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NO的影响。方法将40例确诊为COPD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清中IL-6、TNF-α、NO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血清中IL-6、TNF-α、NO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NO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降低COPD患者IL-6、TNF-α水平,升高NO的水平,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刘茜  周志益  李华  甘丹 《重庆医学》2013,42(17):1938-1939,1942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高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外周静脉血,检测IL-8、IL-6、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FEV1%pred的变化。结果高龄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水平随综合评估分级递增而逐渐增加(P<0.01);急性加重期IL-8、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IL-8、IL-6、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龄COPD患者IL-8、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衡量高龄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且与肺功能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变及糖代谢状态。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0例(AECOP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78例(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者75例(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3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EP与2hPBG、HOMA-IR和BMI均呈正相关(P<0.05),AECOPD组LEP与hs-CRP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组LEP与hs-CRP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并存在胰岛素抵抗;LEP与hs-CRP、HOMA-IR及BMI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对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将8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舒利迭50μg/250μg剂型,1吸/次,2次/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共随访观察6个月。测定两组观察前,观察4周时和6个月结束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6个月后肺功能均好转(P<0.05)。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在6个月后肺功能减低(P<0.05),而试验组患者肺功能在治疗4周后明显好转(P<0.05),但6个月后肺功能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GRQ评分也有类似于肺功能的改变。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能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减退,并能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子标  耿庆亚  赵仲方 《浙江医学》2022,44(9):984-986,992
目的探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阜阳民生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和用力肺活量(FVC)]、炎症介质(IL-8、IL-17和TNF-α)、生活质量[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和呼吸困难程度[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EV1%、PEF和FVC均高于治疗前,血清IL-8、IL-17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AT评分和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FEV1%、PEF和FVC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L-8、IL-17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AT评分和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B)患者稳定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肺功能的影响,以评价NAC对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COPD患者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OPD的常规药物治疗且药物维将原剂量不变;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NAC)600 mg qd共治疗8周.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TNF-α、hs-CRP浓度及肺功能水平.结果:NAC治疗 8周后,试验组血浆TNF-α、hs-CRP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功能分级明显改善,较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治疗能降低COPD患者血浆TNF-α、hs-CRP的水平并改善肺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53-156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86例做为研究对象。依照COPD不同病程分为稳定期组(n=32)和急性期组(n=54)。检测86例急性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IL-1β、CD4+和CD8+水平。检测其肺功能,并对血清TNF-α、IL-6、IL-1β、CD4+、CD8+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稳定期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均较急性期患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患者血清中CD8+较急性期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患者血清中CD4+、CD4+/CD8+均较急性期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COPD患者血清CD4+数量、CD4+/CD8+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P0.05);IL-1β、IL-6、TNF-α水平及CD8+数量与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1β、IL-6、TNF-α、CD4+和CD8+在COPD发病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述指标与肺功能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T细胞亚群可以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稳定期不同程度老年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的细菌学变化特点, 及其与急性加重、炎性反应、肺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 从而研究他汀类药对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LABC的影响.方法 选择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96例, 进行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细菌学定量, 定性分析, 根据结果分为LABC阳性联合他汀治疗、常规治疗组及LABC阴性联合他汀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测定实验前后血清白介素6 (IL-6) 、白介素8 (IL-6) 、hs-CRP及TNF-α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87例患者有40例存在LABC (45.98%) , LABC阳性患者血清IL-6, IL-8, TNF-α、hs-CRP高于LABC阴性 (P<0.05) , 肺功能较LABC阴性明显下降 (P<0.05) , 随访1 a联合他汀治疗组血清IL-6, IL-8, TNF-α、hs-CRP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5) ;肺功能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 (P>0.05) ;急性加重风险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5) ;LABC阳性患者联合他汀治疗组抑制细菌定植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 ;LABC阴性患者联合他汀治疗组细菌定植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LABC阳性患者血清IL-6, IL-8, TNF-α、hs-CRP高于LABC阴性者, 联合他汀治疗有利于抑制LABC或增殖, 减轻炎性反应, 减少急性加重, 延缓肺功能下降, 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肺功能的影响,以评价NAC对COPD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COPD患者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OPD的常规药物治疗且所有药物均维持原剂量不变;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NAC)600mg,qd,共治疗8周.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TNF-α、hs-CRP浓度及PaO2、PaCO2水平和肺功能水平. 结果 NAC治疗8周后,试验组血浆TNF-α、hs-CRP浓度及PaO2、PaCO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功能分级明显改善,较对照组肺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AC治疗能降低COPD患者血浆TNF-α、hs-CRP浓度;改善PaO2、 PaCO2水平及肺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缓解期COPD患者太极拳不同运动时间、强度对IL-1、IL-6、TNF-α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缓解期的COPD患者140例,将55例随机分组进行为期12周不同强度太极拳运动训练,同时将55例随机分组进行为期12周不同时间太极拳运动训练,并将30例作为无太极拳干预的对照组,每组运动训练前后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值。结果:四组太极拳运动组IL-1、TNF-α细胞因子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运动中等强度组IL-1、TNF-α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低等强度组(P<0.05),60分钟组IL-1、TNF-α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30分钟组(P<0.05),两组实验中IL-6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太极拳运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达到中等强度,这种中等强度的太极拳运动对IL-1、TNF-α致炎因子有下调作用,能降低缓解期COPD患者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但对IL-6水平下降的敏感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GMC)增殖的影响及IL-6、TNF-α水平变化。方法:收集HSPN 80例,随机分成两组,西医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黄芪地黄汤),并建立正常儿童对照组30例。用药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患儿缓解率并测定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对rGMC增殖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的IL-6、TNF-α水平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3个月疗程后,中西医结合组总缓解率为87.5%,西医组疗效总缓解率为60%,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IL-6水平基本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TNF-α水平有下降,西医组IL-6及TNF-α水平仅略有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P〈0.0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体外培养rGMC的OD值相比,治疗前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均有增高(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无差别,而西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有效地下调IL-6、TNF-α水平,减少系膜细胞增殖,黄芪地黄汤的疗效可能与减轻系膜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5例MPP患儿(研究组)和10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中69例存在胸腔积液,其中21例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设为肺部有纤维化组,其余48例未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患者设为肺部无纤维化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肺部无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高于其血清浓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有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其血清浓度(P〈0.05);而肺部有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较无纤维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TNF-α、IL-6、IL-8和IL-10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在肺部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依据,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早期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CHD患者分为黄芪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含量,并对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另选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黄芪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黄芪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CHD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而且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IL-6、IL-8与TNF-α联合检测预测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对比60例胎膜早破患者(研究组)和6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羊水IL-6、IL-8与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IL-8与TNF-α联合检测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和羊水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8及TNF-α与羊水IL-6、IL-8及TNF-α水平分别成正相关(P<0.05)。研究组绒毛羊膜炎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绒毛羊膜炎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IL-8与TNF-α水平显著升高,能够反映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针刀干预L3横突综合征兔对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前后对兔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24只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阻滞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于15d、21d时进行针刀和阻滞治疗干预,检测各项指标。结果:15d时,针刀治疗组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与阻滞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1d时,针刀治疗组和阻滞对照组结果与15d时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干预能有效地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改善腰部损伤软组织的局部微循环,恢复腰椎软组织周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人18例(A组)、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16例(B组)及缓解期16锄(C组)分别抽取其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并测定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间血清TNF-α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F为26.27,P〈0.001)。q检验结果:B组患者血清TNF吨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有极显著性差异(q’为6.378,3.654;P〈0.001),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q为5.875,P〈0.01)。肺功能指标与血清TNF-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FEV1%、FEV1/FVC呈负性相关(r值分别为-0.83,-0.69;均P〈0.05),但其与Vmax25出和Vmax50则无相关关系(,值分别为-0.27,-0.31;P〉0.05)。结论:前炎性细胞因子TNF-α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和肺通气功能的下降;在哮喘缓解期,其作用在于参与气道炎症的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给药途径对冻伤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低温乙醇和水混合浸泡法制备大鼠冻伤模型,测定模型大鼠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浸泡、口服加浸泡3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部分免疫细胞因子和血栓戊烷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TXB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IL-6的含量(P〈0.05),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血清IL-6含量无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IL-6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0.05);口服组、浸泡组TNF-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TNF-β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口服、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TXB2含量无降低作用(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TXB2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0.05);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使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6-keto-PGF1α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6-keto-PGF1α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 结论:冻伤模型大鼠存在免疫应激和血栓易形成状态,口服加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冻伤局部的改善较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冻伤大鼠免疫功能和TXB2-PGF1α失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对肾衰竭患者微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清清蛋白(Alb)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并观察腹膜透析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患者35例为透析组,分别于透析前后抽血检查hs-CRP、IL-6、TNF-α和Alb,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腹膜透析组透析前hs-CRP、IL-6、TNF-α和Alb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治疗后血清hs-CRP和Alb水平较透析前降低(P〈0.05),IL-6和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肾衰竭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后微炎症状态有所好转,但未消退。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作为观察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营养不良等常见并发症和预测不良后果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解德琼  杜一平  朱磊  刘牧  曾立  甘华  陈利群 《四川医学》2010,31(8):1080-1082
目的观察慢性肾哀竭(CRF)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血液灌流对其的清除效果,探讨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保守治疗组,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保守治疗组、HP+HD组和HD组治疗前三组患者血CRP、IL-1、IL-2、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组之间各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和HD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HP+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RP与IL-6、TNF-α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血液灌流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0.
潘祥奋 《河北医学》2013,19(9):1353-1355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癫痫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儿童难治性癫痫病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纽。检测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后1h内血清TNF-d、IL-6及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入院后1h及6h相比,观察组患者入院12h后血清TNF-d、IL-6及IL-8水平显著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NF-d与IL-6、IL-8显著相关。结论:炎症因子可能参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且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