可能性。方法 对 1 8例中老年亚…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DNA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细胞中存在许多生长调控基因的突变。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而言 ,如果能确定肿瘤细胞的特征性基因变化 ,通过基因技术发现之 ,并明确所产生的生物学功能上的改变 ,那么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 ,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线粒体DNA(mtDNA) ,它与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一、mtDNA简介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 ,在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氧自由基生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线粒体基质中的三羧酸循环酶系通过底物的脱氢氧化生成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 ,NADH通过线粒体内膜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